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隧道工程
  3. 内容

热力隧道拆除等1#竖井开口专项方案94p

  • 资料大小:4.36 MB
  • 运行环境:NT/2000/XP/2003/Vista
  • 资料语言:简体中文
  • 资料评级
  • 授权形式:资料共享
  • 更新时间:2014-09-21 17:32
  • 发布作者:滴滴啦
  • 插件情况 无插件,请放心使用
  • 文件类型 RAR
  • 解压密码:gc5.com
  • 安全检测 瑞星 江民 卡巴斯基 金山
介绍: 2.1工程简介 本工程为丰台区岳各庄居住区热力外线工程,热源接自吴家村路现况DN1200热力管道,本工程起点①点为已建郑常庄热电厂配套热力管线工程(热电厂—万寿路)4号节点以东96米,开口后沿岳各庄东路向南敷设,管径为DN600。总长度为1466.631米。其中1点至2点为暗挖敷设,5点至6点过河段为顶管敷设,其余均为直埋敷设。干线路由:岳各庄中路为2点至9点平行永中以西9.5米,梅市口路为平行永中13.0米。本方案为2点、9点小室及36.2m暗挖段施工方案。 2.2点小室设计参数 小室结构形式 热力小室结构初期支护为格栅喷射混凝土结构(钢筋格栅+钢筋网+喷射混凝土),结构厚度300mm,二次衬砌为模筑钢筋混凝土结构。二衬结构为模筑混凝土,厚度700mm,两个衬砌之间设防水层。两层衬砌间设防水夹层。竖井施工中应视现场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临时支撑。 2.3暗挖段设计参数 隧道断面(净)2.3m×2.9m。隧道结构为直墙圆拱结构,采用复合衬砌结构型式,初期支护为格栅喷射混凝土结构(钢筋格栅+钢筋网+喷射混凝土),二次衬砌为模筑钢筋混凝土结构。两层衬砌之间设防水层。 2.4水文地质条件 2.4.1地层分布特征 本次勘察揭露深度(15.0m)范围内表层为人工填土,其下为一般第四纪冲洪积成因的粘性土、粉土、砂类土和碎石土。现净揭露深度范围内土层从上至下分别描述如下: 人工填土层: 1、杂填土①层:杂色,稍湿,稍密—中密,以碎砖块、渣土为主,混少量粘性土。夹粉质粘土素填土①1及粉土素填土①2透镜体。本层厚度为0.3—3.6m。 粉质粘土素填土①1层:黄褐色,稍湿—湿,中密—密实,以粉质粘土为主,含少量有机质。 粉土素填土①2层:黄褐色,稍湿,中密—密实,以粉土为主,含少量碎砖块和灰渣。 一般第四纪冲洪积层: 2、粉质粘土②层:黄褐色,可塑—硬塑,含氧化铁、氧化锰等,局部夹粘土薄层及夹粉土②1透镜体,局部物理力学性质较差。本次勘察范围内部分钻缺失该层,最大揭露厚主为3.2m。6#钻孔附近地表下2.80—8.40m深度范围内为空洞,可能为市政预留管沟。 粉土②1层:黄褐色,稍湿,密实,含氧化铁、云母和钙质结核,局部夹粉细砂薄层。 3、卵石③层:杂色,稍湿,密实,卵石呈亚圆形,一般粒径2—6cm,最大粒径8cm,卵石含量约50—70%,以中、粗砂充填,母岩成分以石英岩、灰岩、砂岩为主,夹中砂③1透镜体。本次勘察未钻穿该层,最大揭露厚度为11.7m。 中砂③1层:褐黄色,稍湿,稍密—中密,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和云母,含水量圆砾和卵石,夹细砂薄层。 以上各土层的分布及深度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本次勘察对场地地基共进和行了3次标准贯入试验和36次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其试验深度及指标值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和“各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表”。 2.4.2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本次勘探期间15.0m深度未见地下水,因地下水距拟建管线基底较深,可不考虑地下水对拟建物基础结构材料的腐蚀性及对基础施工的影响。 根据调查了解和收集邻近区域资料:拟建场地历年最高地下水位接近自然地表,近3—5年最高地下水位标高27.00m左右,地下水位年变化幅度为1.0—2.0m左右,根据区域水文资料及管线铺设情况,抗浮水位建议按绝对标高45.0m采用。
点击进入下载 (需要 0 积分)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热力隧道拆除等1#竖井开口专项方案94p
https://m.gc5.com/lqgc/suidao/10707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