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南阳是历史文化名城,文化积淀厚重,文物丰富,古建筑遗存较多,古建筑中的牌坊更具特色,浓缩了古建筑文化的精华,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这些牌坊时代特征明显、文化内涵丰富、雕刻艺术精美,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是文物鉴定断代、传承雕塑艺术、弘扬传统文化、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珍贵标本。
关键词:南阳古建筑牌坊;文化内涵;价值
牌坊,又称“绰楔”“牌楼”,是一种集历史、文化、艺术为一体的特有建筑形式。牌坊的起源可追溯到汉代“里坊”制度的坊门,其形制与古代的衡门、乌头门或棂星门有关。“衡门之下,可以栖迟”[1]253,汉代以后,旌表之风日盛,“凡有孝子顺孙、贞女义妇、让财救患及学士为民法式者,皆扁表其门,以兴善行”[2]。自南宋至元、明、清,牌坊的“法式”在不断完善,“凡有孝行节义,为乡里所推重者,据各地方申报,风宪官核实,奏闻即与旌表”[3],牌坊的内涵已完全被“旌表建坊”所取代,并被历朝赋予褒奖教育、追思纪念、美化装饰等诸多功能,形成一套完整的形制。
一、南阳古建筑牌坊概述
南阳是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名人辈出,文化积淀厚重,地上地下文物丰富,留下了众多设计精美的古建筑,其中的古建筑牌坊尤为珍贵。社旗山陕会馆石坊建于清代,分左、中、右三座,呈“品”字状坐落于社旗山陕会馆大殿前月台上。社旗山陕会馆石坊以雕刻精美闻名,三座牌坊以透雕为主,满饰满雕历史故事、神仙人物、珍禽瑞兽、花鸟植物、吉祥图案等,宣扬诚信、忠义,展示崇商、尊儒、崇文的理念,形成了利义兼重、崇德崇商的会馆文化;社旗火神庙木牌楼亦建于清代,是社旗火神庙的核心建筑,以形制独特、木雕技艺高超受到推崇,整座牌楼通过雕刻传统的吉祥图案敬奉火神,祈求火神保佑平安无灾;千古人龙石坊、汉昭烈皇帝三顾处石坊和三代遗才石坊均位于南阳卧龙岗,初建于明代或清初,以颂扬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为主题;内乡县衙的宣化坊和戒石坊为明代初建,重建于清代,雕刻简洁,主要表达宣讲教化和警示官吏的目的;邓州文庙石坊体现的是尊贤敬能、尊儒崇文;南召兴峰寺石坊和淅川香严寺石坊均为明代唐王府奉旨创建,朴素典雅,庄重大方,突出的是皇权。
二、南阳古建筑牌坊的文化内涵
从“故君子礼以坊德,刑以坊淫,命以坊欲”[4]可以看出,立“牌坊”并非只是用来遮风避雨,更重要的是通过牌坊的图案和简要的文字给人们树立道德楷模,旌表、褒奖先贤,警示、教化人们要忠君、孝悌、贞节、仁义,要讲气节,要行善积德等,在发挥道德教化的功能,同时也反映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体现吉祥观念,憧憬美好生活
南阳古建筑牌坊上的吉祥图案很多,从不同的方面体现出吉祥观念。社旗山陕会馆牌坊的“大鹏展翅”是商贾们希望经过诚信经营而生意兴隆、财源茂盛。两只喜鹊立于梅花枝头,欢叫不停,寓意“喜上眉梢”“喜报春先”。两只喜鹊即双喜之意,寓意“双喜临门”,喜事不断。浅浮雕蝙蝠,圆雕石榴,又与蝙蝠组合,寓意“多子多福,金枝繁盛”。社旗火神庙木牌坊雕塑通过传统的吉祥图案表达祈求火神保佑平安无灾这一主题。“鹿鹤同春”又名“六合同春”,寓意天下皆春,举世安乐,欣欣向荣,吉祥如意。“二龙戏珠”图寓意太平盛世,天地人间同安乐。卧龙岗汉昭烈皇帝三顾处牌坊的“八仙庆寿”以示吉庆吉祥、福乐长寿,表明了中国人崇尚通达顺畅、圆润自如的文化特征。“双凤朝阳”是太平盛世的征兆,体现人们健康向上的进取精神和对美好幸福的追求。“世世封侯”是借用谐音组成的中国传统吉祥纹案,寓意世世代代都能得高官厚禄,表达了封建社会人们对功名利禄的追求[6]。邓州文庙石坊的“鲫鱼跳龙门”既反映了科举制度下竞争的激烈,又是对莘莘学子的激励和祝愿。“大鹏展翅”是对未来的美好祝愿。由佛手、桃子、石榴组成“福寿三多”,寓意多福(佛)多寿(桃)多男子(石榴,石榴子多),“三多”组合在一起,便成了人生幸福美好的象征。南召兴峰寺石坊的“狮子斗宝”寓意子嗣兴旺,昭示子孙繁衍、家族昌盛。
(二)突出警示教化,弘扬传统美德
南阳古代建筑牌坊多建于祠庙和会馆之中,通过雕塑艺术将儒家思想、民俗传统、地域文化、乡土信仰传达给民众,伦理宣扬和道德教化意味十分浓郁,孝子、访贤、守信之类的教化题材十分突出,其警示和教育功能突出。社旗山陕会馆牌坊最高处的“福、禄、寿”三星昭告世人要诚信无欺。因为古代秤为十六两秤,其上每个秤戥代表一颗星座:北斗七星,南斗六星,最后三颗星是“福、禄、寿”三星。倘若商人缺斤短两,则会损福、伤禄、折寿。将三星置于牌坊的最高处,就是告诉人们诚信是做人的根本,人在做,神在看。“赵匡胤输华山”“祀桥进履”等直接颂扬了诚信的品质,强化诚信的主题。内乡县衙牌坊突出的是对官吏理政、恤民的警示。内乡县衙的宣化坊是知县宣讲圣谕、教化百姓的地方。宣化就是宣讲教化的意思,主要内容是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团结乡里、守法缴税。知县不但要教化百姓以忠义之士、孝子节妇为榜样,而且本县有了典型,还要上报朝廷建坊立传予以表彰。戒石坊面南刻“公生明”,面北刻“御制戒石铭: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铭文。“公生明”作为官场箴规,意为公正方能明察事之本末,即所谓“公生明,偏生暗”,官员坐堂办案抬头可见铭文16字,以警戒其秉公办事,若徇私枉法,则天理不容。
(三)褒扬先贤高士,激励教育后世
社旗山陕会馆牌坊的“周文王访贤”“王羲之爱鹅”表现出对贤者的尊敬和对文人的颂扬。额题“秉忠”“仗义”,明晰地释解了关武圣公义气云天、尽职尽责、忠心报国的浩然正气。抱鼓石鼓面雕刻的“俞伯牙爱琴”“陶渊明爱菊”“王羲之爱鹅”等《八爱图》和梅、兰、竹、菊、山石等,寓意深远,教育人们不仅要爱那些花木鸟兽、山石流水,更要爱俞伯牙、陶渊明、王羲之、孟浩然等文人雅士,爱他们的文才,也爱他们的勤奋与痴情。火神庙牌楼的“梅、兰、竹、菊”“四君子”图,表现文人高士清高脱俗的情怀气质,或作为鉴戒,成为自我心灵情致的表现。卧龙岗石坊以弘扬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为主题。千古人龙石坊通过匾额和人物故事表达对诸葛亮的敬仰。石坊正面的“千古人龙”,意指诸葛亮乃人中之龙,隐喻此地为藏龙卧虎之地。石坊背面的“忠延汉鼎”,意为诸葛亮忠心耿耿辅佐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延续了汉王朝的社稷。三代遗才牌坊的“伊尹耕莘”和汉昭烈皇帝三顾处牌坊的“渭水访贤”通过讲述商汤聘请伊尹助汤灭夏、立下不朽功勋和周文王请姜子牙辅佐建立周朝的故事表现了尊贤敬能的主题,突出刘备三顾茅庐之诚及诸葛亮受三顾出山后对刘备之忠。邓州文庙石坊则集中表现尊孔尊儒、激励学子的理念,其上的“德配天地”和“道冠古今”额赞颂孔子之德与天地相齐,孔子之道为古今之冠。
三、南阳古建筑牌坊的价值
(一)南阳古建筑牌坊的文物价值
南阳古代牌坊融合了南北建筑风格,既有北派的厚重,又有南派的玲珑,同时又融入了南阳的地方文化和风土民俗,特征明显,且保存比较完好。南阳现存古代牌坊多为明清时期,从牌坊本身刻铭和碑文记载,能够准确判断具体的创建年代,可以作为同一时代牌坊断代的标准物,有利于文物的保护和研究,普及群众文物知识,提高文物保护意识,还可以起到补充正史的作用。香严寺牌坊阳刻“欶赐显通禅寺”,阴刻“大明唐府重建”“嘉靖己亥年孟春立”。刻铭标明了牌坊的等级、重建年代及重建人,留下了翔实的历史信息。其形制为三门四柱式,额坊上方浮雕卷云纹,柱头为宝珠式雕饰,下部刻卷云纹抱鼓石鼎助。整个牌坊雕刻简单,显得朴素典雅,庄重大方,极具明代中期的建筑风格和雕塑技法。建于明神宗万历十年(1852)的邓州市文庙石牌坊亦为三门四柱式,三个门的顶部都饰以祥云隆起的三角形图案,镂雕的“鲤鱼跳龙门”“二龙戏珠”和“大鹏展翅”等图案,雕刻与明前期显著差别,反映出明代晚期建筑雕刻艺术的大量运用。卧龙岗“千古人龙”牌坊和“汉昭烈皇帝三顾处”牌坊的刻铭准确记载了二者的初建和重修年代,并均为指道牌坊。“千古人龙”牌坊的“千古人龙”和“忠延汉鼎”匾额说明这里就是被誉为“千古人龙”、辅佐蜀汉的诸葛亮的躬耕地。“汉昭烈皇帝三顾处”牌坊则明确告诉人们东汉建安年间刘备在卧龙岗求见诸葛亮。两座牌坊初建和重修年代准确,时代特征明显,保存较为完好,是这一时期难得的文物标本,也为诸葛亮躬耕地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社旗山陕会馆石坊坐落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社旗山陕会馆大殿前月台上。社旗山陕会馆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为清代山西、陕西在赊店的商贾集资兴建的同乡会馆,是清代中原地区最大的一座商业会馆,也是全国会馆中唯一得到慈禧御笔之宝的民间商会建筑,原故宫博物院院长吕济民、副院长单士元曾赞叹其“艺术辉煌,绝无仅有”“辉煌壮丽,天下第一”,是国内现存少有的一座兼收南北建筑文化、风格独具的古牌坊典范。社旗火神庙牌坊建筑风格独特,古朴典雅,玲珑精巧,雕饰华美,是少见的牌楼建筑杰作,被专家誉为“中原一绝”。火神庙牌坊建筑历史上遍布全国各地,但保存至今的甚少,河南仅存商丘与社旗两处,而且社旗火神庙牌坊保存更为完整,文物价值很高,对研究、重建古代牌坊特别是木质牌楼的建造形式、雕刻艺术、造型艺术等方面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二)南阳古建筑牌坊的艺术价值
南阳古建筑牌坊的雕塑艺术浓缩了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南阳人民世代相传和长期生活积累的产物,表达了民众的真实生活感受和美好愿望,具有独特个性特征和精神风貌,为民俗艺术保存了精美的范本。社旗山陕会馆石牌坊和社旗火神庙木牌楼均建于我国雕塑艺术高峰期的清代,高超的技法、丰富的题材、合理的布局完美地展现了时代的风采,雕刻技法有阴线刻、平雕、浅浮雕、深浮雕、透雕和圆雕,特别是造型中线条的处理,通过粗细、深浅、曲直变化,使各种形象达到了传神的境界。社旗山陕会馆的装饰题材兼收并蓄、雅俗共赏,雕刻风格受山西地方的影响,刀法简练,造型淳朴厚重。雕刻技法集中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石雕技法,有圆雕、浮雕、透雕、毛雕、线雕等,仅浮雕中就有素平、减地平级、压地隐起、剔地起凸等技法。石雕造型有圆雕的英招等神兽动物和石榴、仙桃等瓜果,高浮雕和透雕的人物故事,浅浮雕、平雕的各类花鸟植物、吉祥图案等。邓州文庙石牌坊雕刻以浅浮雕、线雕和镂雕为主,线条流畅,生动活泼。镂雕“鲤鱼跳龙门”,龙门前的波涛中,数条鲤鱼或隐于水中,或跃出水面,其中一条肥硕的鲤鱼正奋力冲向龙门。画面除龙门用静态的横线和直线外,其余的景物如翻滚涌动的水浪、舒卷的云朵,以及飞溅的水滴,均用波曲流转的动态线条。这些线条动静对比强烈,上下呼应,营造出喧闹欢腾的艺术效果。卧龙岗千古人龙石牌坊采用平雕、浮雕、线雕等技法,刀工粗放,古朴端庄。“躬耕陇亩”以平远法构图,远处丘陵连绵,松柳披拂,近处枕河茅屋,桥如飘带,芦苇摇曳。远近景结合巧妙,线条醇厚流畅,意趣古拙,具有浓郁的绘画风格;浅浮雕“草庐对策”生活气息浓郁,茅庐旁边静卧一头黄牛,寥寥数条线刻,把南阳黄牛的特征勾画得栩栩如生;浮雕“麒麟献瑞”,奔放矫健,生气勃勃;浮雕“凤戏牡丹”,两凤展翅飞翔,呈对称格局,共朝牡丹,凤纹肥硕粗犷,尾翼飘逸,姿态生动;浮雕“二龙戏珠”,两龙四肢强劲、爪牙尖利,挺拔劲健,搏击卷云。四周云气缭绕,火珠升腾。云、龙、珠三者有机结合,构图紧凑,生动形象,极富动感。
[参考文献]
[1]孔子.诗经•陈风•衡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2]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0:185-186.
[3]李东阳.明会典[M].北京:中华书局,1989:384.
[4]戴圣.礼记•坊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