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编制依据,原则和范围 工程概况 施工组织规划 施工进度计划总体安排和施工准备 质量保证措施 工期保证措施 安全保证措施 环境保护措施 现场文明施工管理 各主要工序施工方案 冬雨期施工措施 二、工程概况 (一)工程简介 大运高速公路临汾—侯马段是二连浩特至河口国道主干线山西境内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山西省规划的“大”字型公路主骨架的一部分,是“九五”期间兴建的重要公路建设项目。该项目位于山西省南部的临汾行署区域内,全长48.058 ㎞。起点为祁县至临汾高速公路K177+719.9(终点)泊庄西南约1000m 处,终点与侯马—运城高速公路连接,沿途经过13 个乡镇。本合同段位于临汾地区襄汾县和运城地区新绛县境内,全长10.308km(含被交道、匝道)。 (二)设计标准 大运高速公路侯马-运城段设计为双向六车道,路基宽度28m,最高行车速度120Km/h,平曲线最小半径1750m,最小坡长400m,最大纵坡2.8%,设计洪水频率为桥涵路基100 年一遇。路面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的累计当量轴次为1.19×107 次,路面设计弯沉值为23.1(1/100mm),设计标准轴载BZZ-100(重型标准)。 (三)地形、地质和地震 1. 地形、地貌:路线位于临汾盆地汾河西岸的黄土阶地上,西靠吕梁山脉东南缘的西山,东临汾河,地形总趋势是西高东低,微有倾斜;北高南低,稍有起伏,本区段地貌根据其形态特征和成因类型分3 个地貌单元:汾河漫滩及Ⅰ级阶地、汾河Ⅱ级阶地、黄土丘陵区;第五合同段处于第三个地貌单元—黄土丘陵区,地面标高450~500m,沿线以黄土地貌为主,由于内外营力的作用,本路段沟壑发育,沟深最深达25mm;植被以小麦、苹果为主。 2. 工程地质:本段地层主要为Q3 黄土夹2~3 层古土层,地下水位埋藏较深。土含水率4.65%~18.82%,该区主要地质问题是黄土湿陷性,湿陷等级5为Ⅰ~Ⅱ级非自重,湿陷厚度一般小于10 m(从塬面或阶面以下),工程地质条件为简单区。工程需对构造物地基进行处理,加强综合排水,以减少路基、构造物的湿陷性影响。 3. 地震烈度:临汾盆地是一个强烈活动的断陷盆地,是山西地震带中地震活动比较强烈的地段,也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强震区之一。根据国家地震局1990 年编制的《山西省地震烈度区划图》,路线所经区域内地震基本烈度为Ⅷ~Ⅶ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