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路桥论文
  3. 内容

钢筋混凝土灌注桩的监控要点

灌注桩现在普遍应用于建筑中,其钢筋混凝土是其重要施工步骤之一,其质量控制也是最重要的,在工作中通过实践积累,总结了钢筋混凝土灌注桩的监控要点,供同行借鉴参考。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灌注桩;监控要点 
   
  一、施工准备 
 
  1)在领会设计内容和熟悉工程图纸的基础上进行施工现场勘察,以便针对施工特点做好充分准备。2)认真进行施工前技术交底工作,会同甲方进行现场基准线和水准点复核工作,把孔位测量和放样定位落到实处。3)对
施工场地地下障碍物要尽量详细了解,并请求建设单位提供可靠的数据资料,以便有针对性地制订相应的应急方案。4)做好进场设备的维修保养,力争做到相应配套,性能稳定。应用方便,器具齐全。5)进行场地内临时设
施搭建,统筹安排,使供水、供电、日常生活、办公和施工设施完善可靠。6)联系好排污地点和运输力量,确保废浆、废渣及时外运,同时场地内泥浆系统的设置做到井井有条,方便实用,不跑浆漏浆。 
 
   二、施工钻孔要求的监控 
 
  1.施工前准备工作:①审批施工组织设计;②平整场地,根据现场地形清除杂物,换除软土,整平夯实为钻孔机械提供工作平台;③合理布置挖泥浆池、沉淀池、储水池、储备合格粘土;④测量放线:定出桩基中心点
的位置。⑤钻机轨道铺设完成后,钻机组拼就位,并使其底座平稳、水平,钻架竖直,且保持钻机顶部的滑轮槽、钻头、桩位中心在一铅垂线上,以保证钻孔垂直度。孔口处钻杆中心与桩位中心水平偏差不大于5cm。 
 
  2.护筒埋设:护筒采用8mm厚钢板制作,护筒内径应大于桩径20cm,基底应为黏土层或亚粘土层,若不是黏土层应进行换填夯实并整平。护筒顶端高出地面20cm,护筒外侧回填优质粘土,分层夯实,同时在护筒顶
部开设1个溢浆口。护筒连接处要求筒内无突出物,应耐拉、压,不漏水。护筒埋好后测量测设护筒标高。 
 
  3.泥浆护壁:冲击成孔采用自冲成浆护壁,可以不用提前制备泥浆,如提前贮备泥浆,要求泥浆比重大于1.3,粘度大于22。 
 
  4.钻孔:在一切准备就绪后,尤其制浆合格后,开始采用冲击钻机钻孔。钻头直径应比桩径小2厘米为宜。开孔位置严格按照测设位置进行冲击,开钻时应先慢速冲击,当导向部位和钻头完全进入地层后正常速度冲击
成孔。钻具联结要牢固,铅直,冲孔过程中,勤检孔、勤抽碴、勤检查机具;如发现孔偏、孔斜,用片石回填至偏、斜上方0.3~0.5m处重新冲砸造孔。经常测试泥浆指标变化情况,并注意调整钻孔内泥浆浓度。经常注意
观察钻孔内附近地面有无开裂;护筒、桩架是否倾斜。钻至设计深度时,要由施工单位有关人员与监理工程师在现场共同判断并准确测定孔深,以此作为终孔的依据。钻孔在排渣、提升钻头或因故停钻时,应始终保持孔内
具有规定的水头高度、泥浆具有要求的密度和黏度。 
 
  5.清孔:钻孔深度达到设计要求,且成孔质量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后,立即进行清孔。清孔时,孔内水位保持在地下水位以上1.5~2米,以防止钻孔的任何塌陷,钻孔底沉淀物不大于50mm,换浆清孔后的泥浆指标应符
合下列规定:相对密度:1.03~1.10;黏度:17~20Pa•s;含砂率<2%;胶体率>98%。清孔后用测绳测出的沉淀物厚度不大于5cm。不得用加深孔底的方法来代替清孔。清孔达到要求,由监理工程师再次验收孔深,泥
浆和沉渣厚度。经监理工程师签证,同意隐蔽,再进行下道工序。 
 
  三、钢筋笼的监控 
 
  1.施工方法: 
 
  钢筋进场:钢筋进场后必须检查出厂质量证明书,监理工程现场分批进行见证取样检验,严把质量关。钢筋进场后应注意妥善保管,并按不同规格等级分别堆放并设立标识牌。 
 
  2.钢筋笼加工: 
 
  ①钢筋加工在钢筋加工棚中进行。 
 
  ②钢筋加工之前先将钢筋表面油渍、漆皮、鳞锈等清除干净,保持表面洁净。 
 
  ③桩基钢筋的连接均采用搭接焊或直螺纹连接,双面焊缝≥5倍钢筋直径,单面焊≥10倍钢筋直径。主筋与加固筋的交叉连接采用电阻电焊机焊接。绕筋与主筋绑扎并间隔点焊牢固。 
 
  ④灌注桩钢筋笼在井口处焊接采用帮条焊时,可在地下两节笼子接头处各施焊一半,在起吊对接时焊完另一半,并且做到接头错开。 
 
  ⑤钢筋下料严格执行配料单制度,填写完整准确,下料时必须按照施工图纸进行复核无误后方可下料。 
 
  ⑥伸入承台的钢筋设为直筋,凿除桩头后将此部分钢筋弯成设计要求的喇叭形。绑扎承台钢筋时,若此部分钢筋与承台钢筋产生冲突,则部分钢筋可以不做成喇叭形。 
 
  ⑦钢筋笼的加强箍必须与主筋焊牢。钢筋笼在安装过程中不能变形。 
 
  ⑧将支撑架按2―3m的间距摆放在同一水平面上对准中心线,然后将配好定长的主筋平直摆放在焊接支撑架上。将箍筋按设计要求套入主筋(也可将主筋套入箍筋内)并保持与主筋垂直,进行点焊接固定。 
 
  ⑨主筋、加固筋焊接后,将绕筋按设计规定间距绕于其上,用细铁丝绑扎并间隔点焊固定。 
 
  ⑩保护层的控制,采用每隔两米沿圆周等距焊接四根定位筋(砼垫块也可以)的方法控制。 
 
  3.钢筋笼就位: 
 
  清孔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利用吊机将钢筋骨架放入孔内。骨架按照吊装条件可以分段制作,接头错开。钢筋骨架进行有效的固定,防止在砼浇筑过程中钢筋骨架受浮上升。支撑系统对准中线防止钢筋骨架倾斜和
移动,为了减少钢筋笼在吊放时的变形,可采取分段吊放,井口处焊接。在保证钢筋笼不变形的情况下,尽量减少井口接头。钢筋笼吊装过程中应严格注意声测管的保护,注意保护好声测管不受到损坏及变形。 
 
  四、桩基混凝土的监控 
 
  1.水下混凝土的配合比视施工条件根据试验确定,并有足够的和易性和流动性。 
 
  2.混凝土拌制:混凝土拌和站集中拌和。混凝土到现场要做好坍落度测定,一般采用18―22cm的塌落度,混凝土拌合采用重量比,严格按配合比进行配料,搅拌时间控制在60―90秒。 
 
  3.安放灌注导管:应垂直轻放,避免导管撞击钢筋笼。每根导管安放密封圈须可靠,避免漏浆造成断桩。导管下口离孔底0.3―0.5m,混凝土灌注前再次测定孔底沉渣厚度,若超出规范要求,应重新清孔。 
 
  4.混凝土灌注:灌注前,应做好导管的试拼、试压、泌水f生工作,并对导管逐节编号方便拔取拆卸。孔口准备工作就绪后,即可开始灌注,初灌注时,在漏斗底口设置橡皮球隔水设施,采用砍球法灌注首批混凝土,
孔口大量出泥浆,说明初灌成功,然后可按工序进行连续灌注作业。首批混凝土人孔后,导管埋入混凝土的深度不得小于lm并不宜大于3m。 
 
  结束语 
 
  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工序较多,每道工序必须衔接紧密,并严格按照施工方案及参照正确的施工工艺施工,否则质量及进度就不能保证,并要求有严格的质量及技术保证措施,方能确保工程正常施工。  
 
  参考文献 
 
  [1] JGJ 94-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s]. 
  [2] 任树强.浅谈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J].山西建筑,2009,35(9):110―111.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钢筋混凝土灌注桩的监控要点
https://m.gc5.com/lqgc/lqlw/10284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