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本标段为S2标段,起点里程为DK1784+980,终点里程为DK1787+640,线路长度2.66km,主要工程有天山新2#进口端双线隧道2500m,涵洞1座,泄水洞1座,路基160m。 2.1.主要技术标准 线路等级:国铁线下Ⅰ级,线上Ⅰ级。 正线数目:双线。 限制坡度:6‰,双机地段12.5‰。 最小曲线半径:300m。 到发线有效长度:850m。 牵引种类:内燃。 路基宽度:路堤12.1m,路堑12.1m。 速度目标值:160km/h,预留200lm/h。 2.2.地形特征 本标段位于白杨河谷左岸的天山低中山区,隧道穿越天山,沟梁相间,坡面陡峻,地形起伏很大,地面高程1060~1260m,相对高差50~150m。隧道进出口自然坡度50~60°,植被不发育。 2.3.工程地质 本标段隧道穿越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洪积角砾土及石炭系中统凝灰质粉砂岩,岩性特征如下: 凝灰质粉砂岩(C2s):灰绿杂紫红色、灰黑色,中薄层构造,粉砂状结构,节理发育,岩层被切割成碎块状,岩质较硬,岩体较破碎。强风化~弱风化,风化层厚3~8cm。风化层σ0=600kPa。风化层以下σ0=1000kPa。主要发育的节理有三组:N80°~85°E/45°~75°N,间距2~30cm,平直、微张;N20°~80°W/30°~70°N,间距3~30cm,平直、微张;N20°~80°E/35°~85°S间距3~30cm,平直、微张。 2.4.气象 本标段所经地区属大陆性温带干旱气候区,夏季酷热,冬季严寒,春、秋季多风,气候干燥、温差变化大是本段主要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6.6℃,最热月平均气温21.1℃,最冷月平均气温-10.1℃;年平均降水量67.9mm,年平均蒸发量2622.3mm;年平均大风日数(≥8级)155天,年平均风速6.2m/s,最高风速(定时)33m/s,主导风向WNW;最大季节冻土深度144cm。 2.5.水文地质特征 本标段隧道穿越地层主要为石炭系中统凝灰质粉砂岩。由于本区属大陆性温带干旱气候区,气候干燥,降雨量很小(年最大降水量99.1mm)、蒸发量很大(年平均蒸发量4803.6mm);隧道洞顶冲沟为季节性流水沟,除了在较大降雨时有地表流水外,平时干枯无水。因此,该隧道洞身在穿越局部冲沟地段雨季有少量基岩裂隙水,其余大部分地段洞身基岩裂隙水不发育。 2.6.隧道围岩分级 隧道洞身穿越地层主要为石炭系中统凝灰质粉砂岩,岩质较硬,属硬质岩,节理较发育,岩体较破碎,隧道围岩基本分级为Ⅲ级;隧道进口及部分穿越沟谷地段洞身埋藏较浅,风化裂隙较发育,围岩分级为Ⅳ级。局部沟谷地段洞身穿越第四系全新统洪积角砾土,围岩分级为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