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1、工程位置 该工程位于固原市原州区三营镇,场地硬化面积10551平方米。 施工图纸设计说明 1、排水管管材: 排水主管道及预留管道采用Ⅱ级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钢筋混凝土管道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道》(GB/T11836-1999)的规定。管材标注为公称内径d。 2、管道接口: 钢筋混凝土管道采用橡胶圈接口,作法详见04S530-1-21。 (1)、橡胶圈接口应符合下列规定: 橡胶圈钢筋混凝土管、预应力混凝土管安装前,承口内工作面、插口外工作面应清洗干净;套在插口上的橡胶圈应平直、无曲扭,应正确就位;橡胶圈表面和承口工作面应涂刷无腐蚀性的润滑剂;安装后放松外力,管节回弹不得大于10mm,且橡胶圈应在承、插口工作面上。 (2)、钢筋混凝土管沿直线安装时,管口间的纵向间隙应符合设计及产品标准要求,无明确要求时应符合下表规定。 3、管道地基及基础: 钢筋混凝土管道采用180°混凝土基础,作法详见04s531-1-14。管道基础断开,做沉降缝处理。 (1)、施工场地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不小于100kpa,若局部小于100kpa应与设计院联系,进行地基处理。 (2)、当沟槽内有地下水时,必须将地下水降至槽底以下0.5m,做到干槽施工。当降水不利地基被扰动时,应进行地基处理达到要求的地基承载能力特征值。 (3)、管道基础不应超挖,如局部超挖发生扰动或管道需要填方时,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A、超挖深度不超过150mm时,可用挖槽原土回填夯实,其压实度不应低于原地基土密实度; B、排水不良造成地基扰动深度在100mm以内,宜填天然级配砂石或砂砾处理; C、排水不良造成地基扰动深度在300mm以内,但下部坚硬时,宜铺垫砂砾或5~40mm粒径碎石,其表面再铺厚度不小于50mm的中、粗砂垫层; D、软土地基宜铺垫一层厚度不小于150mm的砂砾或5~40mm粒径碎石,其表面再铺厚度不小于50mm的中、粗砂垫层; E、槽底土层为杂填土、腐蚀性土时,应全部挖除,宜采用天然级配砂石或石灰土回填,用细土或砂垫层铺平夯实。 4、沟槽回填: (1)、无压管道在闭水或闭气试验合格后及时回填,回填前井室、雨水口及其他附属构筑物的现浇混凝土强度或砌体水泥砂浆强度应达到设计要求。 (2)、沟槽内砖、石、木块等杂物清除干净,保证降排水系统正常运行,不得带水回填。 (3)、管道两侧和管顶以上500mm范围内夯实,应采用轻型压实机具,管道两侧压实面的高差不应超过300mm。 (4)、管道基础为土孤基础时,应填实管道支撑角范围内腋角部位;压实时,管道两侧应对称进行,且不得是管道位移或损伤; (5)、分段回填压实时,相邻段的接茬应显台阶形,且不的漏夯。 (6)、采用轻型压实设备时,应夯夯连接,采用压路机时,碾压的重叠宽度不得小于200mm。 (7)、采用压路机、振动压路机等压实机械压实时,其行驶速度不得超过2km/h。 (8)、接口工作坑回填时,底部凹坑应先回填压实至管底,然后与沟槽同步回填。 (9)、管道两侧及管道顶以上500mm范围内,回填土不得含有有机物、冻土以及大于50mm的砖、石等硬块。距离管顶以上500mm范围内,回填土内允许有少量直径不大于100mm的石块和冻土,其数量不得超过填土总体积的15℅。 (10)、预应力混凝土管道回填土压实度见表。 5、检查井: (1)、排水管道接入检查井时,管口外缘与井内壁平齐;接入管径大于300mm时,对于砌筑结构的井室应砌砖圈加固; (2)、砌筑前砌块应充分湿润;砌筑砂浆配合比符合设计要求,现场拌制应拌合均匀、随用随拌; (3)、排水管道检查井内的溜槽,宜于井壁同时进行砌筑;溜槽表面应平顺、圆滑、光洁、并与上下游管道底部顺接。 (4)、砌块砌筑时,铺浆应饱满,灰浆与砌块四周粘结紧密、不得漏浆,上下砌块应错缝砌筑; (5)、检查井砌筑时应同时砌筑踏步,踏步安装后在砌筑砂浆未达到规定抗压强度前不得踩踏,井壁抹面应分层压实。 (6)、有支、连管接入井室,应在井室施工的同时安装预留支、连管,预留管的管径、方向、高程应符合设计要求,管与井壁衔接处应严密;排水检查井的预留管管口宜采用低强度砂浆砌筑封口抹平。 6、井室及其他附属构筑物周围回填应符合下列规定: (1)、井室周围的回填,应与管道沟槽回填同时进行,不便同时进行时,应留台阶形接茬。井室周围回填压实时应沿井室中心对称进行,且不得漏夯。 (2)、路面范围内的井室周围,采用3:7灰土材料回填,其宽度不宜小于400mm。 (3)、严禁在槽壁取土回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