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旱方法
一、加强旱情预防预报、增强防御能力
增强防御和减轻自然灾害能力,要用不断发展的科学认识自然,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防灾减灾,依靠科技进步,提升灾情研究、监测、预报和预警水平。迄今为止,四川省没有覆盖全省的旱情监测网络,今年时逢大旱,问题尤为突出。据了解,逐级报上来的旱情,几乎层层有水分,真实性和准确性大打折扣,对领导科学决策,指挥抗旱,合理分配抗旱物资和资金,增加了不少困难。
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是:通过建立旱情分析及抗旱统计信息系统,利用先进、科学的气象卫星遥感遥测技术,结合地面土壤墒情监测网的实测资料,对四川盆地土壤墒情的动态变化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快速、准确地捕捉全省旱情分布及其演变信息,分析受旱程度和旱情发展趋势,提供土壤墒情信息彩图,加强旱情的预测和预报,为决策部门提供及时、准确的旱情及抗旱信息。科学地评估旱灾损失和抗旱效益,提出防旱、抗旱、减灾决策建议,使旱灾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二、加快水利现代化进程,提高水利资源利用效率
四川省水利信息化建设起步晚,发展不平衡,在重大自然灾害面前,就显现出它的不足。大力抓好水利信息化建设,完善和提升各大型灌区、各级水利管理部门水情水质监测及调度决策支持系统,显得尤为重要。这一目标完全实现后,将大大提高信息采集、传输的时效性和自动化水平,为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手段,为防汛抗旱决策提供更为准确的科学依据,为水利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条件。
三、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增强抗旱意识
农业是用水大户,解决农业用水问题,既要因地制宜增加抗旱水源,积极开展春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鼓励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投工投劳,又要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扩大有效灌溉面积,培育和推广优良粮食品种。加强对保护性耕作技术、冬小麦综合节水技术等现有节水农业技术的集成推广。全面推行农业节水抗旱技术势在必行。
(一)积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一是田间地面灌水技术。改土渠为防渗渠输水灌溉,可节水20%左右。在习惯大水漫灌或大畦大沟灌溉的地方,推广宽畦改窄畦,长畦改短畦,长沟改短沟,控制田间灌水量,提高灌水的有效利用率,是节水灌溉的行之有效措施。二是管灌。即管道输水灌溉,就是将低压管道埋设地下或铺设地面将灌溉水直接输送到田间,常用的输水管多为硬塑管或软塑管。该技术具有投资少、节水、省工、节地和节省能耗等优点。与土渠输水灌溉相比管灌一般可省水30-50%。三是微灌技术。有微喷灌、滴灌、渗灌及微管灌等。是将灌水加压、过滤,经各级管道和灌水器具灌于作物根际附近,微灌属于局部灌溉,只湿润部分土壤。对部分密播作物适宜。微灌技术的节水效益更显著。与地面灌溉相比。可节水80-85%。微灌可以与施肥结合,利用施肥器将可溶性的肥料随水施入作物根区,及时补充作物所需要水分和养分,增产效果好,目前,微灌一般应用于大棚栽培和高产高效经济作物。四是.喷灌技术。是将灌溉水加压,通过管道,由喷水嘴将水喷洒到灌溉土地上,喷灌是目前大田作物较理想的灌溉方式,与地面输水灌溉相比,喷灌一般能节水50-60%。但喷灌所用管道需要压力高,设备投资较大,能耗较大,成本较高,目前多在高效经济作物或经济条件好、生产水平较高的地区应用。五是.关键时期灌水。在水资源紧缺的条件下,应选择作物一生中对水最敏感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时期灌水,如禾本科作物拔节初期至抽穗期和灌浆期至乳熟期、棉花花铃期和盛花期、大豆的花芽分化期至盛花期等。在关键时期灌水可提高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六是.利用科学的水土保持方法,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土壤涵水量,减少干旱的发生频率。
(二)大力提倡节水抗早栽培技术。一是深耕深松。以土蓄水,深耕深松,打破犁底层。加厚活土层,增加透水性,加大土壤蓄水量。减少地面径流,更多地储蓄和利用自然降水。据在棕壤土上试验。小麦秋种前深耕29厘米加深松到35厘米,其渗水速度比未深耕松地块块10-12倍,较大降水不产生地面径流,使降水绝大部分蓄于土壤中。据测定,活土层每增加3厘米,每亩蓄水量可增加70-75立方米。加厚活土层又可促进作物根系发育,扩大根系吸收范围,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二是选用抗旱品种。以种省水。不同作物间的耐旱性差异较大,被称为作物界骆驼的谷子、地瓜、花生等作物抗旱性强,在缺水旱作地区应适当扩大种植面积。同一作物的不同品种间抗旱性也有较大差异。抗旱品种较一般品种根系发达具有深而广的贮水性和调水网络,具有受旱后较强的水分补偿能力。三是增施有机肥。平衡施肥。以肥补水,增施肥料,可降低生产单位产量用水量,在旱作地上施足有机肥可降低用水量50-60%。在有机肥不足的地方要大力推行秸秆还田技术,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的抗旱能力。平衡施肥,合理施用化肥,也是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的有效措施。四是防旱保墒的田间管理。主要是正确运用中耕和镇压保蓄土壤水分。五是地面覆盖保墒。一是薄膜覆盖。在春播作物上应用可增温保墒,抗御春旱,盖膜麦田比裸地麦田土壤水分高3-5%,小麦增产20%左右。二是秸秆覆盖。即将作物秸秆粉碎,均匀地铺盖在作物或果树行间,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增加土壤蓄水量,起到保墒作用。
(三)增强化学调控抗旱措施。一是保水剂。它是由同分子构成的强吸水树脂,能在短时间内吸收其自身重量几百倍至上千倍的水分,将保水剂用作种子涂层。幼苗醮根,或沟施、穴施,或地面喷洒等方法直接施到土壤中,就如同给种子和作物根部修了一个小水库。使其吸收土壤和空气中的水分,又能将雨水保存在土壤中,当遇旱时它保存的水分能缓慢释放出来,供种子萌发和作物生长需要。保水剂可使小麦增产10-15%、地瓜增产30-35%、棉花、花生增产18-21%。二是抗旱剂。抗旱剂目前应用较广泛的主要是黄腐酸制剂,属于抗蒸腾剂,叶面喷洒能有效地控制气孔的开张度,减少叶面蒸腾,有效地抗御季节性干旱和干热风的危害。喷洒一次可持效10-15天。除叶面喷洒外可用作拌种、浸种、灌根和蘸根等,提高种子发芽率,出苗整齐,促进根系发达,可缩短移栽作物的缓苗期,提高成活率。
我们相信,通过对大旱之后水利科技抗旱的反思,各地各部门一定会兴起一股学习水利科技、狠抓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高潮,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这对水利行业重新认识自我,促进行业大发展是大有好处的。希望我们的几点建议能够对促进水利行业建设以及推进今后的抗旱工作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