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大道北侧与元华路东侧交叉口,±00=496.70m,本工程二期包括住院及医技大楼,包括1栋高层和三层地下室,基坑开挖深度为-16.9m。 本工程的地质设计参数依据为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院提供的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本工程基坑支护方式:排桩+预应力锚索支护。根据《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1/T 5026-2001)及《成都市建筑工程深基坑施工安全管理暂行办法》,结合该基坑深度及其距周边建筑物的距离,可确定该工程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基坑侧壁重要性系数应为1.1。 第二章 场地地形地貌 一、工程地质条件 场地地基土主要由第四系人工填土、第四系上更新统冰水沉积、冲积层及白垩纪灌口组泥岩。现将地层从上到下分别描述如下: (1)人工填土 a 杂填土:堆积年代10年以上,杂色,结构紊乱、松散,稍湿。主要由回填建渣组成,夹少量粘性土。该层全场仅场地极少部分地段分布,层厚1.5m。 b 素填土:灰褐色为主,稍湿,结构较松散,主要由粘性土夹少量卵石、碎砖块组成,堆积年代10年以上。该层全场地分布,层厚2.5~4.70m。 (2)粉质粘土 褐黄色为主,稍湿,硬塑为主。干强度较高,无摇振反应,土体裂隙较发育,含少量铁锰质结核。该层全场地分布,层厚0.5~1.20m。 (3) 细砂: 灰黄色,湿~饱和,稍密,主要成分由石英、长石、次为云母及暗色矿物。该层仅场地局部地段分布,层厚0.50m~1.20m。 (4)卵石:黄灰、灰色。卵石成分系岩浆岩及变质岩类岩石组成。多呈圆形~亚圆形。一般粒径2~10cm。部分粒径大于15cm,混少量漂石。充填物以中砂和圆砾为主,混少量砾石,个别地段混少量粘性土。可将其划分为松散卵石、稍密卵石、中密卵石和密实卵石四个亚层。 (5)泥岩 ;紫红色,泥质结构,块状构造,按风化程度可分为强风化、中等风化和微风化。 a、强风化泥岩:风化裂隙很发育,岩芯呈碎块状、土状,该层在场地局部地段分布。厚度0.4~1.40m左右。 b、中等风化泥岩:岩芯呈柱状,裂隙发育,较完整。 二、水文地质条件 场地地下水属第四系孔隙潜水类型,砂卵石层为主要含水层,勘察期间为平水期,且受附近场地施工降水影响,场地潜水稳定水位在-6.50~-7.40m之间,高程489.29m~490.50m。 场地地下水受岷江水系及大气降水补给,且有随季节变化的特点,年变化幅度为2.0m左右,根据本区域地质水文资料,在正常情况下,场地年最高潜水位为-3.50m,标高在493.10m左右。 场地环境类别为Ⅱ类,强透水层。另据场地的区域水文地质资料,该场地卵石层渗透系数K值为18m/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