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工程,地上四层,地下一层,主体结构为框架结构,基础为高强预应力管桩基础,建筑面积约8804㎡,其中地下室面积约720㎡,地下室基坑开挖平面尺寸30m×24m,自然地面标高±0.000(相当于广州城建高程+6.800),坑底标高-4.85m,开挖深度4.85m。 2.地质条件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拟建场地处于珠江三角洲平原,原为耕地。在基坑开挖范围内,自上而下垂直分布地层为: a:回填土,浅黄色,夹砖,砼,碎石块,厚度1.5~2.0m; b:耕土,灰褐色,湿,松散,主要由粉砂及少量的粘性土组成,厚度0.6~1.6m; c:淤泥,灰色,饱和,流塑,含有机质,厚度1.0~18.5m; d:粉质粘土,浅黄色,湿,可塑,粘性及塑性良好,厚度11~25.2m;e:基底为白垩系砂岩。 水文地质情况,地下稳定水位埋深为0.40~1.87m,场地内除淤泥,粘土层贮有上层滞水外,还有埋藏于中砂层等的多层承压水。本区地处南亚热带季风区,温暖多雨,年降雨量1800毫米,4~9月为雨季。 3.基坑开挖 拟建场施工场地较宽阔,淤泥层透水性差,根据现场局部试挖决定采用基坑四周放坡,同时在基坑四周距承台2米开挖一条2m宽的基槽,每次开挖2m宽,2~4m长, 5m深,用原有的回填土进行回填并压实,开挖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施工方法随时变化。施工顺序:放轴线——第一次开挖1.5m深——第二次开挖至坑底设计标高——修筑排水沟集水井。 上部回填土采用1:1放坡,淤泥层采用1:0.75放坡,一次开挖到基底标高(放坡图附后) 开挖回填土层时,预留部分土在离基坑较远处堆放,待基坑挖至-4.85m后,用碎石回填10cm厚并压实,使坑底淤泥表面密实。预留土待地下室结构工程施工完后,再进行基坑回填并夯实。 基坑开挖后,应对基坑四周土体喷水泥浆,使土体表面固结,坡角用砂袋压住。 排水沟:在基坑顶部底部采用明沟排水,排水沟截面为300×300,用1/2砖和50#砂浆砌成或用砂袋砌筑成排水沟,水沟内侧和底部采用1:2.5砂浆抹面,并在基坑顶部底部分别施工集水井计8个,规格1000×1000×1000mm,集水井内放置Φ50污水泵,将基坑底部地下水抽至上部明沟,排入下水管道。 基坑临边防护:基坑施工期间,坑顶四周离开基坑边1.5m,设钢管护栏,高度1.4m,水平设二道,钢管表面涂刷红白相间的条纹。在护栏上悬挂显目安全标志牌。 基坑监测:地下室施工阶段必须对基坑周边土体水平位移及相邻地面沉降进行监测。在基坑开挖期间,每开挖一次土方观测一次位移和沉降。发现异常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