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汛以来,我国南方多地出现多轮强对流天气过程,并引发部分地区出现山体滑坡、地陷、泥石流、龙卷风等次生、衍生灾害。造成大范围强对流天气的原因是什么?面对强对流天气引发的次生灾害,我们又该如何加强防御?
中央气象台有关专家表示,近期我国的强对流天气主要发生在江南和华南。主要原因是江南和华南地区正值春夏之交的时节,这也是我国冬、夏季风转换的时期,南方暖湿气流逐渐加强,北方冷空气仍有很强的势力,江南和华南正好位于冷暖气流交锋最频繁的区域,因此特别容易发生强对流天气。
由于太阳辐射的加强使得天气越来越暖,加之南方送来的暖湿气流携带有大量的水汽和热量,因此大气中很容易积蓄能量。当北方冷空气以适当的方式侵入暖湿气团时,各类强对流天气系统便会在部分地区形成,使空气中积蓄的水汽和能量在短时间内得到释放,于是形成了诸如强雷电、短时的暴雨和大风甚至冰雹和龙卷风这些强对流天气。此外,由于今年的暖湿气流是近年来同期比较活跃和强盛的,因此这段时间南方的强对流天气多次出现,并引发了部分次生灾害。许多自然灾害,特别是等级高、强度大的自然灾害发生后,常常诱发出一连串其他灾害的发生,这种现象叫灾害链。灾害链中最早发生起作用的灾害称为原生灾害;而由原生灾害所诱导出来的灾害则称为次生灾害。有时,次生灾害所造成的伤亡和损失,比原生灾害还要大。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专业气象室副主任赵鲁强表示,一般来说,随着强对流天气而出现次生灾害的频率较高,不同的灾种所集中发生的地区也不同,且与当地的地形地貌有关,例如山体滑坡、泥石流多出现在山区,地陷多出现在平原地区。
赵鲁强说,科学防御强对流天气引发的次生灾害,需要加强预报预警能力,公众要主动地了解、学习相关的气象科普知识,一旦遇到灾害发生,要懂得应对的措施,用最多的信息量来武装自己,从而避免遭受到次生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