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1.1.10 报告编制过程中的公众参与情况 该项目的实施,是经过土地、水利、农业、林业等有关部门的充分论证,按照先易后难整理的原则,结合当地民众开发整理小面积土地的经验,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对零星地块进行归并和中低产田的改造。进行了田、林、路、渠统一规划,综合治理。 通过项目区的土地整理,增加和扩大耕地面积,使荒废土地资源和低效的土地资源变成永续利用高产出、高效益农田。同时改善了生态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土地产出率,为当地群众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项目区内的群众对土地整治项目非常支持,积极性高,迫切希望对低效、低产、荒废农田、荒草地进行整理。 本项目从提出建议、整理方案制定、进行可行性研究的每一步,都注重公众的参与合作。项目申报后将向当地民众公布建设方案、施工方案和运行管理方案,接受公众监督,广纳建议,搞好项目。 1.2 项目设计目标、原则和依据 1.2.1 项目设计目标 1.2.1.1 项目设计的总体目标 本规划的总体目标是提高基础设施配套程度,改善农业机械化、规模化生产条件,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改善生态景观,提高粮食生产保障能力,落实土地整治规划确定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目标任务,促进高标准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目标任务,促进高标准基本农田持续利用。 具体目标为:通过工程规划,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实现节约利用土地;增加高标准基本农田面积、提升耕地质量;完善田间基础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集中连片,发挥规模效益;加强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利用监管,确保好地好用。 1.2.1.2 工程建设预期目标 通过本次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在项目区内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面积7554.3094hm2,改善和新增灌溉面积1451.3160hm2,改善和新增排涝面积2441.2295hm2,新增粮食产能738.93万公斤,耕地质量等别提高一个等别(即:达到VI等地),工程设计使用年限达到30年。 随着工程项目建设的不断实施,将提高土壤肥力和土地的综合利用率,完善项目的水利及交通配套建设,改善耕地的质量,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区内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将会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及经济效益,为今后农业生产实现机械化、现代化创造条件。 1.2.1.3 景观生态效果 通过项目建设,对区内田、水、路、林、村等进行综合整治、统一规划和布局,将使每一块田块都满足灌溉、排水、道路、林带的综合布置,建设成高标准的基本农田。不仅可改善灌溉、排水以及交通等条件,同时改善生产环境,有效地改善区内生态景观效果。 1.2.2 设计原则 1)充分考虑当地的地形地貌、土壤、水文、地质、气象以及当地社会经济情况等条件,因地制宜,对项目区内田、水、路、林、村等进行综合治理、统一规划、合理布局。 2)合理利用地下水。 3)充分利用现有农田水利设施,降低工程造价。 4)灌溉渠系沿高地布置,力求控制面大。 5)尽可能做到渠线短,交叉建筑物少,占地少,工程量小。 6)安全可靠,尽可能避免深挖方、高填方,难工险段,以求渠床稳定。 7)坚持高水高排、低水低排,分而治之。 8)便于管理。渠系布置要和行政区划、土地利用规划相结合,兼顾村屯行政权属界线,尽量避免土地权属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