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一、基本知识 1、汛、汛期和防汛 汛的含义是指定期涨水,即由于降雨、融雪、融冰,使江河水域在一定的季节或周期性的涨水现象。  2、险情、抢险和抢险原则  险情是在汛期或平时高水位时,水压力、流速和风浪加大,各类水工建筑物均有可能因高度、强度不足,或存在隐患和缺陷而出现危及建筑物安全的现象。 抢险是指在高水位期间或退水较快时,水工建筑物突然出现渗漏、滑坡、坍塌、裂缝、淘刷等险情时,为避免险情的扩大以至工程失事,所进行的紧急抢护工作。 抢险的主要原则是: (1)抢护要及时,防止险情扩大。为此,要加强检查观测,及早发现险情,抢早抢小; (2)正确识别险情,必须了解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运用等各种情况,必须了解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运用等各种情况,结合出现的现象,进行综合分析,做出准确判断,拟定正确的抢护方案; 3、为什么在高水位下防洪工程设施容易出现险情 防洪工程设施是指为了拦蓄、控制、调节、输送洪水的水库大坝、河道堤防、涵闸等。在高水位作用下,首先,堤防、闸坝等临、背水坡水头压力差增大,坝基、堤基、涵闸建筑物底板在强渗透力作用下,易发生管涌、渗漏等险情;其次,堤坝、建筑物受洪水浸泡的体积增大,其内部洞穴隐患及施工质量隐患等易引发坍塌、漏洞、裂缝等险情;第三,堤坝受水浸泡后,抗剪切强度大大降低,在临水坡水压力作用下,背水坡容易出现脱坡险情,建筑物土石结合部位易发生渗流等险情;第四,水位高则风浪也大,堤坝在风浪淘刷下,容易坍塌;第五,如水位高于堤顶发生漫溢,则存在堤防溃口的可能性。 二、查 险 防汛检查是搞好防汛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检查可以促进防汛工作的开展,可以及早发现一些问题,及时解决。这是多年防汛实践摸索出的成功经验之一,已收到了显著的效果。为贯彻以防为主的原则,每年都要开展汛前检查工作。 (一)自查 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防汛指挥部的统一部署,对所管辖的防洪工程设施进行汛前检查,并将影响防洪安全的问题和处理措施报有管辖权的防汛指挥部和上级主管部门,按照防汛指挥部的要求予以处理。 (二)组织检查 各级防汛指挥部,应当在汛前对各类防洪设施组织检查,发现影响防洪安全的问题,责成责任单位在规定的期限内处理,不得贻误防汛抗洪工作。 2、堤防工程 堤防是防洪的重要屏障。主要检查水毁工程的修复、险工险段的处理、堤防隐患是否发现与解决等。观察堤身有无洞穴、跌窝、浪坎、裂缝、雨淋沟以及脱坡现象;观察穿堤构造物(涵闸等)有无位移、沉陷、裂缝或倾斜,以及构造物与土堤结合部位有无淘空、沉陷或漏水现象;考察堤基有无管涌、流土等渗流破坏现象。 3、山洪、泥石流多发地区 各级地方人民政府防汛指挥部和应在雨季到来之前组织有关单位对山洪、泥石流易发地区进行检查和治理,制订《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加强监测、预报,落实防御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