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路桥论文
  3. 内容

有关市政道路路面改造及施工技术的分析

【摘要】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交通运输需求也逐渐增加。由于交通运输、气候环境、以及时间等影响,市政道路路面有可能出现板角断裂、错台、下沉、及破碎等现象,再加上路面使用日期的不断增加,使得路面破损情况越来越严重,市政路面改造已成为市政部门急需解决的迫切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市政道路路面改造中的技术要点,探讨路面改造施工技术,以此作为市政道路改造施工的参考。 

【关键词】市政道路;路面改造;技术 
  1.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力也逐渐提高,随之带来的交通运输压力也与日俱增,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缓解道路运输交通压力,城市建设提出了多种对应措施,包括道路分流、汽车限行以及道路改造等,其中,道路改造是缓解交通运输压力的主要措施。随着交通量的不断增加,加上环境和使用时间的影响,市政道路的破损情况也越来越严重,许多交通问题也随之出现,对人们的出行、货物运输造成严重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应根据路面破损情况,对市政道路路面进行改造,确保人们的通行安全及运输通畅。本文对市政道路改造的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道路改造施工中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以此作为市政道路改造的参考。 
  2.市政道路改造施工常见问题 
  2.1路基缺乏稳定性。市政道路的使用期限主要取决于路基的稳定性,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全面监测路面路基稳定性。路基稳定性主要与边坡坡度、边坡高度、施工质量以及土体结构等有关,在进行路面改造施工时,应对路基的静荷载及动荷载进行全面分析,对种植土、有机土、地表植物等条件进行充分考虑,确保其符合施工要求[1]。若以上条件与施工要求不符,应进行路基压实施工,使道路路基的强度和密度符合施工要求范围,有效延长市政道路的使用期限。 
  2.2道路排水设施缺陷。很多市政道路投入使用后发现,排水设施由于早期设计考虑不充分,在后期使用中逐渐显现许多缺陷,与实际需求情况不符,车流量逐渐增加则有可能引起排水系统堵塞现象,造成路面积水积聚,无法及时排出,另外,由于路面破损及路基下沉等情况,也会导致雨水积聚形成大面积的路面积水,对交通运输造成严重影响。在改造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全面考虑道路的防水性和排水性,采用与施工标准相符的施工材料,尽量降低由于路面积水对路面造成的破坏性。同时,应调整好路面两边及中心高度,以免雨水聚积在路面上造成路面损坏,或影响过往交通。 
  2.3道路改造施工质量较低。为了保障道路改造施工质量,应对道路的破损情况进行充分调查,充分掌握路面各项施工参数和施工数据,包括以往的路面维修记录,以及维修对路面带来的影响等,确保路面经改造后的力学性能、厚度、平整度等方面均等。市政道路的工程质量对城市的交通运输和人们出行安全造成直接影响,同时也是城市重要的公共通道及载体,涉及到电信管网、排水管网、电缆、电线、光缆、热力管线等方面的公共设施,其覆盖范围较广泛,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在道路施工过程中,一旦出现施工质量问题,对公共设施造成破坏,则会对人们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给国家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在市政道路路面改造施工过程中,应对施工过程进行有效监控,确保施工质量。处理好道路与公共设施的内在关系,确保道路施工不会对公共设施造成损害。 
  3.市政道路路面改造主要施工技术 
  市政道路改造施工存在较大的复杂性,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施工要求进行施工操作。一般情况下,市政道路改造施工可分为三种形式,包括增铺混凝土、新铺水泥路以及翻修路面等。增铺混凝土施工具有较高的可行性,该施工技术对于结构复合度、刚性、柔性等方面的要求较高,使用的材料也存在较大差异,容易造成路面出现错台、脱空以及裂缝等不良现象,导致结构出现放射性裂缝[2]。一旦出现反射性裂缝,则会造成裂缝处发生渗漏,对路面造成损坏,加剧路面路基破损情况,还有可能导致地基出现湿软现象,加快裂缝破裂速度,大大降低道路使用期限。 
  3.1碎石技术。碎石华技术的基础技术主要以压实技术为主,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和成熟。相对于传统的施工技术而言,采用碎石化技术进行路面改造更具优势。在进行增铺混凝土路面改造施工时,可通过碎石技术将土板块打碎成细小、均匀的颗粒状,有效避免反射性裂缝出现,使道路改造施工更具彻底性,从而保证施工质量。 
  3.2打压技术。打压施工技术包括打裂技术和压实技术,技术原理是将路面原有的混凝土或水泥采用破碎机进行打碎,从而使道路表面出现细小、紧密的裂缝,但又不至于对路面的稳定性形成破坏,可有效减少混凝土板块面积,另外,还可以加固板块之间的衔接紧密性[3]。采用打裂技术可有效提高路面增铺混凝土施工质量,提高路面路基的稳定性,且具有施工周期短,操作简便等优点,可将打碎后的混凝土直接作为路面基层,减少路面改造施工成本,提高施工效率,同时,有效解决了施工中的垃圾碎块及水泥的处理问题。 
  3.3破碎压稳技术。破碎压稳技术与打压技术具有许多相似之处,区别在于打压技术主要用于路面混凝土施工中,但破碎压稳技术则需破坏混凝土与钢筋的结构,并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工作缝与裂缝的位移距离。采用破碎压稳技术施工方法必须对混凝土与钢筋的结构进行破坏,因此,破碎压稳技术与打压技术相比较,破碎程度较高,两者之间的破碎力存在差异。 
  3.4冲击压实技术。冲击压实技术具有较高的先进性,在市政道路改造中具有众多优势。采用冲击压实技术时,应先将市政道路的原有混凝土或水泥打碎,然后对路面进行压实,压实完成后,在路面基层增铺混凝土或水泥层,确保路面稳定性。采用冲击压实技术进行市政道路改造施工,技术原理是通过强大的冲击能力和强深度作用等技术特点,对路面混凝土和水泥进行打碎施工,然后将破裂的板块加固在路面基层上,提高路面稳定性。 
  4.结束语 
  在市政道路改造施工过程中,应对路面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做好路面勘测检查工作,全面掌握路面破损情况,制定合理的改造施工方案。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避免因施工人员操作不当或一时疏忽导致路面出现受损情况,对于施工中存在的常见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做好总结工作,严格控制施工质量,避免出现施工质量问题。在维修改造时,可借鉴多种施工方法的优势,争取彻底改造路的破损情况,在施工结束后,做好路面的保养维护工作,避免路面遭到破坏。在市政道路改造施工中,施工人员应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对于施工问题应及时处理,对改造施工进行全方位分析,总结好的经验和方法,力求道路改造施工工程具有更高的经济性和实用性。 
  参考文献 
  [1]李登科,张瑞平.市政砼路面改造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工艺[J].科技致富向导,2012,12(09):162-163. 
  [1]钟玉明.城市道路拓宽改造施工技术探讨[J].现代装饰(理论),2011,08(05):124-125. 
  [3]刘颖,刘亮.市政道路工程路基施工技术浅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6(02):368-369.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有关市政道路路面改造及施工技术的分析
https://m.gc5.com/lqgc/lqlw/10345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