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1 适用范围 振动沉管灌注桩可穿越一般粘性土、粉土、淤泥质土、淤泥、松散至中砂的砂土及人工填土等土层。其贯穿砂土层的能力强于锤击桩,适用于稍密砂石土层。但在饱和淤泥等软弱土层中使用时,必须制定预防缩项、断桩,过早提升及开瓣时掉土等保证质量措施,并经工艺试验成功后方可实施。 振动沉管灌注桩一般为340≤d≤480mm(d指桩径)。当地基中存在压水层时,沉管灌注桩应谨慎使用,在高流塑、厚度大的淤泥中不宜采用d≤340mm的沉管灌注桩。 2 引用准、术语 2.1 引用标准 《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 2.2 术语 桩基础——由基桩和连接于桩顶的承台共同组成。若桩身全部埋于土中,承台底面与土体接触,则称为低承台桩基;若桩身上部露出地面而承台底位于地面以上,则称为高承台桩基。建筑桩基通常为低承台桩基础。 单桩基础——采用一根桩(通常为大直径桩)以承台和传递上部结构(通常为柱)荷载的独立基础。 群桩基础——由2根以上基桩组成的桩基础。 基桩——群桩基础中的单桩。 复合桩基——由桩和承台底地基土共同承担荷载的桩基。 复合基桩——包含承台底土阻力的基桩。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单桩竖向荷载作用下到达破坏状态前或出现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时所对应的最大荷载。它取决于土对桩的支承阻力和桩身材料强度,一般由土对桩的支承阻力控制,对于端承桩、超长桩和桩身质量有缺陷的桩,可能由桩身材料强度控制。 群桩效应——群桩基础受竖向荷载后,由于承台、桩、土的相互作用使其桩侧阻力、桩端阻力、沉降等性状发生变化而单桩明显不同,承载力往往不等于各单桩承载力之和,称其为群桩效应。群桩效应受土性、桩距、桩数、桩的长径比、桩长与承台宽度比、成桩方法等多因素的影响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