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路桥论文
  3. 内容

隧道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隧道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摘要:文章针对隧道工程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以及保障措施等具体措施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隧道,施工工艺,质量控制

  我国的公路隧道建设突飞猛进地发展着,为国民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 施工技术水平、施工质量控制较十年前,甚至五年前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公路隧道是国家基础建设的重要部分,因而必须加强公路隧道现场施工中的工程质量。

  1隧道勘察设计阶段注意的问题

  1.1隧道前期地质勘察的深度问题

  隧道工程几乎处处依附于所处的地质环境和围岩工程地质特性,前期工程地质勘察对地质条件的认识的深度,对隧道的合理设计、顺利施工和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前期勘察阶段对地质认识不足或地质勘察深度不足往往造成大量工程变更,有的会导致隧道地质灾害的发生。

  1.2施工过程的动态设计

  强调重视隧道的前期地质工作,是要在选线阶段查清对工程产生影响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以便选择一个最佳的隧道路线位置,防止出现大的地质病害。但隧道工程的地质状况,不可能在前期工作中全部查清,因此隧道设计称为预设计。在施工过程要根据开挖的地质情况和量测数据,不断地修改设计,选用较为合理的施工方法合理的支护形式,这也称为信息化施工。但有的设计人员为了维护原设计的“正确性”,不愿面对变化了的地质情况修改设计,这其中有几方面的原因:一是设计人员传统的观念和维护自身利益的思想使得这一理念的实施变得困难,,设计方不愿修改设计,认为设计一贯正确,施工方担心围岩失稳要求变更;二是技术管理部门还没有认识到隧道设计施工是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管理者的一些管理办法不适应这一理念的实现;因此,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出现地质情况与原设计明显不符时,在业主的及时协调下,设计单位施工过程的及时的服务与及时动态设计,业主及时组织的专家咨询论证、监理对现场的认定,从而实现施工过程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

  1.3关注桥隧衔接处的不良地质问题

  桥、隧衔接处往往是桥梁地质勘察、隧道地质勘察的薄弱段,都(江堰)汶(川)路庙子坪大桥与董家山隧道的结合部位新发现的较大型滑坡就是一个深刻的教训。大桥先行选址、施工,导致隧道的出口不得不在滑坡部位通过,隧道开工几个月仍然进行滑坡处治,使得增加工程建设投资和工期的延误。因此,在隧道、桥梁的结合部位必须桥隧联合进行选址论证。

  2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2.1施工方法与工艺

  一些公路的中、短隧道建设,一些施工单位投入的技术和设备不足,出现开挖效果差、二次衬砌砼采用人工浇注、衬砌背后回填未按规范要求施作,二次衬砌拱部厚度不足和衬砌背后大量空洞,有的衬砌砼强度不足等问题,留下了质量隐患。因此,隧道建设不论隧道长短,均应选择有实力的承包人保证施工技术力量和设备的投入,是确保工程质量的重要前提。

  2.2施工监控量测

  隧道施工没有量测信息反馈,常导致围岩松驰,塑性区扩展,给衬砌带来病害。洞室在掘进过程中,由于受到开挖面的约束,使开挖面附近的围岩不能立即释放其全部变形位移。如果这种位移全部释放再支护,围岩就会产一定的塑性变形。所以隧道施工中,围岩的监控量测工作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

  2.3作好初期支护

  采用喷锚支护是把围岩和支护作为一个体系,围岩是承载的主体,支护是加固和稳定围岩的手段。由于锚喷支护具有及时、粘贴、柔性、密封的特点,这也是构成锚喷支护的作用原理的基本要素,使围岩内二向应力状态变为三向应力状态。因此,必须重视初期支护,锚杆的方位、喷射混凝土厚度应得到保证。

  2.4隧道各结构层之间应密贴

  发挥围岩和支护系统的共同作用,只有与围岩同支护系统紧密贴合时才有可能。因此,控制光面爆破的效果,喷射砼后使其表面平整。防水板必须有一定的延展性,二次衬砌背后必须回填密实,从而使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充分密贴,不留贮水空间,防止地下水的积聚并导致衬砌的渗水。

  2.5采用检测技术进行过程控制

  由于隧道工程是在复杂地质条件和施工环境相对恶劣的条件下进行,隧道衬砌厚度不足、衬砌与围岩不密实,出现空洞、衬砌渗水等问题是隧道工程的主要质量问题。地质雷达是一种通过电磁波探测特体介质特性的一种物探检测方法,不同物质有着不同的电磁反射特性。地质雷达在探测衬砌厚度、衬砌层背后存在空洞或回填不密实以及衬砌存在裂缝等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进行地质雷达探测、衬砌强度检测,对衬砌厚度不足、拱部衬砌背后存在空洞或不密实或强度不足的隧道段进行及时监控和及时处治,这对控制工程质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几个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

  3.1防水板的悬挂质量控制

  现在的隧道设计,一般均采用新奥法原理的喷锚构筑法,开挖后先喷射混凝土施作初期支护作为一次衬砌,然后铺设防水板,再施作二次衬砌。对于防水板的铺设,设计一般采用射钉枪打入水泥钉悬挂防水板,但在实施过程中,因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较薄,且喷射厚度不均匀,遇喷射厚度较薄处,水泥钉很难打入,容易回弹伤人,特别是容易把钉帽打掉,水泥钉外露部分较锋利极易戳通防水板,造成防水板失效。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可要求承包人采用电锺打眼(8~10毫米),打入木楔子替代水泥钉悬挂防水板的方法,经实践证明,不仅成本较低,施工安全,且悬挂防水板比较可靠,木楔外露长度容易控制,不用担心戳通防水板造成漏水。

  3.2防水板的焊接质量控制

  过去防水板焊接一般采用热风机和电烙铁,焊接质量较难保证,虽然采用了双焊缝,仍然难以保证焊缝不渗漏。现在强制采用爬焊机焊接,自动形成双焊缝,从工艺上保证了焊接质量。根据现场抽样检验的结果看,凡使用爬焊机焊接的焊缝,充气试验一般都能满足验标要求。

  3.3止水带安装质量控制

  止水带的安装相对较难,在埋设水平施工缝处的止带时,可要求间隔50~100厘米加一个ф6.5盘条自制的钢筋卡固定止水带,以防浇筑边墙身混凝土时垂直下坠的混凝土压倒止水带,使止水带失效,造成水平施工缝渗水。在埋设环向止水带时,因验标不允许用钉子钉,同样采用ф6.5盘条制成L型钢筋卡,将止水带和钢筋卡固定在端模板上,拆端模板时将止水带撬出来的方法,确保了止水带安装的准确定位和质量。

  3.4仰拱施工缝防水质量控制

  隧道工程仰拱施工缝在设计时,一般未考虑防水措施,施工时如果处理不慎,将造成施工缝渗水,给运营和维修带来麻烦,特别是高速公路隧道对路面的要求更高,如果路面渗水,很可能造成行车事故。因此,在施工时我们对施工接缝作了特殊要求,除了规范规定的施工接缝处理方法处,还要求仰拱施工缝(横向、纵向)与铺底施工缝必需错开50厘米以上,监理工程师严格按按这一要求控制。通过这个简单的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结语

  以上对隧道施工中的各项工程控制措施进行了理论和实践上的初步探讨,但对于具体的预防和改善需要在工程实践中多观察、多比较,对于出现的问题多分析、多总结,结合多种预防处理措施,才能起到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渡军.公路施工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2]徐海军.公路施工技术与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3]李绪云,王刚. 隧道工程施工中的工序质量控制[J]. 吉林交通科技, 2007.

  [4]徐华生. 浅探隧道工程实例中的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J]. 科技资讯, 2008.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隧道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https://m.gc5.com/lqgc/lqlw/10302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