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高速公路江津至綦江段施工总承包二分部位于K10+635~K19+766,全长9.131km。线路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路基宽度24.50米,沥青混凝土路面。桥宽24.0m,分离式路基宽度12.25 m,桥宽12.0m。全线桥涵设计汽车荷载等级采用公路一级。设计时速80km/h。 1.2、地质情况 项目区具有独特的气候特点:冬暖春早,夏热秋雨,四季分明;降水丰沛,空气湿润,雨热同季;日照少,多云雾,少霜雪;立体气候明显,气候资源丰富,气象灾害频繁。年平均气温在16.6℃~18.6℃之间,冬季极端最低气温多在0℃以上,少霜雪,夏季极端最高气温在40℃以上,多酷暑。年总降水量1050~1350毫米,夏秋两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总量的70%左右,冬季降水量少。 项目区内主要河流有綦江河、笋溪河、清溪河等,其中清溪河和笋溪河为綦江河支流。綦江河为长江一级支流,在项目区内为下游流域,多年平均流量83.9m3/s。笋溪河多年平均流量20.1 m3/s。清溪河河宽20~30m,下游最宽处为80m,多年平均流量9.6 m3/s,洪水流量最大为700m3/s。 线路走廊区内零星分布第四系松散层,出露地层为侏罗系遂宁组、沙溪庙组,自流井群。岩性为泥岩、砂岩。砂岩相对含水,泥岩相对隔水。由于总体上以泥岩为主,夹薄层砂岩。因此线路范围地下水不丰富。 线路区含水岩组的构造裂隙发育,为地下水径流、排泄奠定了基础,丰富的地表水体、溪沟和充沛的大气降水,为地下水的补给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浅部地下水循环交替作用相对强烈。 线路区地下水主要分为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碎屑岩类空隙裂隙水二大类型,分别赋存于各不相同的含水土、岩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