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1. 施工准备 工程开工前各项准备工作必须提前完成。施工人员、机械设备全部到位;施工便道修筑完成,可直接到达施工现场;施工用水专用管道供水正常,混凝土拌和站工作正常;施工用电线路架设完成,备用发电机已到位。 建筑材料运到现场,物资部门开出材料取样通知单,由试验人员进行现场取样试验,试验合格,填写《原材料进场报验单》报请监理工程师批准。各种原材料、半成品均应有出厂合格证、产品质量证明书和试验报告,进场后分类别堆码存放,并挂牌标识检验和试验状态。 2. 施工工艺要点及方法 2.1 施工工艺要点 2.1.1 基坑开挖 ①基坑开挖前用仪器进行精确测量定位放样。 ②基坑开开时注意根据不同的地质情况作各种对应的防护措施。 ③若基地为土质时,开挖完成后应在基底设排水措施。 ④基搞开挖完成后,应尽快完成基础混凝土浇筑,底层基础不支立模板,采用混凝土满灌。 2.1.2 模板工程 模板制作和安装 ①基础模板采用组合钢模板,模板的制作和安装应符合《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的规定。 ②模板及支架必须安置于设计的可靠基底上,并有足够的支撑面积和防、排水措施。 ③模板安装必须稳固牢靠,接缝严密,不得漏浆。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必须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混凝土浇筑前,模型内的积水和杂物应清理干净。 ④浇筑混凝土前应对模板及支架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报驻地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 ⑤施工过程中应对模板及支架进行观察和维护,发现跑模、变形等异常情况时,应停止施工,采取措施,并形成记录。 2.1.3 混凝土工程 (1)混凝土施工应符合: ①混凝土所用原材料按品种、规格和检验状态分别标识存放,专人负责保管、登记。当混凝土所用的原材料发生变化时,必须重新选定配合比。 ②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当下层混凝土初凝后浇注上一层混凝土时,应按施工缝进行处理。 (2)原材料质量控制 ①水泥:水泥进场首先查验质量证明书,使用前必须按批进行抽检试验,并请试验监理工程师签认。水泥应按不同型号、批次分开存放在水泥库中,堆放应符合有关规定,且标识清楚。 ②水:拌合用水需经化验检测,水质良好,方可用于混凝土施工。③砂石质量控制:砂石料按批由中心试验室与试验监理工程师现场见证取样检验,各项检测指标必须符合验标要求。 ④外加剂质量控制:外加剂进场时,必须按批对减水率、凝结时 间差、抗压强度比进行检验,并经试验监理工程师签认后,方可使用。 (3)混凝土配合比由中心试验室试配合格后,由试验监理工程师批准后使用。混凝土抗压强度试件在浇筑地点与试验监理工程师一起随机抽样制作,其试件的取样与留置应符合验标规定。 (4)混凝土拌制前,应测定砂、石含水率,并根据测试结果和理论配合比调整材料用量,提出施工配合比。 (5)在混凝土振捣过程中采取定人定岗负责振捣,插入式振动器振动的移动间距,不超过振动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与侧模保持5~10cm;插入混凝土下层5~10cm,使上下层结合良好,振捣时间一般为20~40秒左右,严禁漏振和过振。 当出现下列情况时,表明混凝土已振捣完成: ①混凝土已将模板边角部位填满充实; ②混凝土表面停止沉落,或沉落不显著; ③振捣不出现显著气泡,或振捣四周无气泡冒出。 (6)混凝土养护 ①应在浇筑完毕后的12h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 ②混凝土浇水养护时间: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天;对掺用缓凝外加剂或有抗渗等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天。 ③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混凝土养护用水应与拌合用水相同。 ④采用塑料布覆盖养护的混凝土,其敞露的全部表面应覆盖严密,并应保持塑料布内有凝结水。 ⑤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 ⑥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不得浇水。 ⑦混凝土表面不便浇水或使用塑料布时,宜涂刷养护剂。 (7)基础拆模后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报驻地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验收合格后进行基坑回填并夯实。 2.2 施工方法 2.1.1 基坑开挖 混凝土扩大基础工艺流程见下图。 测定基坑中心线、方向和高程;并将测量成果资料报测量监理工程师审查签认后,方可进行基坑开挖。 根据地质、水文资料、环保要求、开挖深度,确定开挖范围、坡度、支护方案和防、排水措施。基坑为不稳定的含水土壤、基坑较深、土方量较大、基坑地质松软或含水量较大、坡度不易保持,采用支撑加固坑壁。有水时用汇水井抽水法排水,同时做好防止基坑坍塌工作。在有地面水淹没的基坑,可修筑围堰后再开挖基坑。基坑底四周设30×30cm排水沟,对角设2个集水井。基坑底可采用汇水井或井点法排、降水,保持基坑底不被水淹。 开挖方式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机开挖,以机械开挖为主,人工开挖为辅,开挖时注意管线位置调查及保护。挖掘机挖至距基底30cm时用人工清底至设计标高,挖掘机开挖时严禁超挖。采用挖掘机开挖基坑时,最大开挖深度为6m,大于6m人工开挖,卷扬机提升吊斗出碴,自卸车运输至指定弃土场,石方开挖采用风钻打眼,浅眼小药量松动爆破,爆破开挖至设计基底标高以上60cm时,为保证基底岩石完整性,采用风镐凿岩开挖至基底设计标高。雨季施工时在基坑周围做好临时排水沟,防止地表水流入基坑内。 2.1.2 模板安装 底层基础采用满灌浇注完毕后,立上层基础模板,模板采用标准组合钢模板拼装。在立模前,应进行测量放样,根据放样点位工人用墨线弹出承台底面四周轮廓线,严格按轮廓线支立模板。模板用钢管做模竖带加固,用撑木沿四周支撑在基坑壁上;模板及支撑要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承受所浇筑砼的侧压力及施工荷载;保证结构尺寸的正确。模板支立完成后,首先检查模板尺寸、平面位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支撑是否稳定牢固,模板接缝是否严密。自检合格后,报请专业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上下层基础的接触面范围内,周边要预埋直径不小于16mm的钢筋,埋入长度与露出长度不小于钢筋直径的30倍,间距不大于钢筋直径的20倍。 2.1.3 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严格按照驻地试验监理工程师批准的配合比拌制。拌合站采用电子自动计量,强制式搅拌机拌合,搅拌时间不得少于1min。混凝土搅拌均匀,颜色一致。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不得发生离析、漏浆、严重泌水及坍落度损失过多等现象。当运至灌注地点的混凝土有离析现象时,应在灌筑前进行二次搅拌,但不得再并次加水。混凝土由罐车运至足现场后经滑槽输送至模内。浇筑过程采取分层浇筑对称进行的施工方法,防止砼偏压过大而造成模板移位,分层厚度控制在30cm左右。同时保证下层混凝土初凝之前浇筑上层混凝土,避免出现施工缝,影响混凝土施工质量。当允许间歇时间已超过时,应按灌筑中断处理,同时应留置施工缝,并作出记录。施工缝的平面应与结构的轴线相垂直,施工缝处应按规范埋入钢筋,并使其长度露出混凝土外一半左右。 混凝土采用插入式捣固器振捣密实,振捣方法和时间要合理,捣固时插入点要均匀,做到快插慢拔,既要防止振捣不足,也要防止过振。以“混凝土不再下沉、表面开始泛浆、不再出现气泡”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