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在地貌上位于珠江三角洲平原腹地,原属农田、菜地,场地已经人工填土填平。场地周边的城市主干道系统较为完整,道路运输方便。 工程拟建地下室两层,总用地面积约13951平方米。地下室基坑垫层底标高为-6.50m(85标高),室内±0.00标高对应85标高为2.80m,基坑周边地面85标高为1.5~2.500m基坑开挖深度为7.90~9.00m。 2、地质及地下水情况 根据工程勘察报告场地的地层主要为:杂填土、淤泥质粘土、粉砂、粉质粘土、残积土、强风化、中风化。基坑支护止水幕墙应穿过层淤泥质土层及粉砂层到达粉质粘土层。 地下水概况:场地中的岩、土层含水性能一般,富含水层主要有第4层粉砂,上部主要为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下部为基岩裂隙水,其水量不大。 地下水补给主要由大气降水的渗透补给。大气降水的渗透补给,地下水位随降雨量大小而升降。雨季地下水位抬高,旱季地下水位降低。根据水文地质资料,枯水期水位离地表一般为1.0~2.0米左右,涨水期水位离地表一般为0.1~1.0米,平时一般为0.5~1.5米。 (五)、工期要求 计划开工日期为2010年12月, 竣工日期为2011年4月,施工总工期为120日历天。(实际开工日期以业主通知为准)。 (六)、质量要求 质量要求符合招标文件及现行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标准,工程达到“合格”以上要求。 (七)、“四新”技术应用及违约承诺 我公司将积极推广和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提高施工效率,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减少业主的投资。 我司承诺:若本工程施工时我司不应用“四新”技术,或在应用“四新”技术的过程中对工程的质量造成影响,我司愿承担所有责任。 (八)、基坑支护方案概况 根据现场周边环境、用地红线与地下室结构的距离位置关系,采取不同的支护方法进行基坑支护: 本基坑东侧、北侧采用二级放坡加土钉支护形式; 西侧、南侧采用复合土钉墙(水泥搅拌桩+土钉+喷锚网)支护形式;止水帷幕采用单排φ550@350深层水泥搅拌桩,桩长11米。 各支护段的详细支护方法如下所述: 1-1剖面(AB段):位于场地的西侧临近灯湖东路,开挖深度9.0m。采取顶部放坡,单排搅拌桩联合土钉墙支护。基坑顶部采用1:1放坡开挖,坡面挂φ8@200钢筋网喷C20砼100厚。下部直立开挖。自上而下共设8排土钉(3排钢管土钉和5排钢筋土钉)和1排锚索,土钉水平间距1.2m。土钉长度9m,倾角15度;土钉为φ48,t=3.0mm钢花管土钉。锚索水平间距2.4m,锚索长度为15m,入射角度为20度,孔径为150mm。土钉在壁面上呈梅花形布置。坡顶设φ48@2000钢管安全护栏及排水沟。 2-2剖面(BC段):位于场地的南侧临海五路,开挖深度9.0m。采取顶部放坡,单排搅拌桩联合土钉墙支护。基坑顶部采用1:1放坡开挖,坡面挂φ8@200钢筋网喷C20砼100厚。下部直立开挖。自上而下共设8排土钉(4排钢管土钉和4排钢筋土钉)和1排锚索,土钉水平间距1.0m。土钉长度9~16m,倾角15度;土钉钢管为φ48,t=3.0mm。锚索水平间距2.4m,锚索长度为15m,入射角度为20度,孔径为150mm。土钉在壁面上呈梅花形布置。坡顶设φ48@2000钢管安全护栏及排水沟。坡面设泄水孔。 3-3剖面和4-4剖面(CA段):位于场地的东侧和北侧,开挖深度9m,分级放坡支护。基坑上部4m采用1:0.7放坡,自上而下共设4排钢管土钉,土钉水平间距1.0m。土钉长度12m,倾角15度;土钉钢管为φ48,t=3.0mm。下部采用1:1.2放坡,自上而下按规范要求布设φ18@2000×2000构造插筋,长度为2.0m。两级坡间设2m宽平台。坡面挂φ8@200钢筋网喷C20砼100厚。坡顶设安全护栏及排水沟,坡面设泄水孔@2000×2000mm。 (九)、施工段划分及施工程序 根据施工进度和建筑物平面位置关系,划分施工区段,组织平面分区、分段、立体分层同步流水作业法。基坑土方开挖总体顺序由东—北--西往南顺序开挖,边开挖边组织基坑支护的施工。在基坑土方开挖前先完成坡顶排水沟与降水井的施工,为后续基坑开挖降排水做好充分的准备。 1、施工段的划分: 为利于施工管理与进度安排,根据基坑支护设计,将整个施工场区划分为4个施工区段,即AB段、BC段、CA段及中心区土方开挖。 2、施工程序为: 平整场地→工程桩施工→ 深层搅拌桩、降水井施工 → 周边护栏及排水沟施工 →土方分层分段开挖→喷锚网分层分段施工→土方开挖至设计标高→ 地下工程施工 → 回填土方。 (十)、施工前期准备工作 1、收集有关技术资料:对施工场地进行详细踏勘,收集有关工程技术资料,包括:施工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书》、工程设计图纸和技术要求、测量基准点资料、有关施工记录报表,备齐工程相关技术规范、施工规程、验收标准,以及以往类似工程施工经验等。 2、熟悉和会审施工图纸:由项目经理为首、项目技术负责人牵头,组织项目工程施工、技术人员熟悉施工图纸,理解、领会设计意图;参加图纸会审,提出会审意见;对会审中提出的有关问题和答复,及时形成技术文件归档。 3、技术交底:在工程开工前,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参加施工的人员逐级进行技术交底,阐明具体关键工序和施工难点的质量要求、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做到人人对工程整体心中有数,掌握对本岗位的工艺方法、质量要求和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