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道路3号路工程(东侧段EK0+000~EK1+589.6)线路总长1.59km,路基宽度分为:机动车道及路缘带宽12m,人行道及树池宽1.5m。位于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地处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入海口附近地带,属冲积地貌类型区。 根据勘察报告显示,该场地地层分布从上至下分别为第四系表土层(素填土)、冲积土层及白垩系基岩,其中-2淤泥层呈灰黑色,流塑,局部含少量粉砂。钻孔ZK1-1、ZK1、ZK8、ZK10-ZK14、ZKQE00~ZKQE09、ZK16~ZK25可见,顶板埋深0.80~10.5米,层厚1.40~17.80米,平均6.71米。由于淤泥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强度低,易发生压缩变形,导致地面不均匀沉降,属高压缩性软土层,为不良地基土,对基础的稳定性有较大影响。采取浅层换填、水泥搅拌桩及CFG桩加固处理措施。 1、桥头路基:(EK0+932.415~EK0+940.415、EK1+120.415~EK1+128.415)挖方量512.4m3,桥台台后回填中粗砂,1788 m3,平均填土高度4.02m、4.45m。 2、陡坡路基:(EK0+760.00~EK0+940.415、EK1+120.415~EK1+240.000、EK1+360.000 ~EK1+380.000、EEK1+560.000~EK1+589.570)陡坡路堤土方开挖1060.7m3,回填碾压土方1060.7m3。 3、软基处理: 3.1、浅层换填处理:(EK0+000~EK0+830)路段采用未筛分碎石浅层换填1.5m,挖方量13878.7m3,回填未筛分碎石13878.7m3,平均处理宽度13.5m; 3.2、水泥搅拌桩地基处理:(EK0+830~EK0+900.415、EK1+120.415~EK1+589.570)路段采用水泥搅拌桩地基处理,按正三角形布置,桩径50cm,桩间距分别为1.3m、1.5m,搅拌桩长度根据设计要求并结合现场地质情况实际确定,桩尖要求打穿淤泥层进入持力层0.5m,桩顶设置50cm砂砾垫层,挖方量3367.8m3,回填砂性土3367.8m3,水泥搅拌桩共6123根,长度共37797.5m; 3.3、CFG桩处理:(EK0+900.415~EK0+940.415)路段采用CFG桩进行软土深层处理,其中EK0+900.415~EK0+920.415路段为过渡段,桩间距2.2m,正方形布置,EK0+920.415~EK0+940.415路段为台后段,桩间距2.0m,正方形布置,挖方量188.7m3,回填砂性土188.7m3,CFG桩共172根,长度共2890m。 (二)区域自然地理及区域地质概况 本项目位于南海区狮山镇,地处珠江三角洲西北部冲积平原区。地貌为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第四系以海陆交互相冲淤积层、陆相冲基层为主,地势起伏平,多有鱼塘、沟渠。 项目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南亚热带季风型气候,日照充足,长夏冬短,雨量充沛,终年温暖湿润。风向季节变化明显,春夏盛行东南风,风力1~2级,秋冬盛行北偏西风,风力2~4级,常风变化不大,静风频率为15%。1月均温为13.4℃,7月均温为28.8℃,极端最高及极端最低温度分别为38.7℃和3℃,年平均温为21.8℃。 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影响,区内降雨极为丰富,1957年以来年平均降雨量1619.2mm,最大年降雨量2343.8m(2008年),最小年降雨量1075.7mm(1991年)。台风时暴雨日降雨量达300mm以上。每年4~9月份雨量最多,降雨量约占全年的80%,每年夏秋台风活动频繁,风力一般6~10级,台风和夏季的洪涝是南海区主要灾害性天气。 三、施工方案、注意事项 (一)清表 清除路基范围内的所有构筑物、植被和杂物,人工配合挖机、推土机铲除地表种植土和腐植土,地表土由自卸汽车运至指定的地方作弃方处理或作为复耕预留土,避免填筑路基时误用或由于雨水冲刷回流到路基上。 对于填方路段原地面以下至少30cm内的草皮、农作物的根系和表土予以清除,将坑、穴分层填平、压实,压实时视面积大小用压路机或夯机夯(压)实;试验检测含水量是否在最佳含水量±2%范围内,如果超出范围,进行晾晒或洒水处理,符合要求后进行碾压,自检压实度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抽检。 凡填方区原地面有孤石或石笋外露不能保证原地面平整后的压实作业,应采取炮机破碎或人工破碎的方法将凸出孤石或石笋清除并平整,以保证原地面能进行压实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