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岩土论文
  3. 内容

某综合值班室不均匀沉降原因分析与探讨

摘要:本文通过某输油管道末站综合值班室强夯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导致上部结构变形、开裂的内因和外因分析,对不均匀沉降提出具体的治理措施,并就类似强夯地基处理提出相应质量控制建议,为今后类似工程借鉴。 

关键词:强夯地基 不均匀沉降 治理措施 
alphaabstract: this paper by the end of a pipeline station the comprehensive duty room dynamic compaction foundation differential settlement leading to the upper structure deformation,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analysis of the cracking, uneven settlement of the specific governance measures, and similar dynamic compaction ground treatment proposed correspondingquality control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similar projects to learn from. 
keywords: dynamic compaction due to uneven ground subsidence control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 
1、工程概况 
某输油管道末站综合值班室建筑场地原始地貌单元为低山缓丘,间夹山间沟谷,地势起伏较大,场地整平之前地面高程46.50~73.94m,最大相对高差27.44m。场地整平至设计室外地坪标高58~59m后,原地势较低地段形成填方区。 
根据地基及基础设计要求,对场地填方区人工填土进行强夯处理,以处理后的人工地基作为综合值班室的基础持力层。 
综合值班室主体施工结束后,在2010年3~4月间出现墙体开裂等不均匀沉降的现象,墙体先后出现大量开裂,部分门套被挤压变形,门口尺寸缩小10mm;1个宿舍的走廊吊顶边骨被挤断,宿舍内吊顶边骨严重扭曲形变量达50mm;经历一场降雨后,发现一个铝合金门连窗发生走扇现象,位移达15mm,墙体出现的裂缝数量继续增加,房顶女儿墙出现波浪形变形,部分压顶抹灰层被顶起。 
为详细查明各建筑单体不均匀沉降的原因,并为后续的地基处理方案提供依据。以动力触探、标准贯入实验及取原状土样室内土工试验为主要检测手段。测试间距以动力触探连续贯入、标准贯入实验每1米一次、取土样每力学分层10个的原则控制。 
根据钻探揭露,综合值班室场地内强夯地基土视其组成成分及力学性质分为人工填土①、人工填土①-1及人工填土①-2层,强夯地基土下伏地层为白垩系强风化砾岩。各地层的野外特征分述如下: 
1、人工填土(qml)①(①为地层编号,下同。):为素填土,褐黄色、褐色,主要由第四系残积砾质粉质粘土和强风化砾岩组成,强风化砾岩在夯击作用下已呈土状,含约15~30%的强、中风化质板岩砾石,砾石粒径一般0.5~2cm,偶见3~4cm。松散~稍密状态,密实程度不均匀。层厚1.30~12.00m。 
2、人工填土(qml)①-1:为素填土,褐黄色、褐色,主要由第四系残积砾质粉质粘土和强风化砾岩组成,强风化砾岩在夯击作用下已呈土状,含约35~45%的强、中风化质板岩砾石,松散~稍密状态,密实程度不均匀。该层以透镜体形式分部于人工填土①层中,其层厚不均匀,分布无规律。厚度1.00~8.20m。 
3、人工填土(qml)①-2:褐黄色、褐色,主要由粘性土组成。稍湿~湿,松散~稍密状态,密实程度不均匀。该层以透镜体形式分部于人工填土①层中,其层厚不均匀,分布无规律。厚度1.00~3.20m。 
4、白垩系(k)强风化(γ3) 砾岩②:紫褐色、青灰色,大部分矿物成分已风化变质,节理裂隙极发育,岩芯呈土柱状、碎块状,冲击钻进困难,合金钻进较易。属极软岩,岩体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类。揭露厚度0.10~2.30m。层厚不详。钻探揭露表明,在该层与填土间界面上未发现有耕植土及淤泥质土。 
各地层的分布状况见图1 
图1 
2、检测结果 
2.1、根据钻探结果,综合值班室场地原始地形起伏变化大,人工填土的厚度变化差异极大,以现整平标高起算,填土厚度介于1.30~12.00m之间,其中北侧墙的西、东两端人工填土厚度较小,中部填土厚度介于3.50~7.10m;南侧墙的西端人工填土厚度较小,为3.2m,其余部分填土厚度介于5.50~12.10m之间,填土厚度局部地段具突变现象。同时,人工填土①-1、①-2层以透镜体形式广泛分布于强夯地基土中,其层厚变化较大,分布无规律。 
2.2、室内土工试验结果表明: 
(1)、人工填土①-1:渗透系数较大,透水性强,含水量较小,强度较高,其强度随深度衰减幅度小。 
人工填土①-2:含水量较大,透水性弱,强度较低。 
人工填土①:含水量中等,透水性一般,强度一般。 
(2)、人工填土①-2层受水的影响较大,随含水量的增加,其强度降低,压缩性增大的幅度较大,人工填土①次之,人工填土①-1受水的影响相对较小。 
(3)、受地下水的影响,综合值班室强夯地基土强度随深度衰减的规律不甚明显,强夯地基土的强度变化与填土组成成分和含水量的变化具有较好的相关关系。 
2.3标准贯入试验成果统计表明: 
(1)、人工填土①-1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相对较高,人工填土①次之,人工填土①-2最小。 
(2)、从纵向上分析:就同一土层而言,人工填土①-1的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随深度衰减幅度较小,人工填土①-2的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随深度衰减幅度相对较大,人工填土①的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随深度衰减幅度不明显。 
2.4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成果统计表明: 
(1)、人工填土①-1重型圆锥动力触探锤击数相对较高,人工填土①次之,人工填土①-2最小。 
(2)、从纵向上分析:就同一土层而言,人工填土①-1层重型圆锥动力触探锤击数在0~8m深度段变化不大,8~12m变化相对较小,人工填土①-2动力触探锤击数随深度衰减幅度较大,人工填土①层动力触探锤击数随深度衰减变化不明显。 
3、原因分析 
根据本次检测的野外钻探、原位测试,结合室内土工试验的结果综合分析:造成综合值班室不均匀沉降的主要因素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3.1、基底下持力层厚度变化大 
综合值班室场地原地貌单元为剥蚀残丘与丘间冲沟,地形上呈东西两端相对较高,中部相对较低的丘谷地形,填土整平后,基底下填土厚度差异变化大。工程地质剖面图1-1,2-2反映综合值班室场地原始地形起伏变化大,人工填土的厚度变化差异极大,以现整平标高起算,填土厚度介于1.30~12.00m之间,其中北侧墙的西、东两端人工填土厚度较小,中部填土厚度介于3.50~7.10m;南侧墙的西端人工填土厚度较小,为3.2m,其余部分填土厚度介于5.50~12.10m之间,填土厚度局部地段具突变现象。 
强夯地基土厚度差异变化大,是引起综合值班室不均匀沉降的内在原因之一。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某综合值班室不均匀沉降原因分析与探讨
https://m.gc5.com/ytgc/ytlw/10220388.html