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目工程位于xx镇,主要解决农田灌溉及防洪安全问题。本工程为脱贫摘帽项目工程,是一件民心工程、德政工程。项目的实施将改善受益区农业灌溉及防洪安全问题,促进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农民的增收。 1.1.2主要病害 (1)S坝塘 坝顶宽窄不一,高低不平,树木、杂草丛生;大坝上游坝坡为M7.5浆砌石挡墙,下游坝坡长满杂草,下游坝坡较陡,坝面无排水设施。库区淤积较严重,淤积深度约3.5m。输水涵洞进口为涡管放水,涵洞为方形断面,其尺寸为40×40cm,为浆砌石结构,结构安全性差,输水涵洞进口及整个洞身被封堵严重,已无法正常输配水。坝塘无溢洪道。 (2)Z坝塘 大坝:坝顶沉降较大,高差将近1.5m,坝顶宽窄不一。高水位时,坝中部分即将垮塌,组织村民在坝右溢洪道控制段另挖一条土沟排水。上游坝坡部分有块石护坡,但已有较大破损,上游坝坡不平整并且坡度较陡。坝坡不平整而且杂草丛生。下游坝坡及坝脚均有渗漏,据村民小组长介绍蓄水时渗漏呈股状流水,渗漏量达2.5L/s,渗漏面积约30m2。 输水涵洞:涵洞为干砌石堆积而成,经过长时间的使用,涵洞两壁向内垮塌,涵洞现已严重变形以至涵洞无法使用,村民用水采用水泵抽水。涵洞进口为鸽子洞进水口,进口淤积将近1.0m,洞内淤积约0.20m~0.25m。涵洞为矩形断面,高1.50m,宽0.60m,洞顶为干砌石堆砌而成,厚为0.40m,洞壁倒塌处洞窄至0.20m。 溢洪道:溢洪道现状为土渠,受冲刷较大,宽窄不一变形较大。,溢洪道尾水渠、山体防洪沟与涵洞出口输水渠道交汇。 (3)L坝塘 大坝:大坝修建于70年代,据村小组长介绍1994年武定县发生6.8级地震,导致坝顶开裂,裂缝长约20~30m从坝右一直延伸到溢洪道,裂缝宽度约5~10cm。上、下游坝坡较不平整且杂草丛生,坝坡整体错位下移。地震后大坝至今一直有渗漏,下游坝坡大面积散浸,渗漏面积约50m2,渗漏量达1.2L/s。 输水涵洞:涵洞进口启闭闸阀需进洞开启,安全性差。进口接1.0m铸铁钢管通至涵洞,管径0.20m。涵洞为浆砌石结构,为城门洞型,高1.30m,宽0.60m,顶拱厚0.40m,边墙厚0.40m,砂浆脱落严重,受地震影响,部分涵洞结构受损,结构安全性较差。进口淤积约0.50m,出口淤积约0.30m,出口接三面光渠道,修建于2012年。 溢洪道:溢洪道位于坝中位置,浆砌石结构,地震后溢洪道控制段两边各出现一条大裂缝,溢洪道宽2.00m,高1.10m,无交通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