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1、概述 峡江水利枢纽工程位于赣江中游峡江县老县城(巴邱镇)上游峡谷河段,距峡江老县城巴邱镇约6km,是一座以防洪、发电、航运为主,兼顾灌溉等综合利用的水利枢纽工程。赣江是江西省的最大河流,由南向北纵贯全省,河流长766km,流域面积80948km2(外洲水文站),绝大部分在江西省境内。 规划的峡江水利枢纽位于赣江中游峡江县城上游1km处,控制流域面积约62900km2,坝址以上多年平均径流量约500×108m3,正常蓄水位50m高程(吴淞)时,枢纽总库容27.6×108m3,调节库容6.95×108m3,防洪库容6×108m3,装机容量350MW,多年平均发电量14.16×108kW•h,渠化坝址上游深水航道约80km,为峡江、新干两县近30万亩农田提供灌溉水源。 2、水文 2.1流域概况 峡江水利枢纽工程位于赣江中游。赣江是长江流域鄱阳湖水系的第一大河流,发源于江西、福建两省交界处的石寮崠(石城县境内),其贡水从赣江发源地自东向西流经瑞金、会昌、于都,至赣州市与章水汇合后始称赣江;河流出赣州后,折向北流,经万安、吉安、新干、丰城等地,流至南昌市后分主(西)、北、中、南四支注入鄱阳湖,其中主支在永修县吴城镇与修水汇合后注入鄱阳湖。流域东西窄、南北长,略似斜长方形。外洲水文站以上流域面积80948km2,峡江坝址控制流域面积62710km2。 赣江自河源至吴城全长766km。赣江以赣州、新干为界分为上、中、下游,上游河长255km,多为山地,河道比降相对较陡;中游河长303km,为山区和丘陵谷地,河道比降平缓;下游河河长208km,河道蜿蜒于冲积平原上,两岸筑有堤防,河道比降小,仅为0.06~0.10‰;南昌市以下进入尾闾地区,地势低洼,受本流域洪水及鄱阳湖高水位顶托的双重影响,经常发生洪涝灾害。 2.2气象 赣江流域地处低纬度,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日照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夏冬季长,春秋季短,春寒夏热,秋干冬阴,无霜期长。据实测资料统计,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在1400~1800mm之间,降水量年内分配极不均匀,4~6月多年平均降水量占全年降雨的41%~51%。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294~1765mm,多年平均气温在17.2℃~19.3℃之间,极端最高气温41.6℃,极端最低气温-14.3℃;坝址区多年平均风速为1.8m/s,最大风速19m/s(出现在1990年7月30日),相应风向为偏东(ENE)风,年最大风速多年平均值为14m/s。 2.3径流 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坝址下游设有峡江水文站,该站具有1953~2008年共56年实测水文资料系列,是本工程水文分析计算的依据站。经分析计算,峡江坝址多年平均流量为1640m3/s,Cv=0.32,Cs=2.0Cv。坝址径流的年际变化较大,最大年平均流量(2590m3/s、1975年)是最小年平均流量(527m3/s、1963年)的4.91倍;年内分配也不均匀,3~7月径流量占全年的67.7%。其中又以6月份最大,占全年径流量的19.5%,10月至翌年2月为枯水期,其连续5个月径流量仅占年径流量的19.1%,其中12月份及1月份径流量最小,分别占全年径流量的3.05%和3.17%,最大月平均流量8240m3/s(1962年6月)是最小月平均流量的175m3/s(1958年12月)的47.1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