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了概述市政道路工程质量,详细分析影响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的诸多因素,对工程质量的监管难点及其改进措施进行深入探讨,为后期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的监管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市政道路 工程质量 监管难点 改进措施
引言
所谓的工程质量实际包含了施工质量、工作质量、工序质量三方面内容,是指实施的项目工程按照国家法律及技术规定,以及工程合同及文件要求施工完成达到指定的工程安全、工程美观度以及工程经济实用性。施工质量的达标并不意味着工程质量的最佳状态,除了满足建设单位提出的质量标准及要求之外,还应考虑施工技术的可能性以及项目工程的经济实用性,同时还需对社会生产条件及工程实际施工环境加以权衡,以此来确定最佳的施工方案,确保以最低的工程造价完成高要求的施工质量。
1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的影响因素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的影响因素多而复杂,既包含了施工前的设计与决策,也包含了施工中的施工技术、材料与机械设备状况,除此之外,还有施工工序与环境、劳动力情况等。总之,内、外两方面因素共同决定着整个市道路政的工程质量。概括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材料因素:材料是施工的基础,材料费用也占到整个工程资费的60%左右,包括了基础材料、配件、构件以及成品、半成品等,材料质量是整个施工质量的先决条件[1]。因此应加强对材料的监管,包括对材料的选择、材料的运输、材料的使用与保管等的监管。施工控制单位应严格把关材料的进货来源,一律选购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基础材料与半成品,严格监控水泥、钢筋、砂石料的来源地,一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人员因素:人员是施工过程的执行者,包含了施工项目的组织者、指挥者及操作者,人员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工程质量的好坏。人员素质包括施工人员的技能水平、实际操作能力、思想水平高低、职业道德水准以及管理、指挥和沟通能力。施工人员也存在很大的可变因素,施工过程中的监管人员要争取将这些可变因素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
(3)机械设备因素:施工中的机械设备是施工的关键,包括施工设施、运输设备、操作工具、测量仪器以及检测仪器等,设备性能越高,测量、检测仪器越精准,就越能接近施工要求,施工质量也才能越高。同时机械设备性能与质量的好坏也决定着工程进度与造价控制,因此机械设备因素不容忽视。正常施工中,除了引进性价比高、质量优的机械设备之外,还应注意对设备的维修与保养,确保不因为机械设备故障而耽误工期。
(4)施工技术因素:施工技术涵盖了施工方案、施工工艺以及流程控制等,施工方案影响着施工造价与进度,施工工艺与流程控制影响着施工的质量与工程合理性。因此应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方案选择合适的施工流程与施工工艺。传统的施工方法已经无法跟进现代高速发展的建筑形式,去陈求新应是现代施工单位的管理理念,不断更新新技术、新方法也是市政道路质量控制的关键点。
2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的监管难点
2.1 高空作业难度较大
现代城市建设中,由于车流量与人流量的密集,导致很多道路建设需要高空作业,而伴随高空作业的是道路两边川流不息的人群与车辆,这也就加大了高空作业的难度。虽然作业中有防护网和脚手架的防护,但不免偶尔会有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事故,必将祸及行人或车辆,这些都对高空作业人员加大了心理负担,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同时还得顾忌安全事故的防范,因此难度较大。
2.2 施工现场环境复杂,施工过程零散
市政道路施工中往往是半封闭式管理,同时顾忌道路行人及车辆,因此施工连续性较差。同时,各种通讯线路、煤气管道、水管及排污管道以及有线电视线路等布满道路两旁,造成施工环境的复杂多变,稍不注意就会导致管道破裂,在影响整个市区供水、供电的同时,还加大经费的投资,给施工过程带来较大压力。
2.3 施工现场受地质条件的影响较大
同一路段的市政道路,不同时间点、不同施工人员以及不同的施工设备所采用的施工工艺也不尽相同,这导致整个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着方法的差异。同时道路施工也受到外界天气、温度及气候的影响,不同地区的地址条件,不同的外界因素都将决定着不同的施工安全管理方法。
2.4 施工环境苛刻,施工精度较高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一般都位于市区内部,工作区域较为狭窄,大多为围挡施工。同时市政道路的施工进度大多要求苛刻,为不影响市区居民的正常作息,监管部门一般要求工期不准延迟,只准提前,这也给施工作业带来一定难度。
3 提高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监管的措施
由于市政道路施工的影响因素较多,且工程质量监管难度较大,为便于市政道路工程项目的快速推进,就需要对整个过程质量实施优质的全面监管,保证地方基础建设的稳定发展,特提出以下几点监管措施:
3.1 健全监管机制,保证监管公正
对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的监管制度加以完善和修正,能够保证质量监管过程中做到有据可依、有理可查。不像以往的监管,仅凭监管部门的单方面说词,没有确实可行的制度和法律去靠,这也是质量监管市场混乱及徇私舞弊现象丛生的根源[2]。加强监管机制的完善与管理,可以保障监管市场的公平与公正,确保工程质量监管的顺利开展。
3.2 改革政府监管模式
社会化和市场化是政府监管模式的发展趋势,工程质量监管部门应不断引进新的监管模式,使监管部门企业化,提高市场准入的门槛,设立独立法人来承担监管的责任和义务,建立专业化较强的机构进行统一管理,保证有限资源的最大化利用,确保多集团利益的和谐发展。
3.3 提高监管部门的有效性及监管人员的专业素质
工程质量监管虽不直接从事工程施工,但监管涵盖着从施工前的可行性分析到施工结束工程验收的整个施工过程,包含了勘察、测量、管线布置、施工技术等多方面专业知识,因此要求监管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不断加强监管人员的专业学习,提高监管人员的进取心与责任心就是提高监管质量的有效保障。同时应加强监管企业的资质确认,提高监管企业的市场准入门槛,保证监管部门的有效性,促使监管机构职能的较好发挥[3]。
总之,质量管理是市政道路项目建设的关键环节,是贯穿于道路建设管理始终的一项重要工作,为克服交通基础设施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制约,必须不断完善市政道路基础设施,加大对工程质量的监管力度与投资,保证监管部门职权的有效施行。
参考文献:
[1]李贵平.创新方向市政道路工程中的质量管理体系研究[J].四川水泥,2015,03:174.
[2]王延鹏.关于市政道路桥梁工程施工管理研究分析[J].四川水泥,2015,08:169.
[3]武建军.关于提高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管理措施的研究[J].科技视界,2014,27:117+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