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路桥工程
隧道工程
隧道工程
强度折减法在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分析中的应用
分析结果表明:弹性模量、泊松比等土层参数对开挖面稳定安全系数几乎没有影响,但是内摩擦角、黏聚力、开挖面支护压力和地下水位等因素对开挖面稳定安全系数的影响很大. 2013-07-27
中空注浆锚杆施工方案3p
中空注浆锚杆有用于预支护的超前中空注浆锚杆和用于一般隧道复合式衬砌拱部的系统径向锚杆。主要应用于地质条件中等-良好的围岩永久系统支护和超前预支护。 2013-07-27
大型分岔隧道围岩稳定与支护三维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研究
试验成果有效地揭示分岔隧道洞周的应力、位移变化规律和分岔隧道围岩的破坏机制,获得分岔隧道的设计和极限承载安全度,为分岔隧道的优化设计和施工提供了有工程指导意义的建议和结论。 2013-07-27
隧道施工工艺及初支施工工艺培训总结
先开挖隧道两侧的导坑,并进行初期支护,再分部开挖剩余部分的方法。该方法主要应用于Ⅴ级围岩浅埋、偏压及洞口地段。 2013-07-27
隧道浅埋暗挖法施工技术
采用先柔后刚复合式衬砌新型支护结构体系,初期支护按全部承担基本荷载设计,二次模筑衬砌作为安全储备;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共同承担特殊荷载。
隧道预支护技术
早期的隧道施工,预支护的形式主要为打插钢板、木板或型钢,即所谓的插板法。现代常用的超前预支护方法有超前锚杆、超前小导管、水平旋喷注浆、机械预切槽法和超前管棚法。
课程设计-高速铁路隧道施工
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考核。根据学生的学习日志、实习总结、施工工艺的学习效果、生产操作的熟练程度、遵守学校和企业管理制度情况等 2013-07-27
隧道进洞专项施工方案23p
隧道为左、右分离式隧道。设计隧道左线进口桩号Z2K10+910,出口桩号Z2K11+940,隧道长1030米。右线进口桩号K10+890,出口桩号K11+870,隧道长980米。属于长隧道。 2013-07-27
隧道洞口工程施工方案30p
洞口工程包括隧道进、出口共2处,主要包括:洞口开挖、洞口边仰坡防护、截水沟、洞口排水沟以及洞口长管棚。 2013-07-27
隧道施工组织设计方案64p
小金口端洞口设计高程71.047米,凌坑端洞口设计高程68.747米。左、右线隧道均位于平曲线上,左线平曲线半径为5000米,右线平曲线半径为6800米,路线横坡为2%。 2013-07-27
隧道防排水施工作业指导书15p
适用于公路、铁路、市政隧道二次衬砌防排水作业(包括防水板、纵环向排水盲管及止水带和止水条的安装作业等)。本作业指导书以铁路隧道防水设计为例进行编制。 2013-07-27
高陡岩质桥隧工程边坡稳定性评价及工程支护措施
依托大理-瑞丽铁路澜沧江大桥桥隧工程边坡,通过大量的工程支护处理措施研究,探讨桥遂工程边坡稳定性分析及工程支护处理方法。 2013-07-27
分岔隧道稳定性分析及施工优化研究
研究爆破施工对隧道稳定性的影响,提出不同中墙宽度、不同围岩情况下装药量的大小及施工措施。根据上述研究结果,针对原施工设计提出优化建议。 2013-07-27
隧道施工方案及方法27p
XXX隧道为小净距隧道,单洞长582m。最大埋深48米,洞门墙采用C20级砼浇筑,洞内路面采用240mm厚水泥混凝土。 2013-07-27
隧道仰拱开工报告25p
隧址位于戴云山山地区,地壳整体相对稳定。受地区地质构造的影响,隧址区根据现场地质测绘,隧址区断裂结构发育。区内有F41、F41A断裂带通过。 2013-07-27
隧道进口进洞专项施工方案31p
为了确保坡面稳定,洞口仰坡采用锚索框架梁、锚索桩预加固防护。锚索框架梁防护范围隧道中线左右各16米 2013-07-27
隧道初期支护施工作业指导书11p
喷射混凝土采用湿喷法,混凝土由洞外拌和站集中拌料,混凝土运输车运到工作面。喷射作业分段、分片、由下而上顺序进行。 2013-07-27
隧道进洞施工方案15p
隧道出口位于斜坡中部较陡处,总体与一突出山梁正交,斜坡坡向349°,坡度角32°左右。山上植被较发育,多为农田作物及灌木。 2013-07-27
隧道进洞方案10p
地层岩性:隧址区出露地层由新到老为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物;第四系中更新统冲物;上第三系保德组半固结砾岩;太古界界河口群变质岩。 2013-07-27
隧道初期支护施工技术方案44p
明洞部分采用明挖顺作法施工(放坡开挖,逆做防护),暗洞采用新奥法施工;并根据隧道洞口位置、地形地势、进洞条件、边仰坡稳定情况灵活采用偏压明洞、半明暗进洞等各种措施。 2013-07-27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