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一、总则 (一)适用范围 水泥土搅拌法分为深层搅拌法(以下简称湿法)和粉体喷搅法(以下简称干法)。水泥土搅拌法适用于处理正常固结的淤泥与淤泥质土、粉土、饱和黄土、素填土、黏性土以及无流动地下水的饱和松散砂土等地基。 (二)编制参考标准及规范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0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二、术语 1.水泥土搅拌桩地基:利用水泥作为固化剂,通过搅拌机械将其与地基土强制搅拌,硬化后构成的地基。水泥土搅拌法形成的水泥土加固体,可作为竖向承载的复合地基;基坑工程围护挡墙、被动区加固、防渗帷幕;大体积水泥稳定土等。加固体形状可分为柱状、壁状、格栅状或块状等。 2.深层搅拌法:使用水泥浆作为固化剂的水泥土搅拌法。简称湿法。 3.粉体搅拌法:使用水泥粉作为固化剂的水泥土搅拌法。简称干法。 三、基本规定 1、水冰泥土搅拌法用于处理泥炭土、有机质土、塑性指数Ip 大于25 的黏土、地下水具有腐蚀性时以及无工程经验的地区,必须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 2、当地基土的天然含水量小于30%(黄土含水量小于25%)、大于70%或地下水的pH 值小于4 时不宜采用干法。冬期施工时,应注意负温度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3、确定处理方案前应收集拟处理区域内详尽的岩土工程资料.尤其是填土层的厚度和组成;软土层的分布范围、分层情况,地下水位及pH 值;土的含水量、塑性指数和有机质含量等。 4、设计前应进行拟处理土的室内配比试验。针对现场拟处理的最弱层软土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固化剂、外掺剂及其掺量等. 5、对竖向承载的水泥土强度宜取90d 龄期试块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平均值;对承受水平荷载的水泥土强度宜取28d 龄期试块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平均值。 四、施工准备 (一)技术准备 1.设计 (1)水泥土搅拌法的设计,主要是确定搅拌桩的置换率和长度。竖向承载搅拌桩的长度应根据上部结构对承载力和变形的要求确定,并有宜穿透软弱土层到达承载力相对较高的土层;为提高抗滑稳定性而设置的搅拌桩,其桩长应超过危险滑弧以下2m。湿法的加固深度不宜大于20m,干法不宜大于15m。水泥土搅拌桩的桩径不应小于500mm。 (2)竖向承载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现场插单桩或多桩复合地基荷载试验确定。 (3)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现场荷载试验确定。 (4)竖向承载搅拌桩复合地基应在基础和桩之间设置褥垫层。褥垫层厚度可取200~300mm。其材料可选用中砂、粗砂、级配砂石等,最大粒径不宜大于20mm。 (5)竖向承载搅拌复合地基中的桩长超过10m 时,可采用变掺量设计。在全桩水泥掺量不变的前提下,桩身上部三分之一桩长范围内可适当增加水泥掺量及搅拌次数;桩身下部三分之一桩长范围内可适当减少水泥掺量。 (6)竖向承载搅拌桩的平面布置可根据上部结构特点及对地基承载力和变形的要求,采用柱状、壁状、格栅状或块状等加固形式。桩可只在基础平面范围内布置,独立基础下的桩数不宜少于3 根。柱状加固可采用正方形、等边三角形等布桩形式。 (7)当搅拌桩处理范围以下存在软弱下卧层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的有关规定进行下卧层承载力验算。 (8)竖向承载搅拌桩复合地基的变形包括搅拌桩复合土层的平均压缩变形S1 与桩端下未加固土层的压缩变形S2。 2.深层搅拌机定位时,必须经过技术复核确保定位准确,必要时请监理人员进行轴线定位验收。 3.施工前应标定搅拌机械的灰浆输送量、灰浆输送管到达搅拌机喷浆口的时间和起吊设备提升速度等施工工艺参数,并根据设计通过试验确定搅拌桩材料的配合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