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公路排水设计可划分为四部分: 横向穿越路界排水——由涵洞、桥梁引排穿越路界的溪流、河道中的水; 路界表面排水——指公路用地范围内的表面排水,包括路面排水、中间带排水、坡面排水和由相邻地带或交叉道路流入路界内的排水等; 路面结构内部排水——通过裂缝、接缝或面层空隙下渗到路面结构(面层、基层和垫层)内部,或者由地下水或道路两侧滞水浸入路面内部的水分的排除或疏干; 地下排水——危及路基稳定或影响路基强度的含水层地下水的排除或疏干。 4.1.2 路基排水 1. 地表排水设备的类型 边沟:设置在挖方路基的路肩外侧,或低路堤的坡脚外侧,用以汇集和排除路基范围内和流向路基的少量地面水。 排水沟:用来引出路基附近低洼处积水的人工沟渠。 2. 沟渠水力计算 挖方路基及填土高度低于路基设计要求的临界高度的路堤,在路肩外缘均应设计纵向人工沟渠,称之为边沟,其主要功能在于排泄路基用地范围内地面水。边沟内侧边坡坡度按土质类别采用1:1.0~1:1.5;梯形边沟的底宽和深度不应小于0.4m。边沟的纵坡度应尽量与路线纵坡保持一致。当路线纵坡坡度小于沟底所必需的最小纵坡坡度时,边沟应采用沟底最小纵坡坡度,并缩短边沟出水口的间距。 沟渠出水口的间距,一般地区不宜超过500m,多雨地区不宜超过300m。边沟出水口的排放应结合地形、地质条件及桥涵水道位置,引排到路基范围外,使之不冲刷路堤坡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