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1) 硚口路车场工程概况 武汉市轨道交通一号线一期工程从宗关至黄浦路全长10.177km,为保证一期工程配属车辆、线路及设备的正常运营,设硚口路车场,其功能除担负列车停放、运用整备、事故救援、并扩大检修条件,设综合维修基地,负责一期工程的线路、桥梁、房建、供电、通信信号设备及车站设备的保养维修。 车场位置在硚口路至崇仁路之间,京汉大道与站邻街之间的狭长地带,地处汉口闹市中心,与双线轻轨高架正线紧邻。 车场、综合维修基地及综合开发区为一长条形3~5层框架结构,车场高架置于建筑三层平台上,轨顶标高与高架正线轨顶平齐。 设计为静压桩基础,现浇框架结构,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体系,主体结构为三层多跨连续框架,列车检修库及维修库屋面为钢网架结构,上盖轻质彩色夹芯钢板,最大跨度34.6m,其它屋面为常规屋面,地面楼面因使用功能要求而异,设计为不同的类型。 主体结构三层,功能各不相同,4、5区一层、二层主要为商业营业铺面,另有部分设备房及车库;6区一层主要为综合材料库及供电维修、内燃机钳作业区和技术管理办公室,6区二层为综合维修基地各专业工区和业务管理办公室;三层为车场平台层,布设列车维修保养的作业线路,共铺设5条停放及列检作业线股道,1条走行线,3条临修作业线;列检作业库,检修库两大作业车间及各类配套作业车间位于该层。最大建筑高度(底层~柱顶)为21.61m。 主体框架结构为三层,但设计在各区一、二、三层局部范围设有夹层,以满足不同技术作业和设备安装的空间布置和功能要求。 G2合同段工程范围:自轴线4-1~6-28,纵向总长456.5m(中轴间距,下同),分为4、5、6三区,宽度根据地形条件由4区向6区递减,最宽处34.6m,最窄23.34m,底层总建筑面积约13000m2。工程项目为除钢网架、水电设备安装,轨道之外的全部土建工程,总建筑面积约32975m2。 招标文件要求的施工期限为330天。 第2节主要技术标准与规范.doc ①框架结构及建筑按照国标(GB)及建设部(JGJ)建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建筑安装工程施工验收规范; ②与车场线路等接口则统一使用铁道部(TB)有关线桥规范; ③湖北省武汉市有关的建筑施工管理规范、规定。 ④招标文件中明列的有关各专业施工、验收标准。 第3节地形地貌、气象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doc 2.3.1地形地貌 本标段位于汉口闹市区,南北向在京汉大道和站邻街之间,东西向在崇仁路和G1标段3区之间,总长约460m的狭长范围内,原为密集的居民区,拆迁后成为施工区。京汉大道一侧较站邻街高1.5~2.0m。 地貌单元属江汉一级阶地,地形相对平坦,地面高程在22.11~25.61m之间。建筑场地类形为Ⅱ类。 2.3.2气象 全年平均气温16.7℃,一月平均最低气温3.5℃,7月份平均最高气温28.9℃,极端最高41.3℃,极端最低气温-17.3℃,年平均降水量1284m/n,一日最大降水量317.4mm,6月平均降水227.8mm,一月平均降水量32.7mm,最长连续降水14天。 2.3.3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主要地层分为四层,自上而下分布为:表层为杂填土及素填土,厚1.2~6.2m;第二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冲积粘土层,厚11.4~19.4m,饱和,可塑~软塑,fk=92~125Kpa;第三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冲击砂土层,厚27.0~35.1m,fk=180~336Kpa;第四层为志留系粉砂质泥岩。地层分布比较稳定,场地15m深度范围内无可液化土层,场地稳定性较好。 地下水主要为上层滞水和第四系孔隙承压水两种类型,上层滞水受大气降水、地表水补给,孔隙承压水层与长江、汉江地表水有密切水力联系,水位动态具有季节性变化,地下水混合水位埋深1.4~3.5m,对钢筋砼无侵蚀性。 抗震设防烈度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