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园林树木是园林绿化的主体,而浇水是养护管理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树木是否缺水,需不需要灌水,如何灌水,是园林工作者的必修课之一,只有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才能适时、适量地对树木进行灌水,保证树木的正常成活、生长,同时,还能保证节约用水。
2 北方地区园林树木养护管理分析
2.1 灌水对树木生活的影响
水是树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生理上将植物体的各种器官联系成统一的整体,以保证正常生命运动的进行。同时,树木也通过水分与居住环境条件建立了联系,保证了与环境的统一。树木也只有在水分充足的条件下,才能正常生长,而且能长得更好、更美,才能充分发挥出本身的植物特性,才能更好地起到绿化、美化功效。因此必须根据树木生长需要,因树、因地、因时制宜的进行合理灌水。
2.2 决定树木灌水的因素
2.2.1 依据树木的栽植年限进行灌水
(1)新栽苗木定植后必须连续灌3次水。第1次水应在栽植后立即进行,小水慢灌,土壤压实,苗木扶正、固定,加速土壤与根系的密接。第2次水距头水不得超过3d,第3次水应在第2次水后2~3d内灌,且灌足灌透,然后封堰。
(2)在同等条件下,新栽的树木、小苗、灌木及阔叶树需要优先灌水。因为新栽树木、小苗、灌木的树根较浅,抗旱能力较差,阔叶树蒸发量大,其需水量大。对2010年以前定植的树木,大树、针叶树可后灌。
(3)新栽树木需要连续几年灌水,乔木及常绿树为3~5年,灌木为5~6年。土质较差、土壤保水能力差或树木因缺水而生长不良以及干旱年份,均应延长灌水年限,直到树木扎根较深后,不灌水也能正常生长时为止。
(4)对于一般定植多年,正常生长开花的树木,除非遇上大旱,树木表现迫切需水时才灌水。
2.2.2 依据树木的生长时期进行灌水
(1)休眠期灌水。在秋冬和早春进行,北方降水量较少,春季又严寒干旱,因此休眠期灌水非常必要。秋末或冬初的灌水(建平县为11月中下旬)一般称为灌“冻水”。冬季结冻,放出潜热可提高树木越冬能力,还可防止早春干旱,因此在我们北方地区,这次灌水是不可缺少的。对于边缘树种,越冬困难的树种以及幼年树木等,浇冻水更为必要。早春灌水(建平县为3月中下旬),不但有利于新梢和叶片的生长,而且有利于开花与座果,早春灌水促使树木健壮生长,是花繁果茂的一个关键。
(2)生长期灌水。可分为花前灌水、花后灌水、花芽分化期灌水。花前灌水在北方地区容易出现早春干旱和风多雨少的现象,及时灌水补充土壤水分的不足,是解决树木萌芽、开花、新梢生长和提高座果率的有效措施。同时还可以防止春寒、晚霜的危害。花前水可在萌芽后结合花前追肥进行。花前水的具体时间,要因树种而异。早春开花的树种如连翘、榆叶梅等可结合春灌进行。花后灌水。多数树木在花谢后半个月左右是新梢迅速生长期,如果水分不足,则抑制新梢生长。尤其在我们北方,春天风多,地面蒸发量大,适当灌水并采取盖草、盖沙等保墒措施,以保持土壤适宜的湿度。花芽分化期灌水,此次水对观花、观果树木非常重要,因为树木一般是在新梢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时,花芽开始形态分化。此时也是果实迅速生长期,需要较多的水分和养分,若水分不足,则影响果实生长和花芽分化。因此,在新梢停止生长前及时而适量的灌水,可促进春梢生长而抑制秋梢生长,有利于花芽分化及果实发育。
2.2.3 依据树木的不同品种进行灌水
不同的树种在相同的条件下,对灌水的要求因习性的不同而不同,因此应区别对待。对于观花树种,特别是花灌木,灌水量和灌水次数均比一般的树种要多。对于耐干旱的树种,如樟子松、刺槐、紫穗槐等,则灌水量和次数均少。有很多地方因为水源不足,劳力不够,则不灌水。对于喜欢湿润土壤的树种如水曲柳、垂柳等,则应注意灌水。对于名贵树木:略现萎蔫或叶尖焦干时,应立即灌水并对树冠喷水,否则即将产生旱害。
2.2.4 依据气候对树木进行灌水
在北方地区,冬季少雪,春旱多风,3月份应该灌化冻水,4~6月份是干旱季节,雨水较少,也是树木发育的旺盛时期,需水量较大,在这个时期应多灌水。7~8月份为雨季,本期降水较多,空气湿度大,故不需要多灌水,遇雨水过多时还应注意排水,但在遇大旱之年,在此期也应灌水。9~10月份是秋季,在秋季应该使树木组织生长更充实,充分木质化,增强抗性,准备越冬。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尽量不灌水,以免引起徒长。但如过于干旱,也可适量灌水,特别是对新栽的苗木和名贵树种要适量灌水,以避免树木因为过于缺水而萎蔫。11~12月份进入冬季,树木已经停止生长,为了使树木很好越冬,不会因为冬春干旱而受害,此期应灌封冻水。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夏季天气炎热,应在早、晚对树木进行浇水。不要在中午浇灌冷水,因土温正高,一灌冷水,土温聚降,造成根部吸水困难,引起生理干旱,甚至会出现临时萎蔫。夏季中午,叶面喷水也不好。
2.2.5 根据不同的土壤种类进行灌水
灌水除根据气候、树种的习性及栽植等因素外,还应根据土壤种类灌水;对盐碱地,就要“明水大浇”“灌耕结合”,即灌水与中耕松土相结合,最好用河水灌溉;对砂土地,灌水次数应当增加,应小水勤浇,并施有机肥增加保水保肥性。因砂土容易漏水,保水力差;低洼地也要小水勤浇,注意不要积水,并应注意排水防碱;较黏重的土壤保水力强,灌水次数和灌水量应当减少,并施入有机肥和河沙,增加通透性。
2.2.6 根据施肥、土壤管理情况进行灌水
在全年的栽培养护工作中,灌水应与其他技术措施密切结合,以便在互相影响下更好地发挥每个措施的积极作用。
(1)灌溉与施肥,做到“水肥结合”这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施化肥的前后,应该浇适水,既可避免肥力过大、过猛,影响根系吸收遭毒害,又可满足树木对水分的正常要求。
(2)灌水应与中耕除草、培土、覆盖等土壤管理措施相结合。因为灌水和保墒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保墒做得好可以减少土壤水分的消耗,满足树木对水分的要求并可减少灌水次数。
2.3 灌水量
在实际工作中,对于灌水量应适当掌握。适宜的灌水量一般以达到土壤最大持水量的60%~80%为标准。水量太少,多次过浅,使根趋于地表分布,且表土易干燥,起不到抗旱作用。相反,灌水量太大,多次大水漫灌,会使土壤板结,通气不良,影响树根生长,同时土壤中的肥料就会随水流失。在建平地区,按一般年份,全年灌水大约10次,应安排在3、4、5、7、8、9、10、11月各1次,6月要2次。7~8月份的时候如果雨水多可不浇,干旱年份应增加灌水次数。
3 结语
树木因树种不同,栽植年限不同,生长期不同,对水的需求量不同。在不同的气候、不同的土壤条件下,对水的需求量也不同。这就需要我们园林工作者在工作中认真观察环境变化,充分掌握树木的特性,采取合理的措施,适时、适量地给树木补充水分,以保证树木的正常生长,并充分展示其在各个时期的季相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