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铁路xx至xx客运专线起点为xx站,终点为xx站,含引入xx、沈阳、长春、xx枢纽工程,起讫里程为K0+681.9~DK926+560,线路正线全长903.939公里。 2.工程概述 2.1 主要技术标准 铁路等级:客运专线 正线数目:双线 速度目标值:开通速度200km/h,基础设施350km/h 最小曲线半径:7000m 限制坡度:一般地段20‰,困难地段25‰ 正线线间距:5m 到发线有效长度:650m 牵引种类:电力 机车类型:动车组 列车运行控制方式:自动控制 调度指挥方式:综合调度 2.2 工程概况 xx铁路客运专线纵贯东北三省,途经3个省会城市(xx、xx、xx)、1个计划单列市(xx)和6个地级市(营口、鞍山、辽阳、铁岭、四平、松原)。线路正线全长903.939公里,其中辽宁省553.503正线公里,吉林省269.685正线公里,黑龙江省81.151正线公里。 主要工程数量: 正线路基长度234.78km;全线路基土石方总量为6668.5×104m3;其中区间路基土石方3962.2×104m3,站场路基土石方2706.4×104m3; 全线中桥以上桥梁共179座681701折合双延米,其中正线桥梁全长664710延长米;特大桥107座668727折合双延长米;大中桥72座12975折合双延长米;涵洞523座16678横延米; 隧道及明洞工程8座9929延长米; 客专正线1777.784铺轨公里,其中无碴轨道1688.601公里,有碴轨道189.427公里;站线251.688铺轨公里;铺道岔813组;道碴148.1×104m3; 车站23处,其中新建17处,改建5处(辽阳、沈阳、沈阳北、长春、xx站),利用1处(xx);线路所2处,预留车站2处。 接触网2803.938条公里,新设23个车站的列控联锁监测设备及信息系统设备敷设各类通信、信号电缆12000公里。 生产及生活房屋47.92×104m2。 永久用地4.39万亩,临时用地2.2万亩;拆迁房屋280.9×104m2。 2.3 自然地理特征 2.3.1 区位特点 xx铁路客运专线是铁路中长期规划“四纵四横”快速客运网中连接东北和关内地区之北京-沈阳-xx(xx)客运专线的北段,铁路“八纵八横”主骨架京哈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路重点建设的七大主通道之一。 新建xx铁路客运专线与既有xx线并行,连接xx、长春、沈阳、鞍山、xx等主要城市。xx铁路客运专线的修建,可以实现客货分线运行,大大提高该区段的铁路通行能力和运输质量,形成东北地区南北向快速客运通道,与秦沈客运专线一起,构成东北地区与北京、天津及内地间快速客运通道,有利于充分发挥客运专线网的综合效益。 2.3.2 地形、地貌 沿线经过地区地貌可分为低山、剥蚀丘陵区、滨海平原、冲洪积平原,分述如下: xx至大石桥段:以剥蚀丘陵为主,地形起伏变化较大,沟谷及洼地发育。其中金州湾、复州湾以及九寨至大石桥为滨海平原,地形平坦开阔,大部分地段地势低洼,养殖场较多。 大石桥至沈阳段:为冲洪积平原,地形平坦开阔,局部地段地势稍高,主要为辽河、太子河、浑河及其支流冲洪积形成,平原区大部为耕地。 沈阳至xx段:沿线可分为辽河、松嫩平原两个主要地貌单元,地势总体呈中间高、南北低,地形较为平坦,河流水系发达,交通便利。 2.3.3 工程地质 ⑴沿线地层分布 ①第四系全新统 沈哈段:冲洪积层分布于全线各大河流漫滩及一级阶地,岩性为黏性土、粉土、黄土、砂及卵砾石土,辽河平原广布。低山丘陵表层局部分布有残坡积黏性土层。 沈大段: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包括填筑土、素填土、杂填土,主要分布于既有路堤、河堤及城市附近;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及冲积层主要分布在冲洪积平原区及丘陵区的沟谷洼地,岩性以黏性土、粉土、黄土、砂类土及圆砾土为主,个别地段分布有淤泥质黏性土。 ②第四系上更新统 沈哈段:多分布于河流二级阶地、黄土台地及xx附近岗阜状平原,岩性多为黏性土、黄土、砂层; 沈大段: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层,主要分布在丘陵区边缘附近的冲洪积平原、河流二级阶地、黄土台地,岩性以粉质黏土、粉土、黄土、粉、细砂、细、粗圆砾土、卵石土为主。 ③第四系中更新统 多分布于高级阶地,岩性主要为黏质黄土、粉质黏土、粉土、角砾土,一般厚度为0.0~2.0m。 ④白垩系 零星出露于熊岳城以北,广泛分布于铁岭、开原至拉林河一线,多为下伏地层,仅在缓丘冲沟及河岸坎边出露,岩性为泥岩夹砂岩、砾岩; ⑤侏罗系 主要分布于普兰店至熊岳城一带及瓦房店附近长大铁路两侧,岩性为粉砂岩、砂岩、砾岩、泥质灰岩、页岩夹煤线以及安山岩、火山角砾岩、凝灰岩、流纹岩。 ⑥二叠系 出露本溪市西侧,主要岩性为含砾石英岩、砂岩、板岩、砾岩、页岩、铝土岩等。 ⑦石炭系 在金州东侧董家沟及复州湾附近零星出露,主要岩性为页岩、砂岩、砾岩、黏土矿、煤层等。 ⑧奥陶系 出露于金州至三十里堡西部沿海及辽阳附近,主要岩性为中厚层灰岩、白云质灰岩夹页岩及泥灰岩。 ⑨寒武系 出露于金州至三十里堡西部及首山至张台子以东,主要岩性为灰岩、页岩、砂岩、白云质灰岩、泥灰岩。 ⑩青白口系 主要出露金州至三十里堡,在南关岭西也有零星出露,岩性为灰岩、泥灰岩、石英砂岩、页岩、板岩、白云岩。 11蓟县系 分布于xx至普兰店一带,主要岩性为灰岩、泥灰岩、页岩、板岩、粉砂岩、白云质惠岩、石英砂岩、白云岩等。 12长城系 分布于xx至沈阳间,主要岩性为石英岩与板岩互层、千枚岩、长石石英砂岩、泥灰岩、灰岩、白云岩。 13元古界辽河群 出露于普兰店至熊岳城、沙岗至海城及铁岭至开原间东部低山区,主要为片岩、片麻岩、角闪岩、混合岩、石英岩等。 14太古界鞍山群 主要出露于金州至万家间,主要岩性为片麻岩、斜长角闪岩、片岩、千枚岩、黑云变粒岩、浅粒岩夹磁石英岩,局部夹薄层大理岩。 15岩浆岩 沿线岩浆岩比较发育,分布广泛,主要有花岗岩、辉绿岩、闪长岩、安山岩、流纹岩、玄武岩,其次还有花岗斑岩、闪长玢岩、伟晶岩等。 16混合岩 在三十里堡至沈阳,沿线零星分布有太古界及元古界的混合岩及混合花岗岩。 ⑵地质构造 xx铁路客运专线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属中朝准地台的辽东台隆、华北断坳和吉黑褶皱系的张广才岭优地槽褶皱带及松辽坳陷。辽南地区主要构造体系有东西向构造和北东—北北东向构造,局部有北西向构造。沈阳以北的断裂构造以松辽平原中的隐伏断裂构造为主,主要有北东向松辽盆地东缘断裂带、依兰—伊通断裂带、叶赫-铁岭断裂带;东西、北西、北北西向赤峰—开原断裂带、凌源—北票—沙河断裂带、扶余—其塔木断裂带、洮安—扶余断裂带和滨洲隐伏断裂等,各断裂带自晚更新世以来没有活动,为非工程意义上的全新活动断裂,对工程影响小。 2.3.4 水文地质 ⑴地表水系 沿线河流众多,沈大段线路所经河流属辽河水系。主要河流有大清河、复州河、沙河、浮渡河、熊岳河、盖县河及淤泥河、海城河、太子河、浑河、辽河及其支流蒲河等。沈哈段以怀德镇至陶家屯一线为分水岭,南侧属辽河水系,北侧为松花江水系,辽河水系主要有大泛河、清河、东辽河等;松花江水系主要有伊通河、饮马河、干雾海河、第二松花江、拉林河、运粮河等,水位随季节涨落,均为常年流水,其他沟谷为季节性流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部分河段地表水受生活和工业污染较严重。 ⑵地下水 沿线地下水按赋存条件可分为第四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岩溶水,其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以及河流的侧向补给,埋藏条件随地貌单元不同而变化。地下水一般埋藏深度为1.0~25.0m。 ⑶水质评价 全线大部分地段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良好,对圬工无侵蚀性。仅滨海平原地区及低山丘陵区的部分地下水和部分地表水,辽河局部阶地的地下水对混凝土具弱硫酸盐型侵蚀性。 2.3.5 不良地质与特殊地质 ⑴不良地质 本线路大部分走行于平原阶地区,不良地质现象主要有采空区、水源地、岩溶、顺层、风积沙、季节性冻害、雪害、地震液化及松软地基等。 沿线矿产资源丰富,对于绝大多矿区及采空区,均采取了绕避措施,使线路从安全的位置通过。仅沈南煤田和沈北煤田,矿区范围大,线路绕整个煤田困难较大。 ①水源地 沿线经过的水源地较多,根据现场调查及访问,目前各水源地没有发现由开采地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降迹象,当地水利部门及自来水公司也没有地表沉降观测资料。 ②采空区 沿线矿产资源丰富,对于绝大多数矿区及采空区,均采取了绕避措施,线路从安全的位置通过。仅沈南煤田和沈北煤田,矿区范围大,线路绕整个煤田困难较大。 ③岩溶 岩溶主要发育在xx至普兰店及瓦房店附近的长城系、蓟县系、青白口系、寒武系、奥陶系灰质岩中,主要岩溶形态有溶洞、溶隙、溶孔等,部分溶洞呈串珠状发育,溶洞竖向直径0.3~1.6m,埋藏深度4.6~48.0m,充填物较少;在鞍山附近第四系覆盖层之下的灰岩中也发育有溶洞,溶洞的竖向直径1~3m。岩溶发育地段的桥梁基础宜采用桩基,路堑、隧道应加强防排水工作,路堤应对影响范围的溶洞、溶隙进行加固处理。 ④顺层 辽南丘陵区,沿线挖方地段较多,局部挖方地段岩层走向与线路走向基本一致,倾角12°~45°,特别是有地表水渗入或地下水的作用时,倾向线路一侧在开挖时易产生顺层滑动。 ⑤风积沙 第二松花江附近DK805+574~DK805+633、DK805+695~DK805+778、DK806+152~DK806+880存在2~6m厚风积沙,沙层松散,为固定沙丘。铁路以特大桥通过,对工程影响不大。 ⑥季节性冻害 沈哈段处于东北中部山前平原重度季节冻土区,沿线季节性冻土层厚度由南向北在1.37~2.05m间,每年从10月底开始冻结,翌年5~6月全融化。沿线季节性冻土发育,在冻胀性地基土上填筑路基,必须满足其稳定和变形要求。要求路基高度大于季节最大冻深,并在冻深范围采用非冻胀性填料填筑,同时铺设复合土工膜,或设置渗水盲沟等加强隔排水措施。 ⑦雪害 沈哈段地处东北寒冷地区,冬季沿线最大积雪厚度在17~30cm间,平均风速为2.5~3.7m/s,主导风向为南西等,而线路走向为北东,因此沿线有产生风吹雪灾害的可能,且当风向与线路走向交角大于45o时,更易产生风吹雪灾害,设计近期工程措施为在路堤外侧排水沟外,或路堑顶外设置2~5道挡雪栅栏,远期结合绿化设置永久性防雪林带。 ⑧地震液化 沿线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0g(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七度)的段落,滨海平原、漫滩和一级阶地分布有第四系全新统冲积成因的饱和粉土、粉、细、中砂层,经原位标贯试验判定,局部为地震液化层,液化土层的分布极不规律,多呈夹层及透镜体状。工程设置应考虑地震液化问题,路基工程可采取相应的地基加固措施进行处理;桥梁工程桩基设计应考虑液化土层的影响,并根据液化土层厚度及液化等级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 ⑨松软地基 在滨海平原、冲洪积平原和局部的丘洼地,普遍分布第四系全新统黏性土、黄土、粉土和砂类土,由于部分黏性土的孔隙比较大且呈软塑状态,粉土砂累土呈松散、饱和状态,基本承载力往往会小于150kPa,为松软地基。松软地基一般分布在地表以下15m之内,局部地段较深,累计厚度一般小于10.0m,滨海平原地段较厚。这种地基在上覆荷载的作用下会产生较大的变形。 ⑵特殊地质 沿线分布的特殊岩土主要有:软土、膨胀岩土、盐渍土和黄土等。 ①软土 本线的软土在辽河冲积平原区广泛分布,其余地段软土主要分布于河流的一级阶地和河漫滩及丘陵洼地内。含较多腐殖质,具腥臭味,软塑~流塑状。 软土一般表现为强度低,具中、高压缩性,若不能满足客运专线对工后沉降的严格要求时,对软土地段可采用换填、强夯、预压法或碎石桩、粉喷桩等措施进行处理,对于某些埋深和厚度较大、处理困难,经路基检算后仍难以控制工后沉降的地段,则需考虑以桥通过。 ②松软土 本线的松软土广泛分布,土层多为粉质黏土、粉土、黄土及部分粉、细砂层,埋深多在10m以上,部分埋深达35m,厚一般2~25m不等。 ③膨胀岩土 辽南丘陵区的灰岩地段表层分布有不连续的风化残积红黏土,褐红色,硬塑~坚硬,具弱~强膨胀性,该段堑坡应放缓并防护,基床需换填处理。在沈阳以北地区的灰白色黏土、文官屯及其附近的半成岩的泥岩,具强膨胀性,但其埋深较深,对路基工程的影响不大。 ④盐渍土 DK193+579.2~DK238+122.4段分布中~弱氯盐渍土,线路以路堤形式通过时,应进行处理。 ⑤黄土 沿线湿陷性黄土工程地质分区属边缘地区,主要分布在河流二级阶地和波状平原上。分布于波状平原上的中更新统黄土(老黄土),一般无湿陷性,仅表层个别钻孔土样具I级非自重湿陷性,湿陷土层厚度小于5m;分布于河流阶地上的上更新统冲积黄土,经取土试验,一般具I级非自重湿陷性,湿陷土层厚度为2~9m,最厚达15m,局部具Ⅱ级非自重性。整体上讲,全线湿陷性黄土湿陷等级低,湿陷土层厚度不大,对工程影响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