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1、主要技术标准 (1)桥面宽度:桥面按双向八车道外加人行道设计。横桥向分为左右两幅完全独立且完全对称的桥,每幅桥面宽24m,具体组成为:人行道(含栏杆)3.75m+防撞护栏0.5m+车行道15.5m+防撞护栏0.5m+过桥水管和检修道(含栏杆)3.75m。 (2)桥面纵坡:4%,竖曲线半径R=4000m。 (3)桥面横坡:双向1.5%。 (4)设计荷载:汽车-超20级,挂车-120,人群3.5KN/㎡(按人行道净宽2.85m布载)。 (5)通航标准:内河Ⅶ级航道,通航净宽18m,净高4.5m,上顶宽14m,侧高2.8m,两个通航孔。设计通航水位:5年一遇洪水位4.016m。 (6)地震烈度:基本烈度六度,按七度设防。 (7)风力:基本风压强度W0=1200Pa 2、工程设计概况 本段施工里程为K2+260~K2+690,主要包括xx北水道特大桥及桥头两端部分路基。xx北水道特大桥位于xx市万江区xx北水道三叉口处,设计主桥为单孔128m下承式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引桥为等截面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桥。此桥外型美观、宏伟,建筑高度小,既能满足三叉水道通航要求,又避免了桥梁深水基础的出现,同时减少了引桥长度,节约投资降低施工难度。 (1)主桥设计概况 a.主拱肋:每幅桥设2片拱肋,肋间中距18.3m。每片拱肋由2根上、下弦钢管(φ1050×18㎜/φ1050×14㎜)和竖、斜腹管(φ500×10㎜)焊接成桁式截面,截面高3.5m,宽1.05m,矢跨比1/5。拱轴线由拱脚直线段和曲线段组成,曲线段采用悬链线,拱轴系数1.167,预拱度为0.203m。在拱脚实腹段取消竖、斜腹管,用钢板连接上下弦钢管。上下弦钢管和拱脚角实腹腔内泵送C50微膨胀混凝土,形成钢管混凝土组合截面。上、下弦钢管内每隔2.5m设置一道加劲环,以增强管壁的刚度。 b.吊杆:全桥拱肋共46对92根吊杆,吊点中心间距为5m。吊杆钢索采用挤包双层大节扭绞型成品索,每根吊杆钢索由85φ7㎜镀锌高强度低松弛预应力钢丝组成,吊杆钢索均采用高密度聚乙烯(PE护层)双护层防护,吊杆上下端采用可调式冷铸镦头锚。吊杆下端在2.5m高度范围内用不锈钢套筒防护。 c.水平系杆:每片拱肋下设12束12φj15.24钢绞线,采用环氧树脂涂层预应力钢绞线,外包高密度聚乙烯PE层。系杆钢束设置在拱肋内外两侧,两端锚固于帽粱的背侧。 d.桥面系及桥面铺装:桥面系由横梁、加劲纵梁和π型车行道板(电力管下人行道板及水管下检修道板)及桥面后浇层组成。每两根横梁间7片π型车行道板和两片加劲纵梁,横梁通过吊杆与主拱肋连接,车行道板、加劲纵梁和横梁通过三者间的纵横湿接头及桥面10㎝厚的后浇层连成整体,在通过端部在主墩帽粱牛腿上的支承和各吊杆的弹性吊点,形成一悬浮体系。 1) 纵梁:每幅桥有矩形加劲纵梁48片。其中标准加劲纵梁44片,吊装重量1.738t;端纵梁4片,吊装平均重量0.6t。 2)横梁:每幅桥设横梁23片,横梁呈箱形截面,其中中横梁21片,梁长24m,跨中梁高1.5m,吊装重量约41t;端横梁2片,梁长24m,跨中梁高1.6m,吊装重量约43t。 3)车行道板:采用钢筋砼π型板,板高0.35m,先简支搁置于吊杆横梁上,后通过纵、横向湿接头及10㎝厚的钢纤维砼后浇层形成多跨弹性支承连续梁。 4)桥面后浇层及桥面铺装:主桥桥面后浇层采用10㎝厚C40钢纤维砼浇注,内设钢筋网。桥面铺装为5㎝厚的SMA改性沥青砼。 e.主墩及基础:主墩墩身及承台设为两个分离式钢筋砼结构,两承台间用系梁连接,两墩身顶与帽粱固结成一门式刚架结构。主墩基础每墩8根φ180的钻孔灌注桩,桩长25.3~27.6m,均为嵌岩桩。墩身采用空心闭合箱形截面。主墩帽粱为墩身、主拱肋、系杆汇聚的固结区,帽粱在墩身顶部5.7m范围设为大体积钢纤维砼实心体,帽粱中部为减轻自重而采用箱形空心段。 (2)引桥设计概况 北、南引道桥梁工程为xx北水道特大桥部分设计的一个分项,北引桥起于K2+307.986,终于K2+525.000,全长217.014m;南引桥起于K2+656.000,终于K2+889.410,全长227.41m,南北引桥均分为东西两座独立的桥梁,与主桥东西独立结构保持一致。 a.跨径布置:北引道桥位于中心半径480m的园曲线上,南引道桥位于直线上,北、南引道桥的跨径布置如下: 北引道桥:左一联:25.03+25+25=75.03m 左二联:25+25+25=75m 左三联:26+22.5+19.53=68.03m 右一联:23.761+23.706+23.752=71.219m 右二联:23.911+24.16+23.974=72.045m 右三联:19.5+22.5+26.03=68.03m 南引道桥:左四联:25.03+25+25=75.03m 左五联:25+25+25=75m 左六联:25+25+25=75m 右四联:25.03+25+25=75.03m 右五联:25+25+25=75m 右六联:25+25+25=75m b.上部结构:引道桥上部结构均采用等截面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桥,箱梁横截面为单箱五室,箱梁底板宽16.1m,两侧挑臂各3.2m、2m,梁高1.6m,箱梁均采用C40混凝土。 c.墩台接及基础:引道桥采用3×φ1.5m圆柱墩,公用墩顶设帽梁,墩底设系梁和桩基。桥台采用重力式桥台,桥墩桩基桩径均为φ1.6m,桥台桩基桩径为φ1.2m。 d.桥面铺装:直线段范围内11㎝厚,超高段不小于11㎝,从上至下为:6㎝防水钢筋混凝土,YN-聚合物沥青桥面防水涂料(防水涂料仅在沿桥轴线纵向,中墩各L/4范围内铺设)、5㎝SMA沥青玛蹄脂。 e.桥头搭板:台后均铺设长5m的钢筋混凝土搭板。 3、工程地质、气象及水文 (1)工程地质 场地内地层岩性由上至下依次为:第四系人工堆积层、第四系淤泥、淤泥夹砂、中粗砂和第三系钙质页岩。其中人工堆积层素填土主要由粘性土、细砂为主,层厚在2.8~9.5m之间;第四系淤泥层呈流塑、饱和状态,层厚在5.9~14.1m之间,层位稳定,场地内均有分布,局部为淤泥粘土;第四系中粗砂层呈中密状态,层厚5.6~7.3m;钙质页岩层分为强风化、弱风化、微风化三个亚层。 (2)气象及水文 xx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线充足、气候温和,常年平均气温21-22℃,流域濒临南海,受西南季风,东南信风和台风强盛活动影响,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1700㎜,时空分布不均匀雨量多集中在四~九月,占年雨量的80%左右。夏秋季节受台风影响,平均每年约发生台风1~3次,风力一般为6~9级,最大风力可达12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