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隧道技术人员每讲某某隧道成绩时,总是讲:“应用了隧道三台阶七步流水作业法”,似乎不讲“隧道三台阶七步流水作业法”不足以体现施工水平,其实真正的施工水平是根据隧道围岩、断面,灵活选择隧道施工方法,而不是只会一种方法,或者将“隧道三台阶七步流水作业法”看作是万能的,适合于各种围岩和隧道断面,这显然是不合理的。而事实上某些隧道所发生的问题正是应用了“流水作业法”。实际上“隧道三台阶七步流水作业法”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几位隧道先辈勇于探索隧道施工技术的成果,它具有当时的社会、技术、管理、设备等背景的。据我了解,中铁十二局集团于2001年十二月在深圳召开隧道技术研讨会,在本次会上分别由十二局二公司的李永亮工程师和雷军工程师就靠椅山隧道技术总结,提出“七步开挖作业法”和“七步平行流水作业法”的概念,但这两个概念是有差别的,李永亮工程师所提“七步开挖作业法”是指拱部上台阶1步,中台阶左、右、中3步,下台阶左、右、中3步,以上共七步。而雷军工程师所提“七步平行流水作业法”是指拱部上台阶1步,中台阶左、右2步,下台阶左、右2步,仰拱1步,二次衬砌1步,以上共七步。从隧道施工技术原理讲,所谓隧道分步重点指从拱部首先开挖到初期支护闭合成环之前隧道开挖以及支护步骤,开挖与支护合算一步。这样看李永亮工程师所提“七步开挖作业法”由于仰拱未包括在内,技术原理上有缺陷,而雷军工程师所提“七步平行流水作业法”相对来说较为合理,也符合实际施工情况,只是在讲这个工法区别于其它工法如CD法、CRD法时,二次衬砌不宜包括在内。而李永亮工程师所提“七步开挖作业法”之中、下台阶分三步开挖(即中、下台阶预留核心土)与施工实际不符,技术上也不需要在这个部位预留核心土。所以,按照目前的技术要求来讲,应为“隧道三台阶六步流水作业法”,而非“七步”。而且“隧道三台阶六步流水作业法”只在隧道围岩正常的情况下应用,当遇到特殊地质如浅埋、偏压、断裂、穿越结构物等时,应采取顺序作业法而非流水作业法。当前有一种现象:隧道采用三台阶法施工出现了问题,就否定三台阶法,实际上是“流水作业”造成的问题,而非三台阶的问题,新奥法22条原理中讲,隧道分部越少越好,这是从应力状态和隧道稳定的角度讲,从施工角度讲,三台阶法可以应用大型施工机械,可提高作业效率,当然可以使支护更及时。应用三台阶法的关键就是按照新奥法原理的三大支柱来抓质量、安全。
在现场常听到一些不妥的提法,如“三台阶+临时仰拱法”、“三台阶+预留核心土法”,这就如讲:“我要买一双带鞋底的鞋”一样,临时仰拱、拱部核心土本就是三台阶法的必要组成。之所以出些这些不妥当的提法,实质是对新奥法的基本原理、隧道施工的基本技术不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