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路桥论文
  3. 内容

路基路面工程资料

 路面表面排水     

路面表面排水可采用集中排水或分散排水的方式,集中排水是在路肩外侧边缘设置预制混凝土拦水带,利用路面纵横坡合成坡度将路面表面水汇集在拦水带与硬路肩组成的浅三角形过水断面内,然后通过一定间距设置的泄水口和急流槽集中排放到路基两侧的排水沟。此方法由于长距离设置拦水带,当降雨量较大时,路面水有滞流现象,容易形成雾障,影响行车安全;受路面平整度的影响,拦水带附近残留积水,易造成沥青路面破坏。而且,设拦水带需设泄水口和急流槽,影响路基边坡植草绿化和防护工程施工,影响路容美观。分散排水是通过加固土路肩,采用漫流的方式排除路面水。为防止路面水流对路堤边坡的冲刷拉槽,边坡防护采用具有截排水功能的骨架护坡。即对于无超高填方路段的两侧和设超高填方路段的内侧,降雨径流通过路面和路肩的纵、横合成坡度向路基两侧分散漫流。当路基横断面为路堑时,横向漫流的表面水汇集于边沟内;当路基横断面为路堤时,横向漫流水由路堤坡面具有排水功能的骨架网分散排放到路基两侧的桥涵、排水沟、截水沟或天然沟渠内。分散排水的优点是能及时排除路面水,一方面是不影响行车,另一方面,不会因为阻滞而使水渗入路面影响路面的使用寿命。
4  路基形式
 
路基(subgrade,substructure) 由填筑或开挖而形成的直接支承轨道的结构。也叫做线路下部结构。路基与桥梁、隧道相连,共同构成一条线路。路基依其所处的地形条件不同,有两种基本形式:路堤和路堑,俗称填方和挖方。铁路路基的作用是在路基面上直接铺设轨道结构。因此,路基是轨道的基础,它既承受轨道结构的重量,即静荷载,又同时承受列车行驶时通过轨道传播而来的动荷载(参见路基荷载)。路基同轨道一起共同构成的这种线路结构是一种相对松散连结的结构形式,抵抗动荷载的能力弱。建造路基的材料,不论填或挖,主要是土石类散体材料,所以路基是一种土工结构。因而路基经常受到地质、水、降雨、气候、地震等自然条件变化的侵袭和破坏,抵抗能力差。因此,路基应具有足够的坚固性、稳定性和耐久性。对于高速铁路,路基还应有合理的刚度,以保障列车高速行驶中的平稳性和舒适性。
 
 
5冰雪路面处理
 
水泥混凝土路面断板的防治处理方法 
 
 5.1 施工期对混凝土断板的防治  混凝土质量是产生断板破坏的因素。要保证混凝土质量要把握好三个环节:第一,要使混凝土材料满足设计要求,砂、碎石、水泥、水都要检验合格。水泥要求有出厂检验合格证,满足设计时的标号。砂子要控制含泥量。拌合时一定要注意各种材料的配合比,必须机械拌合。第二,要在施工组织设计时考虑好设置拌合站的供应距离,一般不宜超过10km。距离长的最好用搅拌车。第三,要注意振捣,特别是人工摊铺的路段振捣要求较严,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振捣器在每一位置振捣的持续时间,应以混凝土泛出水泥浆为准,并不宜过振,用平板振捣器振捣时,不宜少于15s,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时,不宜少于20s  在施工养生期内主要是要保持路面处在潮湿状态,特别是夏季的白天,气温很高,应注意浇水,这样就可以减少开裂,最重要的是在强度形成时尽快切缝,最迟不超过5天,否则就会引起断板 
 
5.2 在使用、养护期间的断板处理  在养护期间内发生断板的情况多种多样,产生的原因不同,处理方法也就不同。一般对行车影响不大的断板就不处理了,只有对行车影响较大的跳车断板、沉陷断板及严重的破碎板才进行处理  对于因混凝土品质不好产生的坏板处理比较简单,就是根据破坏情况整板凿除或部分切除,注意切除坏板时一定要成方形,然后重新浇注新混凝土。路面跳车板的处理也是这种办法。  上述方法是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处理的最基本的方法,但是在养护施工过程中不能封闭交通,而且混凝土施工期较长(养生至少要7天),行车干挠严重。特别全封闭的二级公路或半幅一级公路这个问题十分突出。施工时交通安全是主要问题,对处理不太大的一块板就要在施工和养生期间设各种安全标志、示警标志、示警灯等,而且要昼夜守护,确保安全。
 
 
6路面形式和处理
 
路面是支承在路基之上的各个结构层的总称。路面结构层一般由面层、基层、垫层组成。  路面不但要承受车轮荷载的作用,而且要受到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由于行车荷载和大气因素对路面的影响作用,一般随深度而逐渐减弱,因而路面通常是多层结构,将品质好的材料铺设在应力较大的上层,品质较差的材料铺设在应力较小的下层,从而形成了路基之上采用不同规格和要求的材料,分别铺设垫层、基层和面层的路面结构形式。修筑高等级道路面层所用的材料主要有沥青混凝土和水泥混凝土等。用来修筑基层的材料主要有:水泥、石灰、沥青等稳定土或稳定粒料(如碎石、砂砾),工业废渣稳定土或稳定粒料,各种碎石混合料或天然砂砾。修筑垫层的材料,强度不一定很高,但隔温、隔水性要好,一般以就地取材为原则,选用粗砂、砂砾、碎石、煤渣、矿渣等松散颗粒材料,或采用水泥、石灰煤渣稳定的密实垫层。
 
7路基边坡
 
路基边坡坡度是指边坡高度与边坡宽度的比值。
 
  通常取边坡高度为1,用1:m来表示;也可以用边坡角(边坡与水平面的倾角)表示。
 
  路基边坡坡度对于路基稳定十分重要,确定边坡坡度是路基设计的重要任务。
 
  路基边坡坡度的大小,取决于边坡的土质、岩石的性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等自然因素和边坡的高度。一般路基的边坡坡度可根据多年工程实践经验和设计规范推荐的数值采用。
 
    填方路基边坡坡度应根据填料种类、边坡高度、水文条件和基底工程地质条件等确定。基底良好时,边坡坡度按规范确定。
 
    土质挖方边坡设计应根据边坡高度、土的湿度密实程度、地下水、地面水的情况、土的成因类型及生成时代等因素确定。在一般情况下,土质挖方边坡8度应根据调查路线附近已建工程的人工边坡及自朝山坡稳定状况,参照规范确定。
 
    岩石挖方边坡坡度应根据岩性、地质构造、岩石的风化破碎程度、边坡高度、地下水及地面水等因素综合分析确定。岩石挖方边坡应注意岩体结构面的情况,如受结构面控制的挖方边坡,则应按结构面的情况设计边坡。当岩层倾向路基时,应避免设计高德挖方边坡。在一般情况下,岩石挖方边坡坡度可参照规范确定。 当软质岩层倾向路基,倾角大于25。,走向与路线平行或交角较小时,边坡坡度宜与倾角一致。当挖方边坡高度超过20—30m时,其边坡坡度,可根据现场情况,调查附近已建工程的人工边坡及自然山坡情况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参照规范确定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路基路面工程资料
https://m.gc5.com/lqgc/lqlw/10190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