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一、工程概况: 本标段琴口大桥、锡古塘大桥、梅林互通主线桥、曾洞大桥、华阳互通主线桥、官洞大桥共有162根桩基采用人工挖孔桩施工(其中琴口大桥Φ1.5m桩:402延米/15根,Φ1.8m:175延米/5根;锡古塘大桥Φ1.5m:335延米/13根,Φ1.8m:115延米/5根;华阳互通主线桥Φ1.3m:267延米/12根,Φ1.5m:310延米/10根;官洞大桥Φ1.5m:346延米/13根,Φ1.8m:361延米/10根;曾洞大桥Φ1.5m:420延米/15根;Φ2.0m:782延米/36根;梅林互通主线桥Φ1.2m:539延米/28根)。 二、施工方法及质量要求: 1、挖孔桩桩位位置处场地进行平整夯实,桩孔周边设不小于1m的施工平台,施工平台外挖排水沟,以及时排除地表水。 2、每进尺0.8米进行一次护壁砼浇筑,为防止桩基出现偏孔,在锁口浇筑完成后将护桩埋设在锁口上,并做好标示,保护护桩的有效性。高程引到锁口固定位置,每节以十字线对中,吊锤控制中心点位置,用钢卷尺找圆周,然后由基准点测量孔深; 3、整个桩基都必须进行护壁;护壁混凝土必须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禁止人工拌和护壁混凝土;由于护壁起着护壁与防水双重作用,因此护壁混凝土要注意振捣密实,并且上、下护壁需接搭15—20厘米,上20厘米厚,下口15厘米厚;第一节混凝土护壁需高出原地面不小于30厘米,以便于挡水和防止物体坠落到桩基内;地质情况较好,护壁可采用无筋素混凝土浇筑;如地质情况较复杂,遇流砂、淤泥等,则护壁内需加钢筋网:按20厘米间距配Ф6环筋和Ф12竖筋,并且护壁改为50厘米护一节,如仍不能处理,则采用井内下钢护筒处理。 4、护壁砼强度采用与桩基同标号混凝土(C30)。当护壁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便可拆除模板(一般在常温下约24小时可以拆除模板),再挖下一节桩基,然后继续支模灌注护壁混凝土,如此逐段挖孔,护壁,直至要求深度。 5、进入弱风化岩层时,需采用孔内爆破施工,孔内岩石爆破时,采用浅眼爆破法进行施工,严格控制炸药用量,并在炮眼附近加强支撑,防止震坍孔壁;当桩底进入倾斜岩层时,桩底应凿成水平状或台阶形进行爆破。当深度至成桩深度在1m内不准爆破,需人工凿除桩底。 6、除在地表墩台位置四周挖截水沟外,并应对从孔内排出孔外的水妥善引流运离桩孔;在地下水位以下施工时,应注意及时排水,如孔内渗量不大,则在桩心挖一集水坑,然后用吊桶将泥水吊出;如遇较大渗水则在孔底一侧挖一集水坑,用小水泵排水;如渗水很大,无法排水护壁,或地质情况异常,则立即停止人工挖空,采用冲击钻机成孔。 7、挖至设计标高后,应对桩孔及时清理,将松散土体清除,并对孔深、桩孔孔径,桩孔倾斜进行检查,满足规范要求后再通知项目部质检部; 8、桩基钢筋在钢筋加工厂内集中进行加工,按照设计图纸的规定,先制做相应的加劲筋,然后按规定的根数布置主筋,设立每隔2米一道的加劲筋,排列好后将主筋按规定间距焊死在加劲筋上,主筋连接采用镦粗直螺纹机械连接,外箍筋与主筋要求成梅花状进行双丝绑成,箍筋与主筋进行点焊,为了保证钢筋笼和孔壁的净距,必须安设饼行垫块并以等距离绑在钢筋骨架周径上,沿桩长的方向每2米设置一处,横向不少于4处,等距分部。钢筋保护层垫块严禁使用低标号砂浆垫块,必须使用同标号圆饼形砼垫块;吊放钢筋骨架入桩孔时,均匀下落,保证钢筋笼居中。钢筋笼下放完成及时进行对中,并固定在锁口上,钢筋笼顶部2m焊接定位筋,防止偏动。 9、桩基声测管埋置要求:桩径小于1.8米等间距埋置3根声测管,大于等于1.8米以上桩径的均等间距埋置4根声测管。声测管为φ54×1.5mm热轧无缝钢管,钢管底部应封口,安装声测管时尽量少发生碰撞,以免混凝土漏入。 10、桩基混凝土灌注前做导管水密性试验和接头抗拉试验,严禁采用压气试压。桩基灌注全部采用用导管灌注,导管距桩底高度控制在30-40cm,首批混凝土必须现场做塌落度合格后进行灌注,灌注时,导管漏斗应保持足够的混凝土,以保证第一次灌入砼后导管埋深1米以上,灌注过程中导管埋置深度控制在2—6米,随时量取桩内混凝土表面的位置,及时调整导管埋深; 11、每道工序自检合格后应及时通知项目部质检部,质检员检查合格后应通知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12、挖孔桩成孔检验实测项目:成孔中心位置—允许偏差5厘米;孔径—不小于设计;倾斜度—0.5%桩长且不大于20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