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路线全长36.68公里,本次招标共划分六个合同段,其中第六合同段桩号为K31+200-K36+680,为路基、隧道、桥涵工程标段,合同段全长5.48公里。 二、主要技术标准 本项目全线采用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时速80km/h,路基宽度24.5米,其中行车道宽2*3.75米,左侧路缘带宽度0.5米,硬路肩宽度2.75米,土路肩0.75米,中央分隔带宽度1.5米;桥涵与路基同宽,设计荷载汽超-20、挂-120,设计洪水频率大桥1/100、小桥涵洞1/100;隧道设计行车速度80km/h,采用整体式(双跨连拱)隧道,净宽9.75米,净高7.05米,洞内路面设计荷载汽超-20、挂-120。 三、工程内容及主要工程量 本合同段主要工程内容为此区间内的路基土石方、隧道工程、桥梁工程、防护工程、排水与涵洞工程等。 主要工程量有路基土石方挖方130.5万m3,填方103.3万m3,大桥240m/1座,中桥51.9m/1座,小桥42m/2座,涵洞18道,隧道130m/1道,泄水隧洞385 m/2座。 第二节 自然条件 一、地形、地貌 本合同段工程地处山岭区,地貌类型主要为低山丘陵、沟谷、山麓、斜地、山涧河谷。 二、气象、水文 路线所经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受东海影响,气候温和湿润。雨季集中在6~8月份,月平均气温八月份最高28℃,一月份最低5,3℃,极端最高气温39℃,极端最低气温-5。2℃,无霜期230-240天,平均相对湿度在80%左右。年平均降雨时1558mm,雨量分布主要集中在5-7月的梅雨季节和8-9月的台风季节,冬季雨量较小,风向随季节变化明显。松散岩类空隙水赋存于第四纪松散堆积层中,富水性随含水层性质不同而差异较大,地下水对砼一般无侵蚀性。 三、地质、地震 区内出露基岩的岩性较复杂,主要岩性为泥岩、页岩、泥灰岩、含粘性土碎石、含碎石亚粘土、砂、砾、卵石、漂石、砂亚粘土。 地震基本烈度为小于Ⅵ度区。 第三节 施工条件 一、交通条件 本合同段地形起伏较大,施工场地、临时用地受到一定限制。路基填挖变化频繁,高填深挖路基较多,路基填料为纵向调运。交通道路以02省道为主,同时利用其它可利用乡村道路,局部路段需修建施工便道。 二、沿线筑路材料情况 沿线筑路材料储量丰富,运距较近;块石、片石、碎石、砂等料场沿线均有分布,02省道附近水泥厂众多,水泥质量均符合路用要求。 三、电力情况 沿线各地供电条件良好,经与电力主管部门协商后,均可供应工程所需用电。 第四节 主要工程特点 一、本合同段云溪坞大桥上部结构为预应力连续刚构,设计采用挂蓝悬臂施工,施工技术难度较大。 二、昱岭关隧道为四车道连拱隧道,最大开挖宽度达25.6m,施工难度大,且隧道工程地质条件差,均为Ⅱ类浅埋围岩,洞身有偏压。 三、本合同段桥梁工程高空作业和隧道开挖掘进作业,存在诸多不安全因素,施工中需做好各项安全防范措施,以确保安全施工。 四、现场交通条件较好,交通便利。 五、相对于本合同段工程量,工期要求宽松。 三章 施工总体安排 第一节 安全、质量、工期目标 一、安全目标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广泛开展安全标准工地建设,严格执行交通部有关文件规定,狠抓“六不准”在施工中的落实,确保施工安全。杜绝重大责任事故和职工因工重伤或死亡事故。 二、质量目标 确保单位工程合格率100%,优良率90%以上,工程质量评分值达到90分以上,工程竣工确保达到省部级优质工程。 三、工期目标 计划于2002年6月18日开工,2004年4月23日竣工,比业主要求的工期提前1.5个月竣工。 第二节 施工准备 第一批施工人员进驻现场后,立即开始进行施工准备工作。 一、内业准备 1、认真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查看有关施工规范,编写审核报告。 2、编写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各种针对性保证措施及重点工序的作业指导书。 3、进行临时工程设施建设的具体设计。 4、根据招标文件合同要求,给业主和监理工程师提供有关资料。 二、外业准备 1、现场详细调查和地质勘察。 2、根据设计院提供的定线资料和测量标志资料,现场指认控制桩位置,对线路进行复测,同时放出线路中线桩和护桩,设置临时水准基点,并整理测量成果上报监理工程师及业主备查。 3、现场的“三通一平”及临时设施的修建。 4、建立工地试验室。 5、对地材的生产、供应情况进行调研,与地材供应商签订供料合同,并做好材质检验工作,并填写检验报告,报监理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