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水利论文
  3. 内容

浅析泥石流防治措施

      摘要:泥石流是我国常见发生的一种严重的地质灾害,由于吉林的地质条件,也频繁发生泥石流,给国家和人民的财产生命带来极大的威胁。本文首先定义了泥石流的定义,然后对泥石流的特点、危害、成因进行了仔细研究,最后提出了防治措施,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供大家借鉴参考。 

  关键词:泥石流;危害;特点;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TV14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泥石流地质灾害频发。泥石流是指沟谷坡地的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在洪水作用下的混合流动。泥石流是物源、地形地质地貌、降雨等因子非协同异变耦合作用的必然结果。其具有突发性强、历时短的特点,破坏力极大。 

   1泥石流的特点及危害 

   泥石流具有突发性强、破坏大、历时短的特点,其发生的范围较小,往往局限于沟道及沟口。但是其灾害后果往往具有毁灭性。其危害主要是冲积扇能毁坏大面积的农田,在其下泄过程中由于动能极大,往往冲毁房屋建筑、公路、铁路、桥涵,给工农业生产及交通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科学地分析泥石流的发生、发展机理,确定导致泥石流产生的各种因素,对预防和治理这种破坏力极强灾害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2泥石流的成因 

   根据对泥石流频发地区的观测勘查结果,泥石流的活动强度主要与地形地貌、地质环境和水文气象三个方面的因素有关。崩塌、滑坡、土壤侵蚀剧烈、岩石风化程度深,则易成为泥石流固体物质的补给源;沟谷长度大、集水面积大、沟床纵向坡降大等因素为泥石流的流通提供了条件,水文气象因素直接提供水动力条件。综上所述,泥石流的产生主要有以下三大类因素: 

   (1)自然因素 

   一般发生泥石流的地区都是地表植被覆盖率低,土壤侵蚀模数相对较大,岩体构造面较发达,坡面陡且长,遇到强度大的降雨,很容易诱发局部山体滑坡,从而产生泥石流顺坡而下。 

   不同岩体结构面,抗风化能力不同,风化程度也不同,风化程度高的地区,沟谷内松散堆积物和风化剥落物丰富,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物质来源,吉林省山区的岩体主要以火成岩为主,岩石的种类又以花岗岩和玄武岩居多,地表的花岗岩大多风化强烈、裂隙发育,玄武岩柱状节理也十分发育,这些特殊的地质条件都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大量的物质来源。这里我们从一个重要的指标中找到规律,即土壤侵蚀模数。土壤侵蚀模数是指每平方千米年产生的土壤侵蚀总量。需要观测及计算获得。在我国乃至国外是评价某地生态环境现状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观测其变化,不但可以反映当地的生态环境现状,还可以为预防泥石流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实验证明,随着土壤侵蚀的加强,也在增加,极易引起沟谷侵蚀发育,从而促进加剧山崩、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形成和发展,被剥蚀的泥土、砂石同时也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来源。资料表明,根据土壤侵蚀分级情况,当>5000t/(km2・a)时,只要坡度、降雨量和持续时间满足泥石流产生的三大因素,便极易产生泥石流,应重点加强监测,提前预警,启动相关预案。 

   (2)人为因紊 

   生态环境遭到人为破坏,地表植被被破坏,采取极其低下的不科学的耕作方式或进行生产建设活动,造成水土流失。由于植被根系可以固定土壤,在植被被破坏后,坡面降水很容易形成径流并且逐渐形成侵蚀沟,久而久之,侵蚀沟不断发展,坡面被侵蚀沟纵横相切,遇到强度大的降雨,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和洪水混合下泄,从而发生泥石流。一些人为工程活动,如滥伐森林,修建铁路,公路,采石弃渣等,往往也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大量的物质来源。 

   (3)水文气象因素 

   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激发条件和搬运介质(动力来源),泥石流的水源,有暴雨、冰雪融水和水库(池)溃决水体等形式。吉林省山区年降雨集中在6-9月,尤其多发局地暴雨。泥石流的水源主要是暴雨、长时间的连续降雨等,这就为泥石流的发生直接提供了水动力条件。 

   综上所述,当土壤侵蚀达到一定程度后,岩体裸露,由于构造面的存在,当降雨强度达到一定程度,雨水使构造面的结合力下降,极易诱发小范围的山体滑坡,再遇强降雨,滑坡的山体移动产生动能,带动其他地表土及砂石混合水顺坡而下,形成泥石流。 

   3泥石流的防治措施 

   (1)政府加强管理 

   制定针对性强的法律、法规,依法管理保护环境。目前,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条文中,对山区环境保护的特殊性认识不足,针对性不强,因此有必要研究和制定山区环境保护的专门法规。山区环保涉及到的环保、水利、农业、林业、安全监察、矿管等部门之间协调不够,山区环境保护受到严重影响。泥石流地质灾害应当受到政府及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健全和完善市政管理机构和技术机构,严格管理,科学防治,健全和完善管理机构和技术机构,是泥石流防治工作的基础。 

   (2)植物措施 

   主要是在发生中度以下土壤侵蚀的区域配合工程措施采用。往往采取乔灌结合的方式,增加植被的覆盖度,植物的树干及树叶能减少降雨的雨滴势能,以缓冲直接击溅地表的能量根系,能固结土壤。沟底一般采取栅状造林的方式,可以减少泥沙下泄的速度,降低泥石流的动能。沟头防护采取乔灌混交模式,可以预防溯源侵蚀以及侵蚀沟的发展,起到一定的蓄水保土作用。 

   (3)工程措施 

   在泥石流的防治工作中,植物措施虽然重要,工程措施及编制《泥石流防治预案》也是必要的。但防治泥石流的工程措施却是效果极佳的。具体有以下几项措施。 

   ①坡地水土保持工程。在陡坡地耕种农作物,应尽量修建梯田,可以减少水土流失,并且提高粮食产量。在15°--20°的坡耕地上,若不修建梯田可以改造隔坡式梯田,同时修建一定数量的土谷坊,配合削坡,开挖截水沟、排水沟等设施,以期减少水土流失量。 

   ②修建拦砂坝、石谷坊等水型农水工程该工程主要是减少土砂流失量,并对已流失的砂土进行调节。该工程设施的建设目的是让水排出,只拦蓄砂石土等固体物质。拦砂坝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山脚固定坝。在山脚下筑坝淤砂,增加山体的稳定性,减少由于滑坡和山崩造成的泥砂量。二是防止纵向侵蚀坝。在沟谷的纵向侵蚀区间的下游修建拦砂坝,使河床淤积后保护纵向侵蚀区域不再侵蚀和冲刷,以减少下泄土砂量。三是堆积体下游拦阻坝。在滑坡、山崩的堆积体下游筑坝,防止堆积体流失形成泥石流。四是泥石流拦截坝。对上游已产生的泥石流进行拦截,控制和消减泥石流对下游的破坏力。石谷坊主要用于坡耕地的侵蚀沟防护。就是按照侵蚀沟的走向布设一定数量的石谷坊,以排水蓄土为目的,使侵蚀沟逐步被填平,也能大大减少泥砂的流失量。 

   ③河道加固和护岸工程。对于河流弯曲部位有可能因一侧河岸冲刷造成山体崩塌或土地大量侵蚀的部位,要设置各种护岸工程,减少土砂流失量。 

   ④建立分砂地。当泥石流流出山谷,进入冲积扇时流速减小,开始堆积。因此可在山谷出口附近选择适合区域划为分砂区,在周围筑堤防止土砂溢出。通过将泥石流的堆积限制在指定范围内,达到减少对其他区域的危害的目的。 

   总之,泥石流的防治是关系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任务,要及早进行防治,把泥石流消灭在萌芽中。 

   参考文献: 

  【1】刘希林,莫多闻.泥石流风险评价[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2】赵昌.山洪泥石流灾害防御工作的对策与措施[J].科技传播,2011,11(下) 

  【3】方茜娟,任军旗,郭书科.矿山泥石流形成条件综述[J].岩土工程界, 2008, 11(5)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浅析泥石流防治措施
https://m.gc5.com/slgc/sllw/10354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