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桥址位于洞里萨河冲击平原上,桥位处河道顺直,地势平坦,地面标高介于6.5~12.0米(以DD02点高程为准)。洞里萨河河床呈宽缓的“U”形河谷,主河槽偏西侧,呈现两岸斜坡较陡,河床底部宽平的特点。桥址北侧有一渡口,连接5号公路和61号公路。 当地属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分雨季和旱季两个季节,一般认为5月~10月是雨季,11月~次年4月为旱季。雨季降雨量大,主要集中在7月~9月,且以阵雨为主。旱季几乎不下雨,以12月气温最低,4月气温最高。日平均气温25℃~30℃。 1.1.2水文及地质概况 在雨季,湄公河水位高,水流经洞里萨河倒灌入洞里萨湖;在旱季,洞里萨湖由于在雨季蓄水后,水位比湄公河高,水流则从洞里萨湖经洞里萨河流向湄公河下游。 洞里萨河水位在10月中旬达到最高,约10.5米,之后开始下降,在11月可以下降约3米,12月中旬河水位标高约6.5m,之后每周下降约0.5m,3月份达到旱季最低水位2.5m,低水位可一直持续到5月底,甚至6月。在旱季,水流速度一般在0.1~0.5m/s之间。 区域内的深层地下水储存在第四系松散砂层的孔隙和土层的裂隙之中,为多层结构的孔隙潜水,厚度在200m~400m之间,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其砂层岩性、水质、水量变化很大,从潜层到深层都存在咸水段。浅层地下咸水和深层地下咸水的化学类型为氯化钠型水。 1.1.3设计结构概况 设计全桥长1400米,其中桥梁结构部分长981米,东西侧接线道路分别长179米和240米。 主桥设计采用75+3×135+75的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刚构组合体系,两侧引桥各采用7孔30m的预应力混凝土箱梁。其中,第一联的0#~1#箱梁为双箱双室箱梁,1#~2#、2#~3#梁为双箱单室箱梁,第二联、第四联和第五联为单箱单室箱梁。 主桥桥墩采用箱式墩身,过渡墩采用墙式墩身,引桥墩采用双柱式墩身。 桩基采用钻孔灌注桩,主墩及次主墩桩基直径2.0米,引桥段桩基直径1.6米,桥台桩基直径1.2米。其中,0#~16#桩基为嵌岩桩,17#~19#为摩擦桩。 西侧桥台采用肋式桥台,东侧桥台采用桩基接盖梁桥台。 西侧填方接线段采用分级放坡,浆砌片石护坡;东侧填方接线段采用浆砌挡土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