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园林论文
  3. 内容

城市湿地公园评价体系研究

[摘 要]在对我国四个重要的城市湿地公园调查的基础上,听取了实地管理专家关于城市湿地公园评价体系构建的意见和建议,从强调评价系统的实际应用出发,构建了城市湿地公园评价指标体系、指标权重和评价标准,旨在为我国城市湿地公园的发展提供指导,也为城市湿地公园的相关评价提供参考。 

[关键词]湿地公园;评价;体系;标准  
   一、引 言 
  湿地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的生态系统,与森林、海洋一起并列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1],湿地系统评价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不同的湿地类型,衡量指标和标准也不尽相同。目前,我国关于湿地评价指标方面的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大部分是概念性的设想和建议,或做的简单的量化。到20世纪70年代以后湿地评价渐渐成为湿地研究的重点,而在湿地概念被我国科研工作者采用之前,研究主要集在在沼泽和海岸带滩涂资源的调查和开发利用上,湿地评价开展得很少,而且是对湿地中某单一自然要素的评价,多为定性评价。我国湿地评价研究一般针对湿地资源、湿地功能、湿地生态系统特征以及湿地自然保护区和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概括性的描述,未能做到国外实现湿地功能现状或变化趋势的量化,这就使湿地功能评价方法难以在湿地管理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此外,国内外也尚未提出适用于我国特征的城市湿地公园综合定量评价的指标体系。 
  由于湿地公园的类型不同、标准不同、湿地公园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和评价的目的不同,湿地公园评价研究的重点与方法也各有不同。我国湿地公园的评价研究的目的在于能够更好的提出适合我国湿地公园具体情况的评价体系和方法;所评价的结果能够更近地贴近我国湿地公园的具体情况;能够更好地指导我国湿地公园的发展;能够对我国湿地公园的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预警;并能够提出更加有效的针对性意见和改进方法。 
  本文针对我国城市湿地公园不同的特征和管理的不同标准要求,基于同行业专家调查问卷分析与总结的基础上,借鉴了国内外相关湿地评价研究的指标,从湿地的生态、结构、功能、价值、社会、经济和环境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初步提出一个客观和综合的指标体系。   
  二、湿地评价研究现状   
  湿地评价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定性研究在我国湿地评价研究中占有较大比重,主要从湿地资源、湿地功能、生态系统特征和湿地管理模式进行的定性描述。本文主要针对湿地定量研究进行分析,目前,我国湿地定量评价研究主要包括:湿地生态效益评价、湿地生态系统功能评价和湿地生态系统环境影响评价三个方面,针对这三方面的研究,评价的方法各有不同[2]。 
  针对湿地效益评价研究,由于湿地效益价值的多样性,决定了评价方法也是多样性的,具体评价方法有:针对于参考市场价格类型的评价有市场价值法、费用支出法;针对替代市场价格类型评价的有旅行费用法、规避行为法、防护费用法;针对生产成本类型的评价有交易法、机会成本法、成本有效性分析法、影子工程法;针对假想市场价值类型的评价有条件价值法、调查法、报价法、德尔菲法;针对实际影响的市场估算类型的评价有替代费用法、生产函数法等。崔丽娟针对湿地特点,把湿地价值分为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两大类,并提出了目前非使用价值的概念。在分析了扎龙湿地价值类型后,采用市场价值法、费用支出法、旅行费用法、影子价格法等不同的方法,对扎龙湿地的使用价值进行了货币化评估[3]。 
  针对于湿地生态系统功能评价主要分为水文功能评价、生物地球化学功能评价和生物生态功能评价。评价方法主要有:生境评估规程评价法、湿地评价技术法和水文地貌评价法。目前国外的研究有:英国Maltby与Hogan等人研究了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与评价方法[4];英国的Murphy、德国的Castella、法国的Clement以及爱尔兰的Speight等人联合进行了利用生物学标志评价河岸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研究[5]。国内目前研究的有:曲建升[6]等对湿地生物地球化学功能的9个参数进行了分析,包括初级生产量、温度、水文、有机物及颗粒沉积物的迁移、植被、化学构成、含盐量、上壤类型以及地形与地貌。张艳红、翟金良[7][8]等以向海湿地为例,分析了典型的河流洪泛湿地的生态环境功能和资源功能。生态环境功能包括蓄洪防旱、调节径流、控制洪水、净化过滤污染物、生物多样性维系功能。资源功能主要包括水土资源、巨大的初级生产力、体闲娱乐和科研宣教及社会人文价值功能等。 
  针对湿地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分为湿地环境影响评价和湿地累积评价两个方面。针对于湿地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主要有:系统分析法、生态机理分析法、景观生态学法和质量指标法;针对于湿地累积影响评价的方法有:基于遥感、GIS等方法的应用。例如,1996年,吴炳方[9]等利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数据、模拟、统计分析和空间计算等方法,定量测算了东洞庭湖的调蓄容积、水深、波浪等特征,并用这此数据表示湿地在调蓄洪水、削减洪峰、滞流和减少侵蚀等方而的功能。 
  针对于湿地综合评价研究目前还比较少,2002年崔保山等以三江平原挠力河域湿地为案例研究,分析闭合流域内的沼泽湿地和河缘湿地,确定了湿地生态特征、功能整合性指标和社会环境指标三大类指标。根据模糊综合评判原理和方法,对各区的湿地进行了评价与比较排序、然后通过红绿灯信号系统对各区健康进行预警[10]。袁军、吕宪国建立了两级模糊模式识别模型用于湿地功能评价[11]。  
  三、湿地公园评价体系的构建目的   
  湿地公园的评价不同于一般的湿地评价,人类活动对其的影响是湿地公园的一个重要特征,指标体系要能客观反映这一影响带来的变化。此外,从湿地公园发展来看,与各地的湿地公园在类型、管理要求和特征等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建立湿地公园评价体系的目的,就是围绕我国关于湿地公园的发展目标,全面准确地把握湿地公园基本类型、特征和新的要求,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建立起新的、方向目标明确的政策导向和评判准则;通过评价工作,全面、客观、科学地反映湿地公园的发展状况与效率,找出发展的优势及存在的差距和问题,明确发展过程中的主要任务、改进方向和关键所在,为主管部门制定发展目标、规划和调整方案提供决策依据;同时,评价体系又可提供给主管部门,作为比较全面了解、监测湿地公园发展状况的工具。   
  四、城市湿地公园评价指标   
  湿地公园评价指标体系见图1所示。该指标体系结构分为三层,一级指标体现湿地公园的发展的基本目标,共3项指标;二级指标是反映一级指标的关键要素,共12项指标;三级指标是反映二级指标的主要观测点(测度值),共41项指标,评价时只需测度和使用各三级指标的实际测度值。 
    湿地公园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数字,是基于不同指标对湿地公园发展的导向作用和衡量程度不尽相同,分别对一、二、三层级中各项指标所赋予的权重。一级指标权重的大小具有较强的导向性,其值的高低将影响到今后一个时期湿地公园的工作方向,要求一级指标权重之和为1。二级指标权重的大小反映对其所从属的一级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要求每项一级指标所含的二级指标的权重之和为1。三级指标权重的大小反映其对所从属的二级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要求每项二级指标所含的三级指标的权重之和为1。  
  五、城市湿地公园评价指标权重与标准 
  为了全面了解湿地公园的发展状态信息,又清楚其在各项评价指标上的实际状态水平和所处发展阶段,评价时除了需要测量各三级指标的实际值外,还给出各三级指标实际值的评定等级结果。湿地公园评价指标等级标准见表1,其中每一项评价指标等级标准的划分都采用了A、B、C、D四个等级。A级代表湿地公园发展建设国际先进水平,其标准值的确定主要是借鉴发达国家有关指标的当前水平,并参考了我国关于湿地建设的发展规划目标;B级代表湿地公园发展建设国内先进水平,其标准值的确定主要借鉴了国内相关指标的当前领先水平;C级代表湿地公园发展建设国内平均水平,其标准值的确定是依据我国有关指标的当前平均水平;D级代表湿地公园发展建设国内较差水平,其临界值的确定标准为低于我国有关指标的当前平均水平。A、B、C、D四个等级标准区间不交叉,每相近两个等级间的临界值均包含在高一级标准区间内。   
  六、湿地公园评价指标相关说明   
  湿地公园评价指标体系是在对国内外关于湿地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研究总结,以及对我国相关省份进行大量考察的基础上,基于湿地公园评价的要求,结合我国关于湿地发展规划而建立的。该评价体系适用于我国相关省份的湿地公园的评价。 
  本说明分三部分:一是湿地公园评价体系指标设置说明;二是湿地公园评价体系指标权重说明;三是湿地公园评价体系指标等级标准划分说明(见表1)。 
  1.湿地公园评价体系指标设置说明 
  湿地公园评价体系共分三级指标,一级指标体现湿地公园保护和利用的基本要求,共3项指标;二级指标是反映一级指标的关键要素,共12项指标;三级指标是反映二级指标的主要观测点(测度值),共41项指标,实际评价时只需测度各三级指标值。 
  (1)一级指标的设置 
  基本上体现了关于湿地建设的基本要求: 
  ①湿地以保护为主,力求可持续发展; 
  ②通过湿地合理利用来保护湿地。本评价指标体系中的3项一级指标,就是要充分体现国家关于湿地建设的内涵和要求。 
  (2)二级指标的设置说明 
  二级指标是反映一级指标的关键要素,设置说明如下。 
  ①反映湿地生物保护关键要素:故设立物种消失率、湿地植物密度、外来物种占本地物种的比例、受威胁物种占自然物种总数和重要物种栖息地的比例评价指标。 
  ②反映湿地生物化学关键要素,应包括:含盐量、PH值、土壤中有机物含量、地表起伏度、土壤侵蚀强度评价指标。 
  ③反映湿地水文的关键要素,应包括:蒸发系数、干燥度指数、地下水位评价指标。 
  ④反映湿地环境保护的关键要素,应包括:旅游区环境达标率、平均气温变化率、平均湿度变化率、水土流失率、湿地损失率、距离工业区距离、功能区水环境质量评价指标。 
  ⑤反映湿地生态系统结构的关键要素,应包括:生态类型与结构多样性、自然性和人类干扰程度。 
  ⑥反映湿地经济价值的关键要素,应体现对湿地的有效利用,故设置:旅游收入、物产收入、土地生产力和景观地产价值评价指标。 
  ⑦反映湿地功能价值的关键要素,应包括:洪水控制、旱涝灾害系数、水质净化和科普教育评价指标。 
  ⑧反映湿地经济投资的关键要素,应包括:投资模式和投资强度。 
  ⑨反映湿地建设规模的关键要素,应包括:公园面积和湿地占公园面积比例。 
  ⑩反映湿地技术支撑的关键要素,应包括:技术人员比例、科研经费和科研合作(机构与时间)。 
  11反映湿地重要性或公园的已有基础方面的关键要素,应包括:公园等级和重要湿地等级。 
  12反映湿地政策与机制的关键要素,应包括:优惠政策和管理与制度安排。 
  (3)三级指标的设置说明 
  三级指标是反映二级指标的观测点(测度值),评价时只需使用各三级指标的实际测度值。关于三级指标的说明详见表1。 
  2.城市湿地公园评价体系指标权重说明 
  由于“湿地公园评价体系”中的各项指标对实现湿地建设的导向作用和衡量程度不尽相同,因而对一、二、三级指标所赋予的权重大小也不能等同: 
  (1)一级指标权重的大小具有较强的导向性,其值的高低将影响到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方向。要求一级指标权重之和为1。 
  (2)二级指标权重的大小反映其对所从属的一级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要求每项一级指标所含的二级指标权重之和为1。 
  (3)三级指标的权重大小反映其对所从属的二级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要求每项二级指标所含的三级指标权重之和为1。 
  具体指标权重赋值详见指标体系图。 
  3.城市湿地公园评价体系指标等级标准划分说明 
  为了评判湿地公园在各项评价指标上的实际状态水平,对各三级指标的等级标准进行了划分,详见表1。每一项评价指标等级标准都采用了A、B、C、D四个等级。   
  七、结 论   
  1.本文首先在通过专家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给出了针对湿地公园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充分考虑到湿地公园不同的特征基础设立了该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能够对我国目前湿地公园进行较为客观、准确的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并且该指标可从多方面获得,具有易获性。 
  2.通过该指标体系,对湿地公园进行评价,不仅较为容易的对各个湿地公园进行评价结果排序,而且还可以通过该指标体系对湿地公园进行生态、经济、结构等进行多方面进行诊断,了解湿地公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 
  3.本文提出的指标体系,可通过定性和定量的方法进行相关指标的衡量,可选取全部或者部分指标进行评价和衡量,为以后的针对湿地的评价应用打下基础,同时该指标体系,也可为城市湿地管理部门提供参考。 
  4.在进行具体评价或建立评价数学模型时,需要对所选择的指标作无量刚化或规范化处理。 
  5.该指标体系还有待于在实践中修改、调整并完善。    
  [参考文献] 
  [1]Donald M.Kent. Applied Wetlands Science and Technology[M].CRC Press LLC,USA,2001. 
  [2]Brinson M M, Rheinhardt R D. The role of reference wetlands infunctional assessment and mitigation[J]. Ecological Applications,1996,(6): 69 - 76. 
  [3]国家林业局.国家林业局关于做好湿地公园发展建设工作的通知[Z].北京:2005. 
  [4]建设部.关于印发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Z].北京:2005. 
  [5]骆林川,董国正.南京秦淮河潜在生态经济效益分析[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0(1):84-88. 
  [6]湿地国际中国项目办事处.湿地经济评价[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 
  [7]崔丽娟.湿地价值评价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8]崔保山,杨志峰.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 Ⅰ.理论[J].生态学报, 2002, 22(7):1006-1011. 
  [9]崔保山,杨志峰.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 Ⅱ.方法与案例[J].生态学报, 2002, 22(8):1232-1239. 
  [10]张素珍,王金斗,李贵宝.安新县白洋淀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J].中国水土保持,2006,(7):12-15. 
  [11]袁 军,吕宪国.湿地功能评价两级模糊模式识别模型的建立与运用[J].林业科学,2005, 41(4):1-6.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城市湿地公园评价体系研究
https://m.gc5.com/ylgc/ghsj/10331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