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隧道工程
  3. 内容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标准化管理53p

  • 资料大小:199 KB
  • 运行环境:NT/2000/XP/2003/Vista
  • 资料语言:简体中文
  • 资料评级
  • 授权形式:资料共享
  • 更新时间:2014-09-26 16:55
  • 发布作者:滴滴啦
  • 插件情况 无插件,请放心使用
  • 文件类型 RAR
  • 解压密码:gc5.com
  • 安全检测 瑞星 江民 卡巴斯基 金山
介绍: 铁路扩能改造工程站前四标,起点里程D2K77+166.53至终点里程D2K98+217.95,正线长21.086km。包括路基、桥涵、隧道(不含整体道床)和站前站后各专业有关接口工程(站后各专业有关接口工程包括:综合接地、路基段声屏障、电缆沟槽、连通管道、绿色通道、防护栏、桥梁墩台上接触网立柱基础、地界桩、线路安全标桩、连续梁等),以及道路改移、大临便道、大临电力、大临给水等工程项目以及按铁道部现行规定应纳入招标的其他内容。 2.2地形地貌 线路位于云贵高原的西部,主要通过构造侵蚀、剥蚀中、低山区及楚雄、云南驿、祥云、洱海等断陷盆地以及其间的残丘缓坡地带,地形起伏较大,地势总体西高东低,海拔高程1780~2730m。沿线通过金沙江、元江、澜沧江分水岭,其中,楚雄至祥云为金沙江水系,祥云至上锦场为元江水系,上锦场至大理属澜沧江水系,沿线主要水系与山脉多呈北西或北北西向展布。 2.3地层岩性 线路主要位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相碰撞缝合带附近,地跨扬子亚板块和印支亚板块附近之滇中拗陷、盐源-丽江陆缘拗褶带及兰坪-思茅拗陷。本区表现为地壳紧缩,断陷盆地发育,区域地质构造复杂,新构造运动强烈,以活动断裂规模大与分布密集、切割深、强地震活动频繁为主要特征。广通至楚雄属会基关~双柏穹隆褶皱区,以穹隆及碗状向斜为主,并有近南北向短轴褶曲、倾伏背斜等。 2.4地质构造 本标段处于楚雄至沙桥属南华扭动褶皱区,以北北西向长轴褶皱和部分倾伏背斜为主,轴线普遍有扭曲现象。 2.5水文地质 本标段线路经过的地区主要河流为谷拉河:右江上游河段驮娘江的支流,在滇桂两省区边界,源于云南省富宁县东南山区,南流经城郊,穿过弄那后山山谷,沿滇桂两省边界东流,至富宁县剥隘乡界注入广西剥隘河,全长163km,流域面积984km2,流域多山,人烟稀少。 沿线地下水主要有第四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及岩溶水三类。地下水一般对混凝土结构具硫酸盐侵蚀或酸性侵蚀,环境作用等级为H1~H2和T1环境。 2.6不良地质、特殊岩土 ⑴ 泥岩的风化剥落 地层岩性为红层砂岩、泥岩,泥岩质软,遇水易软化崩解,风化剥落严重,剥落物呈碎屑状,路堑边坡应防护。 ⑵ 砂土液化 广大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g~0.2g。沿线断陷盆地的冲洪积及湖积层、江河阶地地带粉、细砂层分布较广泛,多与软土、松软土共存,交替重叠,层厚一般0~3m,埋深一般2~8m。该砂土多为液化土,液化等级轻微~严重,需结合软土、松软土进行处理。 ⑶ 溜坍、滑坡、错落 主要分布于楚雄至普棚段,该段属滇中红层地段,砂、泥岩软硬相间,受构造影响岩体较破碎,风化层厚,局部地段全、强风化层厚度达50m,斜坡表层受雨水冲刷及外营力作用强烈,表层覆土及风化层易产生浅层滑坡及表土溜坍,少部分为错落,部分在沟谷斜坡地带成群分布;沿线普棚之前多为低中山缓丘及宽缓河谷地貌,地形起伏不大,所发育滑坡多为中小型浅层滑坡,滑坡体一般厚2~15m,部分达50m。对工程影响程度大。 ⑷ 滑坡、错落 主要分布于楚雄至普棚段,该段属滇中红层地段,砂、泥岩软硬相间,受构造影响岩体较破碎,风化层厚,局部地段全、强风化层厚度达50m,表层覆土及风化层易坍滑。对线路无法绕避的中小型滑坡采用抗滑桩或抗滑挡墙处理。 ⑸ 崩塌 主要分布于广通至沙桥段,该段属滇中红层地段,砂、泥岩软硬相间,受构造影响岩体较破碎,风化层厚,局部地段全、强风化层厚度达50m,表层覆土及风化层在沟水冲刷作用下易发生崩塌,崩塌体范围一般较小,崩塌地段分段开挖,严禁长拉槽及大爆破作业,加强支挡,同时高边坡设置抗滑工程。 ⑹ 岩堆 主要分布于楚雄至云南驿之间,该段属滇中红层地段,砂、泥岩软硬相间,受构造影响岩体较破碎,地形起伏大,陡坡下部地段部分发育有岩堆体,一般由砂岩、泥岩碎块石体组成,规模一般较小,大多对线路影响较小。对路基及隧道进口段进行加固处理。 ⑺ 顺层 局部线路与岩层走向小角度相交的地段路基堑坡存在顺层问题,有潜在的基岩滑坡的危险性存在,顺层地段进行顺层清方或加固处理。
点击进入下载 (需要 0 积分)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标准化管理53p
https://m.gc5.com/lqgc/suidao/10708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