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道路工程
  3. 内容

高速公路NO.1合同段施工组织设计87p

  • 资料大小:105 KB
  • 运行环境:NT/2000/XP/2003/Vista
  • 资料语言:简体中文
  • 资料评级
  • 授权形式:资料共享
  • 更新时间:2015-07-03 11:34
  • 发布作者:米米亚
  • 插件情况 无插件,请放心使用
  • 文件类型 RAR
  • 解压密码:gc5.com
  • 安全检测 瑞星 江民 卡巴斯基 金山
介绍: 设两处断链,分别为K113+501.108=K113+516.427短链15.319m;K116+928.658=K116+900长链28.658m,路线全长35.22282km。本合同段为NO.7合同段,主要工程概况如下: (1)路线长:5.18km (2)路基挖方:2350556m3 (3)路基石方:943683m3 (4)路基防护工程:35119m3 (5)路基排水工程:11256m3 (6)大桥:1座 (7)中桥:无 (8)小桥:无 (9)涵洞:9道 (10)隧道:无 (11)互通式立交:无 (12)分离式立交:1处 (13)通道:4处 (14)天桥:2座 (15)服务区:1座 (16)施工难易程度:易 (17)进驻工地交通状况:好 二、沿线自然地理特征及其与公路建设的关系 2.1地形地貌条件 项目区住于大别山北麓,向北过渡到淮河平原。可分为两个大的地貌单元:浒湾以北为丘陵区:浒湾以南属低山区。 丘陵区地形平缓起伏,为中等剥蚀性丘陵区。低丘组成以基岩为主,覆盖层以风化层为主,因山体位置不同而不同,常为1.0~5.0米。植被发育,多为灌木草类。丘间谷地常有地表水,发育有河漫滩及一级阶地。低山区位于项目区的南部,项目区内最高峰为西大山,海拔527.0m。低山区河谷间夹有条带状河谷低地和山间谷地。河漫滩和阶地发育,为小潢河冲蚀堆积而成,该区河道弯曲,河槽宽浅,漫滩发育,洪水时即被淹没:阶地窄短或缺失。在河流拐弯处常发育有阶地,阶地较平坦,多为耕地或水田。山间谷地多呈狭长带状,多垦为耕地或水田,部分杂草树木丛生,长大谷地中有间歇性流水。低山山体陡峻,基岩裸露,植被发育不均,相对高差约40.0~400.0m,自然坡度20°~50°,局部发育有陡壁。 2.2、气象、水文 路区属北亚热带大陆型湿润季风性气候带。其显著特点是:冬季干寒,夏季多雨,干湿交替,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雨热同期。雨量分配不均,从地区差别上来看,自南向北由低山区到丘陵区,降雨量逐渐减小;从时间差别上来看,年内降雨量多集中在6~9月份,往往占全年降雨量的60%以上,区内多年平均降雨量900~1500mm。平均气温14℃~16℃,每年元月份气温最低,平均气温-1℃~3℃,7~8月份气温最高,绝对最高气温39℃~40℃。冻结深度10~20cm,3~11月份为无霜期,平均无霜期200~280天。 大别山为长江与淮河的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分水岭以南为长江水系,以北为淮河水系。路区位于大别山的北麓,主要河流小潢河及其支流,发源于大别山,由南而北,纵贯路区,注入淮河。路区内还存在一个水库,即:泼河水库。 2.3、地质 2.3.1、区域地质构造 项目区处于大别山脉北麓区,处于秦岭~昆仑纬向复系构造带南亚带和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的交接复合部,并受经向构造复合干扰,地质构造十分复杂。 依1:100万《河南省地质构造体系图》,项目区属北秦岭褶皱带北淮阳地向斜摺皱束和西峡~南湾地向褶皱束。 2.3.2、地层分布 依据区域地质资料及地质勘探对比结果,大部分路段为元古界变质岩和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出露,岩性以片岩、片麻岩为主,少数路段出路燕山期花岗岩、花岗斑岩及闪长岩类。低山岗地上部局部为全风化层所覆盖,主要以低液限粘土及全新统残破积碎石为主;只有在丘(山)间谷地和河漫滩及阶地部位有第四系全新统地层出露,以低液限粘土、粉细砂、砾卵石及淤泥质土薄层为主。 项目区基岩较为普遍出露,而第四系地层受地形地貌的拉制,零星分布,不完整。其土体结构、地层厚度变化较大。 2.3.3、项目区地震基本烈度 依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建筑杭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项目区抗震设防烈度为Ⅵ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力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按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与地震基本烈度对照表,地震基本烈度Ⅵ度。 根据历史地震重演原则和构造类比原则,以及潜在震源区内地震活动参数与地震危险性分析,考虑到地震烈度衰减等因索,并结合地下水埋藏条件,以及上述情况分析,路区地壳虽处于较活动状态之中,近年来曾发生多次地震与地裂,但是其震级小(小于5级),地震烈度低(低于Ⅶ度),尚未造成破坏性。项目区断裂构造活动性较弱,对工程无大影响,因此则认为项目区区域稳定性属稳定域。 2.4、水文地质 项目区地下水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基岩类裂隙水及断层构造脉状水。低山区中的侵入岩、喷出岩类以块状岩类裂隙水为主,构造裂隙和风化裂隙比较发育地段。地下水的赋存条件略好。欠发育地段,地下水的赋存条件不好。侵入岩以花岗岩类为主,有变质现象。地下水主要赋存于构造、风化裂隙中,当运移受到压扭断裂阻隔时形成溢出泉,其流量不稳定,随季节变化大,枯水季断流。水质良好,水化学属重碳酸纳钙型水,矿化度小于0.5g/0。 2.5、沿线筑路材料,水电等建设条件与公路建设的关系 2.5.1、筑路材料 信阳市息县、光山县石料较丰富,料厂主要在息县中漓店、光山县马畈,石料质量好,蕴藏丰富,曾用于叶信高速公路,可充分利用。新县石料丰富,并具有一定的开采能力,石质以石英岩、灰岩、火山轻微变质岩为主,京九铁路建设后略有开采。 路区附近有多条地表水,如小潢河、竹竿河,淮河上游,均有砂可利用,储量丰富,有公路相连,运输方便。 石灰来源于信阳息县中漓店、光山县马畈,该料厂产品质量好,产量大,达到Ⅲ级以上,而且道路通畅,运输方便。 本段地处山岭区,取弃方量较大,施工时,尽量移挖作填,根据沿线地形条件,合理选取弃土场位置,少占农田林地,并做好弃土场的防护、排水防止水土流失。 路面用沥青需外购,一般的材料可从光山、新县城市购买,主要材料和特殊的材料可从信阳市购买。 2.5.2、水 沿线的主要河流水质良好无污染,均可用为工程用水。 2.5.3、电 沿线电力供应充足,可与当地电力部门协商,就近解决,也可自备发电设备,以解决工程用电。 2.5.4、交通运输 2.5.4..1、道路交通: 与本路段平行的公路主要有省道S213,与本项目相交公路主要有省道S339线、县道X019,另有纵横交错的地方道路,物资可由省道S213、省道S339线、县道X019和乡村道路直接运至各工点。 2.5.3.2、铁路运输 京九铁路与本项目平行,物资设备可经铁路运往各工地附近车站。 2.6、与周围环境和自然景观协调 本项目测设过程中,合理利用地形,正确运用标准,妥善处理政治与经济,整体与局部,远期与近期,公路建设与工业,农田基本建没,旅游事业的关系,注意与铁路、航道、原有公路运输的配合,并结合沿线地形、地质、水文、筑路材料等自然条件,通过综合研究分析,认真进行方案研究,通过路线的直曲线型,边坡防护、绿化、桥梁、涵洞、交通安全设施等构筑物使其与周围环境和自然景观溶为一体,工程建成后风景将更加秀丽。 2.7 、主要设计标准 设计行车时速:100km/h 路基宽度:26m 平曲线一般最小半径:700m 不设超高的最小平曲线半径:4000m 最大纵坡:4% 最短坡长:450m 凸曲线最小半径:6800m 凹曲线最小半径:10000m 全线桥梁设计荷载:公路Ⅰ级 路面设计标准轴载:BBZ-100 桥梁净宽:净-2×11.5m 设计洪水频率:1/100 地震基本烈度:Ⅳ度
点击进入下载 (需要 0 积分)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高速公路NO.1合同段施工组织设计87p
https://m.gc5.com/lqgc/dlgc/10800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