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1.1工程简介 1)彭埠站~建华站区间概况 彭埠站~建华站区间沿线多为三~四层的农居、田地,并有一些规模不大以一、二层为主的厂区,目前已大都拆迁,地面环境较简单。 区间桩号里程为右线K22+750.342~K24+372.913,长约1622.571m。区间线路最小平面曲线半径为600m,线间距为13~64.449m,区间隧道纵剖面为“U”型坡,最大坡度为+29.982‰,隧道顶埋深约为6~25m;该区间共设置两处联络通道。盾构接收端在彭埠站,按照要求已进行了搅拌桩和旋喷桩加固。 2)隧道衬砌 (1)衬砌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管片,错缝拼装。 (2)衬砌环由封顶块TF、两块邻接块TL、三块标准块TB。共6块管片构成,环宽1200mm。 (3)隧道内径Φ5500mm;隧道外径Φ6200mm;衬砌厚度为350mm。 (4)管片强度等级为C50、抗渗等级为S10。管片纵向采用弯螺栓、环向采用弯螺栓连接。管片环与环之间用16根M30的纵向螺栓相连接,每环管片块与块间以12根M30的环向螺栓连接。螺栓强度等级为5.8。 (5)管片环面设凹凸榫;单块管片纵缝为平缝。 (6)管片型号为标准环、左转弯环和右转弯环。 3)管片止水条 衬砌接缝采用双道防水线:①挡水条;②三元乙丙橡胶和遇水膨胀橡胶复合而成的弹性橡胶密封垫。 1.2工程地质 ①工程地质 盾构进洞位置地层情况依次为:①1杂填土、①2素填土、③2砂质粉土、③3砂质粉土、③5砂质粉土、③6粉砂夹砂质粉土、④3淤泥质粉质粘土、⑥1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粉土等。洞门所处位置在③6层(粉砂夹砂质粉土)及④3层(淤泥质粉质粘土)。 ②水文地质 地下水属潜水类型,主要赋存于①人工填土层与②粉土、粉砂层中,潜水位深度一般为0.4~2.0m,其水位升降受大气降水影响,年升降幅度1~1.5m,与地表河系水位互为补给,径流速缓慢。本区间结构设计水位标高取4.3m。 ③不良地质工程评价 本盾构进洞处于③6粉砂夹砂质粉土土层,④3淤泥质粉质粘土,含水量较大且地下水位较浅,距离地表面约1米深,为确保盾构进洞安全,在地基加固的同时应增设井点降水,预防施工风险。④3淤泥质粉质粘土为高含水量,大孔隙比,呈流塑状态,低强度,隧道掘进时应及时衬砌并采取相应止水措施,以防隧道掘进面地层产生应力释放,产生沉降。另外,软粘土塑性指数较高,粘粒含量多,在掘进时易附着盾构设备造成推进困难。④层软粘土尚存在高灵敏度的特性,故有较明显的触变、流变特性,在动力作用下,极易造成土体结构破坏,使强度降低,且排水固结需要很长时间,如施工不当,极易造成工后沉降大和不均匀沉降。因此进洞过程中必须考虑被动土区的加固和严格控制偏移量,尽量避免对端头井土体产生过大扰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