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路桥论文
  3. 内容

公路路基施工过程分析

[摘 要]道路的生命在于路基。路基是构成公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公路主体工程和路面的基础,它贯穿公路全线,与桥梁、隧道相连,并且它与路面共同承受行车荷载的作用。公路路基的施工质量对公路的使用性能和寿命影响较大,修建稳定性良好、整体强度高的路基,对于发展公路交通事业,提高道路的使用性能都有较大的帮助。本文主要对公路路基的施工过程做了重点分析。 

[关键词]公路路基、现状、过程 
  一、公路路基概况 
  路基指的是按照路线位置和一定技术要求修筑的作为路面基础的带状构造物,是铁路和公路的基础,路基是用土或石料修筑而成的线形结构物。它承受着本身自重和路面重力,以及由路面传递而来的行车荷载,是整个公路构造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公路路基的施工现状及处理 
  公路路基施工一般包括路堑和路堤两个方面。它的基本的操作就是通过挖、运、填三个方面的工序,理论上来说比较简便,然而在施工过程中却是相对比较复杂的。这是由于在进行公路建设施工中时一般是在室外操作,条件比较差,所以施工作业比较艰难。另外加上交通运输也不方便,对施工建设的供应条件也比较困难。同时,在公路路基的施工过程中由于工地都是分散的,相对工作面也比较狭窄,很容易遇到一些特殊的情况,所以施工就更加困难。如果再遇到这种复杂的状况时,为了确保施工的质量,要以高效、快速、安全施工为主,同时也要注重路基施工的管理与技术方面的问题。在现阶段的路基施工当中,必须要配备具有稳定性的施工专业队伍,而且要具有一定技术力量与机械设备确保完善公路路基施工的技术手段。 
  三、公路路基施工要点分析 
  一般的公路路基施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施工前的准备 
  (1) 材料准备 
  ① 图纸准备。路基在开工前,施工单位应在全面熟悉设计文件的基础上,进行现场核对和施工调查,发现问题应及时根据有关程序提出修改意见报请变更设计。 
  ②组织计划。根据现场收集到的情况、核实的工程数量,按工期要求、施工难易程度和人员、设备、材料准备情况,编制实施性的施工组织设计,报现场监理工程师或业主批准并及时提出开工报告。重要项目,应编路基施工网络计划。 
  ③必需品准备。修建生活和工程用房,解决好通讯、电力和水的供应,修建供工程使用的临时便道、便桥,确保施工设备、材料、生活用品的供应;设立必要的安全标志。 
  (2)施工测量准备 
  ①精度准备。路基开工前应做好施工测量工作,其内容包括导线、中线、水准点复测,横断面检查与补测,增设水准点等。施工测量的精度应符合交通部颁布实施的《公路路线勘测规程》的要求。 
  ②导线复测。导线复测应采用全站仪或其它满足测量精度的仪器。仪器使用前应进行检验、校正。原有导线点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应进行加密,保证在道路施工的全过程中,相邻导线点间能互相通视。 
  ③中线复测。路基开工前应全面恢复中线并固定路线主要控制桩,如交点、转点、圆曲线和缓和曲线的起讫点等。对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采用坐标法恢复主要控制桩。恢复中线时应注意与结构物中心、相邻施工段的中线闭合,发现问题应及时查明原因,并报现场监理工程师或业主。如发现原设计中线长度丈量错误或需局部改线时,应作断链处理,相应调整纵坡,并在设计图表的相应部位注明断链距离和桩号。 
  ④水准基点的增设。水准点间距不宜大于1km,在人工结构物附近、高填深挖地段、工程量集中及地形复杂地段宜增设临时水准点。临时水准点必须符合精度要求,并与相邻路段水准点闭合。 
  ⑤检查工作。路基施工前,应详细检查、核对纵横断面图,发现问题时应进行复测。若设计单位未提供横断面图,应全部补测。 
  ⑥路基放样。路基施工前,应根据恢复的路线中桩、设计图表、施工工艺和有关规定钉出路基用地界桩和路堤坡脚、路堑堑顶、边沟、取土坑、护坡道、弃土堆等的具体位置桩。在距路中心一定安全距离处设立控制桩,其间隔不宜大于50m。桩上标明极号与路中心填挖高,用(+)表示填方,用(-)表示挖方。 
  2、施工过程分析 
  (1)路基填料。 
  规范规定了对路基填料应有条件的选用。对路基填料的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给了量化的标准,采用CBR值表征路基土的强度,引入了路床的概念。对上路床的的填料提出了限制的条件,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路面底以下0-30cm的路床填料CBR值应大于8,下路床及其下面的填土,也都给出相应的规定值。当路基填料达不到规定的最小强度时,应采取掺合粗粒料、或换填、或用石灰等稳定材料处理,并不规定对其它等级公路铺筑高级路面时,也要采用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规定值。就填筑路堤而言呢,最适合的土是砂砾土、砾土和亚砂土。因为这些土的内摩阻力小,粘结力小,渗水性强,其含有合适的含水量,较易压实,又有足够的强度,不易变形,遇水不至于过度软化,且用这些土做填料不易引起路基沉陷。 
  (2)普通路基压实。 
  当前路基施工,普遍采用了大吨位的压路机,碾压效果有了明显的改善。对于提高路基土的压实度起了很好的作用。规范规定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路面底面以下80-150cm部分的上路堤其压实度必须≥95%,对其它等级公路当铺筑高级路面时,其压实度亦应按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标准采用。此外,还增加了对路堤基底的压实度不宜小于93%的规定。如在西部某国道主干线二级专用公路施工中,路面设计标准为高级路面,因而从路基开始,所有的检验标准均采用一级公路验收标准。 
  (3)特殊潮湿地区路基土的压实。 
  在特殊潮湿地区,路基上的压实是相当困难的,规范对此作出了若干调整:一是压实度标准可根据试验资料确定或较表列数值降低2―3个百分点;二是对于天然稠度小于1.1,液限大于40,塑性指数大于18的粘质土,当用于下路床及其下的路堤填料时,可采用规定的轻型压实标准;三是改善填料的性质,在土中掺加生石灰,通常可以获得预期的效果,也可采用新型吸水材料加固。同样,在西部某国道主干线二级专用公路途经渭河沿岸,部分路段属潮湿地区,采用第三种办法,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4)黄土路基压实 
  用黄土做填料并压实时应该注意以下方面:当黄土含水量过小时,应均匀加水再行碾压。而当含水量过大时,可翻松晾晒至需要含水量再进行碾压,也可掺入适量石灰处理,降低含水量。掺灰后应将土、灰拌匀,其最大干密度应通过击实试验确定。 另外,老黄土透水性差,干湿难以调节,大块土料不易粉碎,使用前应通过试验决定措施。路床填料不得使用老黄土。新黄土为良好填料,可用于填筑路床。黄土路堤应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大于10cm的块料,必须打碎,并应在接近上的压实最佳含水量时碾压密实。此外,黄土地区应特别注意路基排水,对地表水应采取拦截、分散、防冲、防渗、远接远送的原则,根据设计及时做好综合排水设施,将水迅速引离路基。在填挖交界处引出边沟水量,应做好出水口的加固。 
  结语: 
  公路的路基是路的基础,路基的坚固、稳定关系着路面和路的使用情况。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必须采取一系列科学措施来确保路基的质量,为了能确保路基施工质量使之符合设计及规范技术要求,我们必须对其进行合理的设计,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建设要求进行合理地设计,并严格地按照施工规范付之实施,才能使地基建设质量得到充分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施海丹.公路路基施工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34). 
  [2王穗平编著.路基施工技术.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12) 
  [3]王艳玲.浅谈公路路基施工方面的技术操作[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半月),2008(4).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公路路基施工过程分析
https://m.gc5.com/lqgc/lqlw/10333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