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园林论文
  3. 内容

庭院空间在中小学校设计中的应用

提要:在中小学校设计中,通过对内外部诸多因素的细致分析研究,运用中国传统的庭院空间,获得独有的校园文化氛围,营造出符合建筑性格特征的建筑空间形态。 

关键词:学校建筑、庭院空间、灰空间、功能分区、环境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国家对教育的投资不断增加,教育建筑大量兴建。做为教育建筑的中小学校也得到快速发展,经济的腾飞为教育建筑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力量,新的具有一定规模和档次的学校不断涌现。 
  校园的总体规划是以校园的整体环境设计为原则,强调整体意识,环境观念,各个单体统一规划,统一布局,格调统一。校园环境质量要求通过整体规划布局和单体建筑设计以及各类空间的组合使校园环境具有整体性。几个不同类型的环境空间相互连接渗透,从而使整个建筑群更具感染力和亲和力。 
  怎样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户外交流空间成为中小学校总体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连廊、环廊、广场、花坛、运动场等围合而成的庭院空间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班级之间以及学科交流等创造良好的学习、运动、休息、健身场所。为了使这些空间更好的协调统一,彭一刚教授在《建筑空间组合论》里有详细的论述,对多个不同空间的处理提供了不同的处理方法:空间的对比与变化;空间的重复与再现;空间的衔接与过渡;空间的渗透与层次;空间的引导与暗示;空间的序列与节奏。 
  庭院空间的设计风格不外乎两种:追求自然的园林风格和追求不同时代个性的人工环境。多以不同材质和元素的几何构图为手法,塑造出不同特色的建筑空间,增强了不同区域的趣味性,从而带给人不同的愉悦享受。空间的视觉形式、容量与尺寸,是依靠形式来限定的。形式要素塑造了建筑的同时,也围合塑造了空间形象。 
  不同功能造就不同的形式,公共空间作为城市接纳的媒介,具有较大的开放性;交往空间满足人们分享的需求,要有一定的领域性和私密性。而校园空间因为其特殊的建筑形态,介于二者之间,既需要一定的私密性,也需要一定的开放性。在我国传统的住宅中,院落庭院都是无顶的共享空间,有些供人休息交往,有些可做集会宴宾之用,室内外功能具有延伸性,总体布局灵活多变,具有亦此亦彼的中介性。下面以本人设计的两个学校案例来探讨庭院空间在校园环境设计中的应用和处理: 
  一.昆山春晖小学 
  昆山春晖小学位于昆山市周市镇春晖路,整个校区用地面积91.2亩,规划设计为12规60班公立小学,整个校区东西狭长,南北开阔,用地南侧跟东侧为规划中的河道,用地环境优雅,整个用地成梯形形状。 
  通过对用地的仔细分析和对校区周边环境的踏勘,为了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设计采用“让”与“隐”的手法,在总体布局上,将主体建筑后退春晖路红线30米,在学校的主入口让出一个半围合的入口广场,作为学校的礼仪广场,使它与周围环境对话,共同形成一个进入学校的“灰空间”。同时在建筑体量的组织上,沿街部分设计成3—4层,而将体量较大,要求层高较高的图书馆布置在后部,尽量减少建筑队环境的压迫感,“隐”于其中而融于环境。空间组织上采用了室外过渡空间—室内共享空间---半围合的庭院空间。空间自由组合,适应于不同的功能分区,每个不同功能的建筑又紧紧围绕着一个个小院落进行布局,使得整个建筑群空间视野通达,交通流线一目了然,同时极大的丰富了景观空间。(见总平面图) 
  进入行政楼,在入口大厅设置了一个2层高的共享空间,共享空间南面设置一片落地的花窗,通过花窗的玻璃,或隐或现的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是整个建筑群的第二个封闭式院落,这个院落介于行政楼和图书馆之间,面积不是太大,但雅致而小巧,我把它命名为‘拙园”,取“勤可补拙”之意。通过拙园,就进入了校园神圣的殿堂—图书馆,图书馆靠近拙园的周边,设置了一个层叠式退台的空中平台,平台周边设置一排垂直绿化,既可以作为辅助栏杆,又能给师生带来愉悦的享受,在此,可以轻松交流,做为校园英语角等活动场地,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休憩娱乐的场所。 
  二.淮安中欣国际实验学校 
  淮安中欣国际实验学校位于淮安经济开发区,为一家全日制寄宿学校,整个校园占地100亩,地形呈南北走向,东侧为一条茂密树林带,场地平整,周围地块规划为居住用地。该项目为私营寄宿制高级中学,含行政办公、教学、图书阅览、体育馆、食堂、宿舍等功能。场内布置环行田径场,六个蓝、三个排球场,及其他软塑器械活动场。 
  设计的构思来源于对传统四合院建筑的空间分析,----重视礼法,中轴分明,整体空间格局整齐,由建筑实体围合形成院落,对外封闭,对内敞开,整体布局层层递进,每进空间以走廊或者连廊连接,彼此渗透。 
  在综合分析整个用地的基地现状后,采用了入口局部运用中轴线, 建筑体块顺应地形做转折,在学校的主入口,围绕着图书馆这个学校的中心设置中心广场,两侧建筑形体立面处理手法基本一致,形成中轴对称,严谨大气的入口空间。根据对教学区的研究,以及对用地地形的充分利用,利用对图书馆行政楼的相互联系,层层叠加,院落空间大小搭配,空间转折围合,两侧教学楼形成不同的几个院落,使建筑形成内敛向心的形态,而院落与院落之间以连廊或者走廊相连,若开若闭,有效的丰富了空间的层次,使相邻空间之间既相互连通又彼此分隔形成一个相互渗透的有机体。使人在整个建筑中步移景异,使人处处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 
  平面布局简洁规整,采用“山”型布局,自然围合成两个半封闭式庭院,教室布置在1—4层,联系方便,人流疏散合理。造型体现平面布局特点,对称的布局,竖向的构架,水平的环廊,屋顶透空构架以及构成建筑的点线面的构成,富有生机,作为教学区广场的主要背景和突出建筑物,显示了学校建筑的气势和氛围。 
  教学楼自动形成的庭院有效地区分休息交往和活动的区域,充分利用绿化功能,营造不同的庭院氛围,制造不同的主题空间。 
  三:小结 
  通过对以上两个校园的设计规划,体会到在校园规划设计中,庭院的设计要关注不同功能的空间个性:活动区域可设计欢快的自由空间、柔和与流畅的铺装图案,以光亮自然的形象对比粗质感的实体建筑等等,都可以烘托空间的欢乐景象。休息区域可设计得轻松悠闲,空间大小随意。流畅的曲线、调和的质地、柔和的光线、自然的色彩等都可以创造悠闲的空间特色。庭院空间适当布置水景,栽植不用类型的植物,设置不同主题的雕塑等等,都可令人产生不同的美感,不仅视觉,味觉的刺激-如花草的清香也可以激发人们对美的联想。 
  校园建筑中庭院环境设计有时要顺应建筑布局形态,有时要对它做出必要的调整和补充,它首先必须能酝酿出本身独特的情趣和个性,在手法上,以步行者空间以及景观的整体为目标,可做协调和对比的处理,加强原有的建筑空间情趣,或扭转其沉闷与单调的气氛,有意识的创造出富于意义的空间。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庭院空间在中小学校设计中的应用
https://m.gc5.com/ylgc/ghsj/10331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