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水利论文
  3. 内容

某震损水库大坝应急措施及除险加固设计分析

摘 要:某水库在汶川“5.12”地震中大坝造成了破坏,尤其是坝体产生了一系列的震生裂缝,威胁到大坝的安全。通过采取应急修复措施进行临时性处理,并且对大坝部分进行了除险加固设计,使坝体达到安全稳定。 
关键词:震损水库;大坝;应急措施;除险加固;设计 
  1.大坝现状及主要震损情况 
  某水库于1956年动工兴建,1978年8月建成。水库集雨面积0.9Km2,灌溉面积450亩。大坝为均质土坝,坝顶长度146.0m,坝顶宽度4.1~4.4m,坝底最大宽度78.8m,坝顶高程621.5~623.6m,最大坝高13.5m,大坝为均质土坝,上、下游坡均为草皮护坡,坝脚处为干砌条块石排水棱体,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养鱼等综合效益的小(2)型水库工程。 
  水库处于正常蓄水位时遭受“5·12”汶川大地震突袭,在坝体中产生了一系列的震生裂缝,其中在坝顶下游侧沿坝轴方向规模最大的纵向主裂缝长达53m,呈断续状弯曲延伸,主裂缝宽度8~13cm,深度一般0.7~1.3m,局部深达2m以上(竹杆未探到底);该处坝体在地震前所具有的塌陷进一步加剧,沉陷量最大可达0.5~0.8m,坝坡土体蠕动变形严重且已具明显的向坡下位移;另有两条呈断续延伸的纵向裂缝总长度分别为23、36m。垂直于坝轴方向较为密集的横裂缝长度一般3~8m,最长为16m,缝宽1~5cm。坝体中部严重沉陷,最大沉陷量达1.59m;因蠕动变形坝顶平面近于“S”型,上游坝坡在地震之前本具有的塌陷也进一步加剧,坝坡土体蠕动变形明显,呈一系列的凹坑,凹坑轴长0.8~3m不等,最大沉陷量达0.5~0.6m。库首右岸浆砌条块石挡土墙多处拉裂、破损且局部坍塌,裂缝长度2~5m,缝宽2~12cm,岸边干砌条块石护坡坍塌损毁;下游坝脚排水棱体断裂坍塌,坍塌后的棱体向坡外旋转呈顶面倒坡并产生20~65cm的水平位移。 
  2.大坝存在的问题 
  (1)坝坡土体蠕动变形严重且已具明显的向坡下位移,坝顶平面近于“S”型。 
  (2)纵向裂缝3道,最长达53m;横向裂缝长度一般3~8m,最长为16m。 
  (3)坝体中部严重沉陷,最大沉陷量达1.59m。 
  (4)坝体目前存在渗漏问题。 
  (5)下游坡脚排水棱体断裂塌陷,坍塌后的棱体向坡外旋转呈顶面倒坡并产生20~65cm的水平位移。 
  (6)有白蚁危害。 
  3.大坝应急措施 
  3.1坝体清理检查、巡查监测和裂缝临时覆盖 
  (1)清除坝体上的杂草等; 
  (2)坝体清理后对坝体险情进行检查,做好文字记录并用明显的标记示出; 
  (3)对主要裂缝设置监测措施,如监测桩、监测标记等,定时进行监测和记录,观测裂缝变化情况,并加强巡查,发现异常及时上报主管部门; 
  (4)在应急处理措施实施前采用塑料膜临时覆盖坝体裂缝。 
  3.2坝顶和下游坝坡裂缝封填 
  (1)对于坝顶裂缝宽度大于5cm的纵向裂缝处理方法: 
  ①在缝内用高塑性土挤压充填;②沿裂缝方向两侧对称开挖梯形槽,梯形槽底部宽度50cm,顶宽80cm,深度50cm然后对槽底进行夯实处理;③在槽内回填高塑性土后分层夯实,铺层厚度不大于20cm,直至完全将开挖槽回填平整;④在夯实回填的槽顶在铺一层后15cm的高塑性土,夯实处理成龟背形; 
  (2)对于下游坝坡裂缝宽度大于5cm的纵向裂缝处理方法: 
  ①在缝内用高塑性土挤压充填;②沿裂缝进行夯实处理;③裂缝夯实处理后,在坡面填高塑性土夯实补欠,处理后的部位与坡面齐平; 
  (3)坝顶和下游坝坡上裂缝宽度小于5cm的纵向裂缝处理方法: 
  ①沿裂缝进行夯实处理;②夯实处理完后再在表面铺一层高塑性土,坝顶夯实处理成龟背形,下游坝坡上与坡面齐平。对坝顶槽开挖后夯实回填的裂缝,挖槽及回填不得在雨天进行,并做好防雨准备,切记开挖槽内的回填必须在当天完成。为便于汛后除险加固,对大坝震损裂缝应做好裂缝位置记录和标识。 
  3.3汛期坝体裂缝覆盖保护 
  (1)坝顶纵向裂缝封填处理完成后,在坝顶用土工膜进行完全覆盖,土工膜两侧固定并封闭密室,土工膜采用一布一膜,布上膜下放置,膜厚0.2mm,采用针织无纺布,规格为100g/m2,在土工膜上适量铺土覆盖保护; 
  (2)下游坝坡纵向裂缝封填处理完成后,在夯实回填后的坡面上用土工膜沿裂缝进行条带覆盖,土工膜规格同上,宽度100cm,在土工膜上适量铺土覆盖保护。 
  4.大坝稳定计算 
  4.1计算工况 
  (1)正常工作条件 
  ①正常蓄水位上、下游坡的稳定渗流期 
  ②设计洪水位上、下游坡的稳定渗流期 
  ③1/3水位上、下游坡的稳定渗流期 
  (2)非常运用条件 
  ①校核洪水位上、下游坡的稳定渗流期 
  ②校核洪水位降落至正常蓄水位 
  ③正常蓄水位上、下游坡的稳定渗流期+地震 
  ④设计洪水位上、下游坡的稳定渗流期+地震 
  ⑤1/3水位上、下游坡的稳定渗流期+地震 
  4.2计算原理及结果 
  依据《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按不计条块间作用力的瑞典圆弧法,采用北京理正软件设计研究院编制的《理正边坡稳定分析软件》计算坝坡抗滑稳定安全系数。 
  经过计算,土坝下游坡边坡系数小于规范允许的安全系数,故下游坡不稳定,需加固处理。 
  5.大坝除险加固设计方案 
  5.1设计依据 
  水库工程规模为小<二>型水库,工程等别为Ⅴ等。大坝按五级建筑物设计。洪水标准采用原设计标准:设计洪水20年一遇,校核洪水200年一遇,地震设计烈度采用VII度。   5.2总体设计方案 
  本次设计大坝坝长140m,坝顶高程622.4m(混凝土路面顶高程),坝顶宽4.0m。坝顶路面为泥结石路面。上游坡采用C20混凝土预制板护坡结构型式,坡比为1:3;下游坡坡比为1:3.5。因坝顶裂缝较多,受损严重,因此本次设计将坝顶以下3m厚的坝体以及上、下游坝坡土体削坡,重新碾压填筑至设计坝顶高程622.4m。大坝现状坝顶宽度4.1~4.4m,坝轴线不在一条直线上,呈“S”型,本次设计坝顶宽4.0m,调整大坝在一条直线上,并且坝轴线位置不变。 
  5.3大坝结构设计 
  5.3.1坝顶路面设计 
  坝顶高程622.4m(泥结石路面顶高程),坝顶宽4.0m。泥结石路面厚10cm,下铺10cm厚级配碎石、20cm厚手摆块石;路面两侧设20cm×30cm路缘石;坝顶路面与坝两端道路顺势连接。 
  5.3.2上游护坡设计 
  上游坡进行整形处理,坡比整形至1:3.0,采用C20混凝土预制块护坡结构型式。预制混凝土块尺寸为0.5m×0.5m,厚度0.08m,混凝土块内钢筋网为6根φ6钢筋,下设0.1m厚粗砂垫层;清除上游坡草皮护坡,清除厚度为50cm;在上游坡坡脚处修筑浆砌石齿墙,下铺30cm厚砂砾料垫层。 
  5.3.3下游护坡设计及排水体设计 
  现状下游坝坡为草皮护坡,进行覆盖层清除,然后进行补坡,使坝坡达到设计坡比1:3.5。现状下游坡不稳定,需要进行补坡处理,坡脚处鱼塘需要填筑到地面高程,然后进行坝体填筑。 
  原排水棱体拆除,重新修建棱体排水,排水体高度为1.0m,顶宽1.5m。排水体反滤层采用碎石垫层20cm和粗砂垫层20cm。在下游坡两侧及坡脚外侧新建排水沟,兼做白蚁防止施药沟。 
  5.3.4裂缝处理 
  坝顶以下3m厚度的坝体以及沉陷变形较严重的上、下游坝坡土体削除,重新碾压填筑。 
  5.3.5白蚁治理 
  针对白蚁危害情况,其防治重点是灭杀现存白蚁群体,采取药物和工程措施控制白蚁危害,消除白蚁对大坝危害的隐患,结合大坝加固护坡,具体整治设计如下: 
  1.设置毒土隔墙 
  在土坝两端与两岸坡接触带,起自上游坡正常水位,止于下游坡排水体顶处,坝两端各开挖沟槽一条,沟槽断面1.5m×1.5m,然后用毒土分层回填,分层厚度0.2m,每层喷药一次,直至回填至原坝面线,回填夯实要求密度与原坝体相同。 
  2.施放毒饵诱杀白蚁 
  在水库大坝上下游坝坡面及大坝两端岸坡周边环境20余亩范围内,施放白蚁诱杀包,以消灭环境白蚁。 
  对大坝上下游坡,采取前两项措施后,结合护坡做好砂碎石反滤层,用混凝土板保护坝面,以隔断白蚁对大坝危害,坝面不长杂草,白蚁自然不到坝上觅食筑巢,以致消除白蚁隐患。 
  6结论 
  本水库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受损严重,大坝出现了裂缝等险情,但未因震后病险水库的次生灾难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应急措施处理只是基本控制了水库大坝的险情,必要合理的除险加固设计才是震损水库除险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周玉霞,李龙国,雷孝章;团结水库震损除险加固方案探讨[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9年S1期. 
  [2]唐远东,张光科,刘超;震损水库大坝应急除险方案设计探讨[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9年10期. 
  [3]邹洪臣,王世忠;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的几点建议[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年07期. 
  [4]邓健;汶川特大地震几个震损水库应急除险方案设计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年19期.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某震损水库大坝应急措施及除险加固设计分析
https://m.gc5.com/slgc/sllw/10274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