首页

  1. 首页
  2. 道路工程
  3. 内容

道路改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55p

  • 资料大小:50 KB
  • 运行环境:NT/2000/XP/2003/Vista
  • 资料语言:简体中文
  • 资料评级
  • 授权形式:资料共享
  • 更新时间:2014-11-20 13:21
  • 发布作者:水水货货
  • 插件情况 无插件,请放心使用
  • 文件类型 RAR
  • 解压密码:gc5.com
  • 安全检测 瑞星 江民 卡巴斯基 金山
介绍: 设计要点 1、道路平面 本次设计路段起于中和路,与中和路成平面交叉,桩号为K0+000,向南与纬二路交叉后,跨开发区小河,设计终点止于经三路与在建351省道兴化城区连接线交叉,桩号为K0+710,本次设计全长710米。本道路全线共设计两处圆曲线,,桩号K0+587处设桥梁一座,桩号为K0+122处设圆管涵一道。 2、道路纵断面、 本道路纵断面设计综合考虑中和路、经三路现有路面标高和桥梁标高,本次设计范围内道路最小纵坡为0.3%,最大纵坡为0.393%,纵坡坡长最小为150米,纵坡变化时均设置竖曲线,竖曲线半径13000米。 3、道路横断面 本道路规划红线宽48米,横断面布置为:机动车道宽23m,两侧各3.0m侧分带、5.0m非机动车道和4.5m人行道。机动车道及非机动车道横坡为2%,人行道横坡-1.5%,远期规划人行道本次一并设计,近期采用绿化带过度。 本段需设超高的平曲线共一处,超高均采用线性方式,主线按左右幅分别以设计线为超高旋转轴,本标段无加宽设计。 4、路面结构(见附图道路结构层示意图) a)机动车道沥青路面结构层为: 1、表面层 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 2、粘层 3、下面层 6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 4、乳化沥青封层 5、基层 18cm 水泥稳定碎石 6、底基层 30cm 12%石灰土 机动车道路面结构层总厚度为58cm。 b)非机动车道沥青路面结构层为: 1、表面层 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 2、粘层 3、下面层 6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 4、乳化沥青封层 5、基层 18cm 水泥稳定碎石 6、底基层 15cm 12%石灰土 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层总厚度为43cm。 5、 排水管线 道路雨水管网设计 本道路排水具体做法:在侧分带与路面交界处、非机动车道与绿化带交界处设置平篦式雨水井,在两侧绿化带距路中心线21.0m位置处设置窨井,雨水井与窨井之间采用D300HDPE双壁波纹管连接,检查井之间采用D600钢筋混凝土管连接,最终排入附近河流。在桩号K0+070、K0+150、K0+273、K0+384、K0+522、K0+675处预留了管径为DN500过路雨水管,方便将来地块雨水排入。 雨水管管材:雨水井与窨井之间采用D300HDPE双壁波纹管连接,检查井之间采用D600钢筋混凝土管连接。 管道基础及接口:HDPE双壁波纹管基础采用砂石基础,D600钢筋混凝土管基础采用混凝土基础。 所有雨水检查井均采用砖砌圆形式乙型井(流槽式),井内设铁爬梯,检查井为Φ1000毫米砖砌圆形雨水检查井,见苏S01-2004图208页;检查井井盖采用采用钢纤维井盖。雨水管出口:排入河中,管道出口采用一字式出水口,见苏S01-2004图263页。 雨水管道应采用闭水法进行严密性试验。 雨水管道施工及验收按照〈给水排水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执行。 6、本桥位于道路上,桥梁中心里程桩号为K0+587m,桥位与河道交角为600,本桥规划采用填河改河处理,该桥桥面总宽48m,机动车道宽23 m,非机动车道宽2×5 m,人行道宽2×4.5 m,桥跨布置为1-6 m,上部结构采用现浇混凝土矩形板,下部采用轻型桥台,挡土墙防护,桥面设栏扶。桥梁总长10.36m。 7、K0+122 圆管涵一道,采用型号为¢150圆管涵,此管涵功能为排水。
点击进入下载 (需要 0 积分)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道路改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55p
https://m.gc5.com/lqgc/dlgc/10729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