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路桥论文
  3. 内容

桥梁过渡段软基施工

    截至2014年底,我国公路桥梁达75.71万座,公路桥梁是人们出行的基础设施,其质量安全更关乎人们的生命安全,同时也关系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在公路桥梁过渡段软基路基施工中,确保施工质量、减少事故隐患,有效延长公路桥梁的使用寿命,提高公路桥梁的安全性,意义重大。

  桥梁过渡段软基的施工问题
  在公路桥梁过渡段软基施工中,容易出现路面突起或下沉等现象,车辆驶过此路段时,轻则发生颠簸、桥头跳车,重则导致事故发生。造成这种不规则突起和下沉现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土层压实度不够
  公路桥梁过渡段的软基含有大量的水分,土壤的承受力弱,如受外力,天然土层就会发生变形。在软基的路基施工中,由于受到技术水平、资金等各种因素的限制,往往会加高桥梁过渡段的路基高度,以此保证桥梁的长度,这就会导致路面出现突起或下沉的现象。
  根据《公路路基施工规范》的压实度标准,高速公路、一级公路1.5m以下的路堤,压实度标准从9 0%提高到93%,1.5m以上各层分别提高一个百分点;二级公路1.5m以下,从9 0%提高到92%,0.8m至1.5m从90%提高到94%,0m至0.8m从93%提高到95%;三、四级公路路堤基底压实度不小于8 5%。在公路桥梁过渡段软基的路基施工中,要对整个桥体、引道等进行填料压实。部分过渡段虽然进行了压实,但是由于填料种类、压实工具等限制,压实工作得不到保障,导致路面出现不平。
  路基施工得不到重视
  在目前的公路桥梁建设中,技术人员或者施工人员往往更注重桥体的质量,对路桥过渡段软基的施工质量,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施工过程中,如果对桥头软基地质结构的调查不够充分,对地质钻孔较少,或者钻孔深度不足等,就不能精确把握过渡段软基的范围,施工就会出现遗漏问题。如果遇到雨水天气,雨水对强度低的路基进行冲刷,就导致软基地质松软,危险程度加剧。
  设计不当
  在进行公路桥梁过渡段软基的路基设计中,要加强对过渡段桥头的路基设计。如果设计不合理,那么很可能导致路桥之间出现突起或下沉的现象。对软基土质的检测、填料的选取和压实、路基的排水等环节工作没有做好,设计就会出现问题。
  传统施工方法
  在传统的公路桥梁过渡段软基的路基施工中,大多采用固定的几种方式进行施工,包括提高台后路堤密实度、加强刚度和承载度、公路桥梁间平均过度等。这些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预防路基出现突起和下沉的现象。在软土路基上修筑路堤时,应进行稳定验算与沉降计算(见表1)。
A316.jpg
  具体施工分析
  软基施工分析
  在公路桥梁过渡段软基的路基施工中,通常都是由上而下进行填料、压实。另外,在进行软基处理的过程中,要加强防止地震时出现的地表凹陷现象,确保软基路基的强度。
  当地路面路况
  在对某一处桥梁过渡段软基进行路基施工时,首先应该对当地路面路况进行调查分析,其中针对桥梁进行解析,需了解该桥的运行时间、桥体材料、桥体两端桥台的凹陷状况等,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一剖析,完整地记录出将要施工路段的注意事项,以避免因自身原因造成路基施工遗漏。例如,A县城计划修筑一处路桥工程,而该县城已经有了一项公路桥梁过渡段的工程,此桥运行至今已有3年,那么技术人员就需要对此工程进行调查分析,观察桥体两端桥台的受损程度、不同天气桥头软基的路况等,并加以分析,以便更好地修建新桥。
  引入施工新方法
  利用固化材料加固路基
  在公路桥梁过渡段软基的路基施工中,可以利用石灰、水泥等固化材料,通过深层搅拌机器,将软基中的软土和砂石进行搅拌。然后,可通过浆喷法或粉喷法进行路基加固。当土质的天然含水量大于3%、塑性指数大于10时,适合采用粉喷法。粉喷法在相同的搅拌时间内,可比浆喷法获得更高的强度、更小的强度离散性。在进行此类作业前,要对软基地区进行排查,及时清理现场的杂物、生活垃圾等。
  利用“树根式”方法加固路基
  大树屹立于风中不倒的基本原理,就是树根深深地扎进泥土中,年代越久远的大树,其根系越发达,扎入土中越深。在公路桥梁过渡段软基的路基施工中,可利用“树根式”方法,即利用注浆技术原理,在软基区域内,通过钻孔机将注浆管打入软土中,在软土中就会形成如同树根一般的网状体结构,其抗剪强度较高,能够很好地加固软基。
A317.jpg
  动力排水固结加固路基
  软土中的水分含量很大,将水分排除可很好地加固土质。排水需要运用外界的强夯技术。将排水管道竖直放置,在路基上铺设砂垫层,在电力夯锤的作用下,软土中的孔隙会产生一定的水压,这样软土中的水分便可以从事先设计好的排水装置中排出,从而达到软土固结的目的,排水施工流程图见表2。但是,由于强夯技术的限制,这种加固方法只适用于大面积的软基路基设计施工中。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桥梁过渡段软基施工
https://m.gc5.com/lqgc/lqlw/10271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