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水利论文
  3. 内容

城市河道景观规划

 摘 要:河道景观的的设计对于城市的文化风貌,人文环境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其意义可以概括为:排洪抗涝,替城市处理地下水;改善城市空气指标,调节环境温度;提供绿色景观,增加城市娱乐休闲文化场所;同时提供更多商业休闲地带,增加就业机会和经济发展。   

关键词:驳岸景观;城市规划;城市河道重要性;景观园林;   

一:城市河道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和必要性   

1:保持自然风   
地质学上河道为水流长年冲刷形成的,在形成的过程中,河道曲折的形态能够调节水速、水位、同时蜿蜒的河床也为生物提供了栖息地。保持生态系统平衡。   
2:文化与原有风貌   
河道是城市的延伸。保证合理的沿岸建筑风格,和符合生态环境的原生植被。同时保护维修河道两岸的文化遗址。再保证了河道风景的和谐统一时,也延续了城市的历史文化脉络。   
3:符合当代居住要求  
坚持人性化设计。最大限度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便利。   
4:河道安全   
设计时考虑雨季河道水位上涨,和排洪分流的时候是否会危及河岸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另一方面,两岸应当设计保护带,以免游人靠近河岸发生危险事故。   

二:河岸景观规划前期工作   

水资源极度缺失、天然水杯污染和洪涝灾害是我国面临的现状。所以在进行河岸景观规划时,我们应当充分研究河流的特点,最大程度发挥其水土调节功能。做到储水,排洪,绿色生态为一体的河道。因此对于河道景观的规划是一系列技术集合。具体工作思路如下:   
1:前期对河道的地理特征进行详细分析得出开发保护和商业价值之间的准确关系。   
2:借助3S技术对流域范围生态和人文进行计算,得出评价。   
3:整理数据和计算结果。建立动态数据库为今后制定河道生态保护、规划、监测等工作奠定基础和数据支持。   
3.1:城镇河道景观发展构想   
城市河道发展可从以下四方面进行阐述:   
第一:对原有河道进行战略性保护,维持生态和人类活动的平衡。在规划实现原生环境留白。   
第二:进行河道两岸环境长期监测,做好环境预估评测和分析。   
其三:人为对已被破坏的生物链进行干预治理。来保证河道两岸的生态平衡。   
第四:特色性:提倡生态学家首先介入,�ξ�护GI系统安全、完整和健康起关键作用的“网络中心”,确定其优先保护级别并分级规划战略点、缓冲区和链结廊道。   
3.2:鉴别“网络中心”与“链结环节”   
在以景观生态学和保护生态学为理论的基础上,我们可通过覆盖数据计算设定阻力面。目前相关研究报告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能起到对河道污染进行有效过滤的植被种植长度为30m。对河道生物动植物的增加可以明显的起到温度调节作用。而宽度为80-100m时,能够极大的保护水土流失,形成一定的沉积湿地,为鸟类动物等提供良好的繁衍环境。进一步计算可以得到,当我们要保持基本的河道两岸环境时,这个数值要保持在10以上。   
3.3:历史痕迹和文化的定性   
城市河道历史与文化特性是由功能、绿化分布、公共空间、历史建筑、河道肌理的完整度以及其他非人类干预的痕迹构成。因此我们在规划中应当注意到:   
河岸景观与河道的一体性―――调整规划中的规划宽度、和绿地分布等方法进行整体保护;   
河道历史文化和原生环境的特色性―――根据将河流和城市历史文化相互结合,形成一条浏览线,起到文化教育的作用。   
时间和空间上的协调感―――调整河道两岸土地的规划格局,在新的河道设施和老的历史文化遗物中形成平衡关系,使得其达到时间空间的相互统一。。   
5:规划方案生成   
在实际的规划方案中,我们提倡多层次考虑、多标准制定规划架构,多方面对城市用地进行布置,尽可能提供解决方案,来对规划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三:河道景观的规划方法   

1:园林技巧中的虚实关系和河道景观   
对于两岸景观的设计,我们应当借鉴苏州园林中的虚景和实景,以及配合水流急缓来布置。这种园林的设计在空间上层次丰富给人丰富观感,同时也存在着实用性。,具体表现为处理植物、主体建筑,水流之间动静,疏密的的关系;   
这样的手法的能够通过河岸两侧植被的丰富搭配,在本身和倒影中形成空间上的疏密,错落,以及颜色上的丰富多彩。具体表现为:灌木植物的组团与草植开阔地的疏密高低的设置。植被数量和类型的配置与植物造型做到美观合理,不带来外来生物入侵等情况,做到本土植物与外来植物相结合,体现植物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同时要考虑到景色的时间变化,做到春夏秋有花,四季有绿植的时间观感。利用人类智慧和自然充分结合起来。   
2:沿岸道路景观   
坚持自然、朴素的理念。以休闲漫步为主。因此休闲游道与绿地、小游园等空间相互交叉,近水栈道、驳岸相互贯穿,产生多变的景观空间,以丰富休闲审美的多样性。   
3:文化景观的建设   
在景观设计的趋势力,我们越来越关注景观的特色、特征。城市景观的文化通过河流景观设计的特色充分流淌出来。一个城市的河道设计对于体现文化景观是有着很大的局限性的。因此我们要取其精华的设计到河流两岸。因此要我们要对河道自身的文化作出研究以及城市的历史文化进行简略缩影,追诉其文化来源。   
4:景观设施的和谐统一   
建设公共设施包括桥梁、坐凳、标识系统、照明等。这些设施本身具有不可或缺的功能性,但是再保证这些功能存在的同时。我们也应当注意功能和美观相结合。因此公共设施的和谐体现着一定的欣赏价值。因此,考虑其功能性时,也要关注其与环境的搭配和美观。   
5:城市的夜景观赏   
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的夜文化也营运而生。因此单一的景观审美已经不在满足于现代人。夜晚景观对提升城市形象、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衡量一个城市的经济文化发展的标准。因此营造城市夜景景观是需要被我们重视起来的。具体表现为我们利用跨河桥梁、驳岸、建筑、景观灯等,营造多彩缤纷的水中倒影、反光等光影效果。河道两岸风景进行勾勒,形成,五光十色的城市剪影。   

四:结束语   
河道景观设计时当今城市发展中的一个亮点。如何使单一功能的河道在当代生活中拥有更多的价值,是我们每个人需要思考的方向。因此我们不能为了美观而美观。我们设法在还原自然生态系统的情况下,为人们提供回归自然,放松娱乐的场所。发挥河道水利资源的多元性,使河道成为生物多样性的栖息地、也是城市亮丽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1]仇保兴.第三次城市化浪潮中的中国范例―――中国快速城市化的特点、问题与对策[J].城市规划学刊,2007,(6):9-15.   
[2]汪光焘.依法推进城乡可持续发展―――写在《城乡规划法》颁布实施一周年[J].城市规划学刊,2009,(1):4-8.   
[3]陈秉钊.城市:紧凑而生态[J].城市规划学刊,2008,(3):2831.   [4]BenedictMAMcmahonET.GrenInfrastructure:SmartConservationforthe21stCentury[J].RenewableResourcesJournal,2002,(3):12-17.   
[5]�R强,徐遁初.“精明增长”策略与我国的城市空间扩展[J].城市规划,2004,(3):16-22.   
[6段进.国家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空间发展应对―――以高铁与城际综合交通枢纽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09,(1):33-37.   
[7]冯晓星,徐国良,张慧.结合防灾的城市开敞空间规划研究―――以无锡太湖新城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08,(6):108-112.   
[8]王荃.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规划策略―――天津市“中新生态城”解读[J].城市规划学刊,2009,(2):102-104.   
[9]潘海啸,汤锡,吴锦瑜,等.中国“低碳城市”的空间规划策略[J].城市规划学刊,2008,(6):57-64.   
[10]吴必虎,董莉娜,唐子颖.公共游憩空间分类与属性研究[J].中国园林,2003,(4):48-50.   
[11]俞孔坚,黄刚,李迪华,等.景观网络的建构与组织―――石花洞风景名胜区景观生态规划探讨[J].城市规划学刊,2005,(3):76-81.   
[12]周菁,李迪华,张蕾.菏泽市游憩网络的构建―――探索整合各类游憩资源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途径[J].中国园林,2006,(8):52-55.   
[13]王祥荣.生态建设―――论中外城市生态建设比较分析[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240-270.   
[14]徐毅松,石崧,范宇.新形势下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法论探索[J].城市规划学刊,2009,(2):10-15.   
[15]俞孔坚,李迪华,刘海龙.“反规划”途径[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25.   
[16]付喜娥,吴人韦.绿色基础设施评价(GIA)方法介述―――以美国马里兰州为例[J].中国园林,2009,(9):42-45.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城市河道景观规划
https://m.gc5.com/slgc/sllw/10367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