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土石坝是散粒体结构,稳定靠土体的抗剪强度来控制;只会出现局部滑动而失稳,不会出现整体滑动失稳或倾覆失稳问题;为维持坝体稳定,坡度大,断面大,体积大。其优点有筑坝材料可以就地取材,可节省钢材﹑水泥﹑木材等重要建筑材料,从而减少了建坝过程中的远途运输;结构简单,工作可靠,便于维修和加高﹑扩建;较能实行地基变形,对地基的要求比砼坝要低;施工技术简单,工序少,便于组织机械快速施工。缺点:坝身一般不能溢流,需另设溢洪道;施工导流不如混凝土坝方便;对防渗要求高,因为剖面大,所以填筑量大而且施工受季节影响。土石坝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建国初期,当时坝高较低,以人力和少量机械,修建起一批质量很高的土石坝工程。以宫厅、南湾、大伙房、薄山等工程为代表,工期一般为18、19个月,运行至今,没有出现多大质量问题;第二阶段,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期,这一阶段,以大跃进运动的方式筑坝,土石坝数量迅速发展,机械化程度亦有所提高,施工中已采用一些新技术。以密云、毛家村等工程为代表。期间,密云水库白河大坝系第一次应用混凝土防渗墙获得成功,解决了深覆盖层基础处理技术。由于这一时期各地新建的中小型水库较多,土石方施工机械缺乏,因此各地以人工及简单机械施工为主,施工质量较低,施工组织、工程标准偏低;第三阶段,70年代中期至今,在总结第二阶段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施工组织设计逐步恢复,施工管理逐步纳入正规,综合机械化施工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土石坝坝高已超过100m,使土石坝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