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水利论文
  3. 内容

城市小河道水环境整治策略研究

摘要: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小河道水体污染日趋严重。本文以生态治理为指导思想,恢复城市小河道水健康状态为目标,从水量保证和水质修复两方面进行探讨,消除水环境黑臭的现象。 
关键词:小河道;生态;水量保证;水质修复 
  城市小河道具有排涝、蓄水、供水等多种功能,小河道的一般特征有河面较窄、长度较短、水深较浅、数量较多的特点。小河道与城市的发展息息相关,随着经济迅猛发展,城市小河道也在逐步演化。城市小河道普遍走过了一条由繁荣——衰落——再繁荣的曲折之路。目前,城市小河道的水环境受到多方面的破坏,有工业废水的排入,生活垃圾的倒入等。致使水体污染严重,水生态失去了平衡,河水变黑变臭,有的甚至干涸。因此,在治理城市小河道的水体时,从小河道的水量和水质出发,综合治理小河道的水体问题。 
  1 城市小河道水量保证 
  水量保证是城市小河道形成稳定生态系统的前提,城市小河流受城市化影响大,城市化造成河流保水和补水能力下降,河道渠化和下水道的广泛敷设,使得本来水量就少的小河道更是雪上加霜。因此,确保小河道水量是一个大问题。要使水量保证达到很好的一个程度,首先得了解该地区的水资源状况,水资源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常规水资源(地表水、地下水);一种是非常规水资源(净化的污水、海水和苦咸水的利用)。水量的保证依靠的是水资源的充裕度,因此小河道的水量保证是根据水资源状况而采取工程措施,以使小河道是常年有水的水道,具体的措施有外调引水工程(河流水、涌水),地表水空间调配工程(雨水、净化污水、净水厂剩水),地下水的配置工程(泵取地下水、地铁通道及建筑物地下室渗水)。 
  2 城市小河道水质修复 
  2.1生态修复方法 
  2.1.1生物膜除污技术。使用天然材料、合成材料为载体,在其表面形成一层特殊的生物膜,可为微生物提供较大的附着表面,有利于加强对污染物的降解作用,将污染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小河道治理工程中,一般选用当地盛产的石材和适合生物附着的合成材料,在施工当中,尽量让其表面粗糙,增大其生物膜表面积,使其分解污染物的能力加强。 
  2.1.2土壤。植物系统主要是利用植物根茎叶吸收污染物质,以及土壤过滤有机碎屑。能直接净化小河道水质的植物有两类,一种是水生植物,一种是湿生植物。 
  2.1.3曝气复氧。向污染的水体进行人工充氧,满足水体中动物和好氧微生物需要,增加水体的自净能力,维持生物群落平衡,从而改善水体环境,消除水体中导致黑臭污染物(如H2S、FeS等)。同时河道充氧可以使河底松散的表层底泥转变成密实的表层底泥,表层底泥在厌氧的状态下是比较松散的,很容易向上覆水体扩散。 
  2.1.4生物操作又称作食物网操作。主要通过去除浮游生物食性鱼类或添加肉食性鱼类来降低浮游生物食性鱼的数量。具体措施有投放鱼食性鱼或动物食性鱼,投放蚌、螺、贝类等水生动物,投放浮游动物,引种大型沉水植物等。 
  2.2物理修复方法 
  2.2.1截污。对点污染源的小河道具有很好的效果,将直接排入小河道的污染源用管道引导排入市政污水管,经污水管进入污水处理厂,经过处理再排入河道中。这样消减了水体的污染总量,减轻了河道自净的负担。敷设管道的方式有两种:沿河边敷设截污管道和河道内敷设截污管道。 
  2.2.2引水冲淤是指引进外部清洁水源来改善河道水水质。使污水在河道中只能短暂的停留,从而抑制了浮游植物的生长量。这种方法能在短期内消减污染负荷、扭转水质恶化的速治途径。引水冲淤的实行,其条件要求是水源充足,我国南北方水分布差异性大,因此这种方法要根据当地的水资源情况。 
  2.2.3底泥疏浚。将河道底部的淤泥清除出去,恢复小河道的行洪、供水、灌溉等基本功能,可以消减底泥对上覆水体的污染贡献率,从而改善水质。底泥疏浚,一般按照测量的淤泥厚度、清淤断面设计来选定方案施工处理。 
  2.3化学修复方法 
  化学修复顾名思义是用化学物质除去水体中的污染物,化学物质的种类繁多,针对不同的水体污染,分别采用不同的化学药剂控制水质的参数。目前使用的化学药剂是一种新型高分子合成药剂,对水体中的污染因子有一定的去除率。此方法在处理小河道水质方面,具有见效快、方便、效果明显等特点,但处理成本较高,且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小河道治理初期效果还是比较快速明显的。 
  3 总结 
  水质水量是小河道治理的首要保障,只有水清了,小河道才有了生机,人们的亲水性才得以施展,城市才充满了生机。因此,治理小河道应从生态角度出发,根据小河道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水量水质治理措施。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城市小河道水环境整治策略研究
https://m.gc5.com/slgc/sllw/10275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