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第二节、设计特点 (1) 道路等级:城市主干道Ⅲ级 (2) 设计行车速度: 40km/h (3) 基本车道数:双向四车道,两侧设 3.5m 人行道 (4) 设计荷载:汽车荷载,公路-Ⅰ级;人群荷载-3.5kN/m2 (5) 结构设计基准期:100 年 (6) 结构安全等级:一级 (7) 桥下净空:跨河堤处净空:2.3m (8) 防洪标准:100 年一遇 (9)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 0.15g (10) 场地特征周期值: 0.45 (11) 抗震设防类别烈度:Ⅶ度 (12) 抗震设防类别:B 类 第三节、结构设计特点 (1)主桥上部结构: 主拱拱轴线均为悬链线线,中拱跨度38m、矢高9.5m,矢跨比f/L=1/4;边拱跨径为38m,矢高随纵坡影响逐渐减小,矢跨比逐渐减小。拱圈采用钢筋混凝土箱型拱,主拱高1.3m,拱圈标准段顶、底板厚度均为15cm,边腹板厚度为0.4m,中腹板厚度为0.3m。 腹拱圈因跨径较小, 拱轴线设为圆曲线, 跨度为15m, 矢高从边腹拱到中腹拱分别为3.25m、3.44m、3.65m。腹拱圈采用钢筋混凝土实腹拱,拱圈厚度为0.6m。 腹拱与主拱连接位置采用6mm厚的包以锌片的铅板铰接,铅板铰采用石棉密封。 在全桥主、腹拱圈上分别接19m(20.4m)简支空心板。空心板断面布置为:边板2块,中板13块,边板顶板宽1.74m ,其中悬臂段长0.5m,底板宽1.24m;中板顶、底板宽1.26m;边板及中板顶、底板厚度均为0.12m,空心板高0.95m。 (2)主桥下部结构: 桥墩外形采用圆端形,桥墩宽度为21m,厚度为4.5m;基础采用8根直径1.8m的钻孔灌注桩;承台长度22.8m, 宽度7.5m, 高度2.5m;桥台采用重力式桥台,前墙置于河堤前缘, 与河提平齐,背墙跨越河提,置于之后,前墙与背墙间采用简直空心板连接。 (3)附属设施: 1.桥面铺装 桥面铺装总厚度为 18cm,具体结构见下: 细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合料 AC-13C 4cm 中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合料 AC-16C 5cm 聚合物改性沥青基防水涂料(PBⅡ型) 不小于 1mm 防水混凝土 C40 10cm 2.桥面排水 在空心板边板的翼缘上顺桥向设置泄水管,利用桥梁横、纵坡,将水排入河道内。 3.伸缩装置 在两侧桥台位置预留 2cm 伸缩缝,安装 EM-80 伸缩装置,其余简支板处,采用桥面连续。 4.人行道栏杆 在桥面两侧人行道外侧设置砼人行道栏杆,栏杆高度为 1.2m。 5.桥面排水 桥梁排水采用横、纵坡将水引至人行道路缘石处,由人行道板内预埋的 PVC 管将水排入河道中。 第四节、设备安装设计特点 1、施工放样前应全面了解设计图纸、资料、查明图纸本身及相互之间关系,如发现图纸中有矛盾应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以便解决或更正。严格按施工图要求进行施工,并处理好桥梁施工先后次序,作好基坑围护,防止桥梁墩台发生位移,保证桥梁安全。 2、本合同先林大桥上部结构为预应力连续刚构,设计采用挂篮悬臂施工,施工技术难度较大。桥梁工程高空作业存在诸多不安全因素,施工中需做好各项安全防范措施,以确保安全施工。 3、施工单位在开工前应做好施工组织设计,经审查后方可施工,在分项工程施工前应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提出具体的施工方案。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发现意外情况或质量问题时,应及时与监理、业主及设计单位取得联系。 第五节、建设地点特征 1、气候条件 安县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四季分明的特点。 根据安县气象局资料, 多年平均气温16.4℃, 极端最高气温36.5℃, 极端最低气温-4.8℃,多年平均降雨量 842.7 毫米,多年平均降雨日数 162 日,多年平均相对温度 79%,多年平均日照数 1058.7 小时,多年平均无霜期 300 天,实测最大风速 17m/s。 2、水文条件 安昌河为涪江右岸一级支流,发源于北川县天麻山南麓,由西北流向东南,经安昌、黄土、 花荄、 永兴于绵阳市城南汇入涪江。 全流域面积 1032km2。 流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地貌特征以安昌镇附近为界,上游为山地峡谷地形,天然植被良好,河流坡陡流急,河床比降达 51.7‰。下游则为平坝丘陵地区,植被一般,土地大都已开发利用。河谷开阔,水流平缓,河床比降 2.1‰。流域水系图见附图水文-1。工程位于安昌河中段,工程以上集水面积为759km2,占整个流域集水面积的 80%。工程区河段平均比降 3.33‰。 场地内地下水丰富,径流、排泄条件好,补给条件良好,水文地质条件总体上较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