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桥梁工程
  3. 内容

大桥施工组织设计35p

  • 资料大小:52 KB
  • 运行环境:NT/2000/XP/2003/Vista
  • 资料语言:简体中文
  • 资料评级
  • 授权形式:资料共享
  • 更新时间:2013-11-01 15:58
  • 发布作者:学卿
  • 插件情况 无插件,请放心使用
  • 文件类型 RAR
  • 解压密码:gc5.com
  • 安全检测 瑞星 江民 卡巴斯基 金山
介绍:    起终点桩号分别为K0+094.25和K0+369.75,桥梁中心桩号为K0+232,为4×30m+5×30m的两联先简支后连续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桩柱式墩台,桥长275.5m。 1.2 设计标准与规范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3]《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4]《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 041-2000; [5]《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1.3 技术标准 (1)汽车荷载:公路-Ⅱ级;人群荷载:3.5KN/m2 (2)环境类别:Ⅰ类 (3)桥面净宽:净-7m(车行道)+2×1.0m(人行道) (4)桥面横坡:2%双向坡 (5)桥面纵坡:1.8%~2.0% (6)平曲线:无;纵曲线:R=6500m (7)地震设防烈度:7度 (8)高程系统:黄海高程 (9)跨径:30m (10)设计洪水频率:1/50 1.4 工程地质条件 该区域地层属于青白口纪淮阳地层区,该区地层称佛子岭群。根据野外编录、现场调查,参考收集的资料,现将拟建场地地层分为7层,自上而下分别叙述如下: (1)种植土:深灰色;松散状态;稍湿;分布不均匀;含植物根系、小粒径碎石等,富含有机腐殖质;该层分布于河岸两侧的岸坡,层厚0.4~0.8m。 (2)粉质粘土:灰色;稍湿;可塑状态,局部夹杂薄层粘质粉质土。该层分布于桥位东岸,层厚约3.4m。 (3)细砂:黄褐、灰褐;中密状态;饱和;含少量细颗粒角砾,粒径为0.2~1.5cm。该层主要分布于河道两侧的岸坡,层厚3.6~3.8m。 (4)角砾土:棕褐色;湿~饱和;中密~密实状态;分布不均匀,中、细砂填充于砾石层空隙,砾石层喝细砂层形成互层,砂含量约30%~40%;砾石岩性主要为石英砂岩、石英砾岩、花岗岩、硅质灰岩,砾石粒径为1~20cm,形状不规则,有棱角,少数磨圆度稍好;该层主要分布于现有河床及河西岸漫滩,层厚0~6.3m。 (5)漂石土:杂色;密实状态;饱和;漂石岩性主要为石英砾岩、花岗岩,粒径为20~35cm,粗颗粒空隙被沙粒填充。该层在场地分布广泛,层厚0.4~0.8m。 (6)中、微分化炭质灰岩:灰绿~青灰色;湿;岩石结构呈一定程度破坏;风化裂隙、节理发育,岩芯破坏程度高。层厚0.4~1.2m。 (7)炭质灰岩:为新鲜基岩面;青灰色;岩质硬脆;上部单层厚度小,为2~15cm,层理清晰;节理发育,纵向节理切割岩层;岩芯破碎程度高,RQD指标低。下部单层厚度增加,岩芯完整度增高;节理大多闭合,张开节理被方解石脉填充。该层在全场地均有分布,本次勘察未揭穿该层,揭露厚度为3.3~5.2m。 场地未发现活动断裂及其他影响工程稳定性的地质构造。
点击进入下载 (需要 0 积分)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大桥施工组织设计35p
https://m.gc5.com/lqgc/qlgc/10573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